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23-09-08 12:42汲晓云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汲晓云

摘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的特点,所以,高中生只有在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历史专业知识。基于此,笔者在本文分析了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同学习能力的关系,并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探讨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基于人文、政治与文化等多种视角向学生介绍和剖析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所以,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使他们了解历史专业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围绕核心素养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研究意识,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目前,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此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五方面:一是时空观念。即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指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深刻、全面的剖析和探究。二是史料实证。即利用可信的史料全面地分析和探究历史,并对该历史事件进行再现研究。这是学生掌握历史理论知识的主要手段。三是唯物史观。即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历史价值。四是历史解释。即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科学分析以及理解的能力。五是家国情怀。即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认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任务,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帮助他们了解历史知识。除此以外,也要求他们能够科学地研究史料,正确地评估人生,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核心素养,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培养唯物史观的重要性

唯物史观在历史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和真实地了解历史,形成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唯物史观的培养已经被放在了关键位置上,并明确提出了具体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并把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念,从而意识到唯物史观才是合理而科学的历史观。学生要把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和研究之中,同时把唯物史观用作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

三、历史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

历史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相互依存、共同促进。专业学习是认识与实践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获得经验、掌握理论知识,了解学科专业的客观规律,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与处理专业问题。因此,历史学习能力也包括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迁移与运用能力,当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历史专业学习能力,才会对历史课程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进而在不断探究史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独立发展和主动创造。

四、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教学中注重背诵,而忽略理解。

历史课程在我国隶属于人文社科领域,由于课程的具体内容往往涉及历史事件背景、结果和影响,另外,朝代、社会人文等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很多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误解,认为学生只要背会了知识点即可,其学习的重点只是为了考试。在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历史教学也开始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变通和举一反三。所以,教师应该适时转移课堂重心,把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置于课堂的核心。

2.传统色彩浓烈,学生兴趣逐渐减弱。

即便是在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教育仍然无法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桎梏,特别是历史课程,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讲解—提问—总结”为主要过程,而没有认真思考各个环节该怎样有效进行、怎样让知识体现价值。另外,如果教师采用口头传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无疑会让课堂陷入困境,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减弱。

3.无法产生兴趣,情感匮乏。

学生情感的培育是学校课程教育目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所在,但是就学校现阶段教学而言,缺乏学生情感的培育,也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兴趣偏低。

五、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借助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考水平。

唯物史观主要是对历史的发展历程、客观规律和发展规律加以阐述说明。首先,要使学生通过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从整体的角度对历史的演变加以认识;其次,可以帮助学生对实际问题加以处理。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我国地大物博,各种原料充足。为了获取中国丰富的市场资源,英国以中国禁止鸦片为借口,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唯物史观,并通过具体事例把握事件实质,从而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利用时空串联知识点,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时空观,主要指的是全方位地分析事物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联系。如果基于认识层次加以分类,则时空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历史时间序列;二是空间。如果基于时间层面分析,则历史空间具有很大的完整性与延续性。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开展时空观的训练,并通过运用多样化的历史空间展示方法和技术手段,协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时空观点,使得学生可以根据人类历史时间序列及其地域基本要素,融入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及其产生的影响,对处在特定条件下的历史对象加以分析和研究。不仅如此,学生还需要全方位地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及其延伸。因此,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时,教师首先要将时间作为教学的主轴,并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时间轴,以帮助学生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之后,再以空间作为参考,将两次工业革命的时代标志及其活动范围加以介绍,并基于此帮助学生进行比较、总结与概括。

因此,欧洲在18世纪60年代出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象征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在此阶段,人类发明了火车机车以及蒸汽机等。在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是电能的应用,在此期间人们发明了飞机、电灯以及汽车等。以时间为主线索构建相应的历史认知架构,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时间观,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历史的多样性以及丰富性。

3.借助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逻辑推理能力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史料还属于对历史进行探究与分析的主要素材。所以,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并通过对多种不同历史事件的有机融合和记忆,提升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性加以辨别的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真实可信的资料对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探究并了解。

例如,在教学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之前,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提前搜集有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与陶器知识,而后,把搜集到的文字或图片等信息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视频,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上述资料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认识中国古代的手工艺品,使他们可以进一步发现史料和历史事实间存在的联系,并且予以评价,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实证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

4.进行互动教学,提高历史理解水平。

历史解释主要指的是基于真实的历史,根据历史理解对历史事件做出客观、全面的剖析及评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在此基础上检查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贯彻“少讲、精讲”的基本原则,给他们预留比较充裕的时间,引导他们进行分组合作。这样一来,可以进行更多的沟通、交流、探索和分析,引导他们仔细、深刻地理解历史材料,使用历史语言给予阐释说明,发掘表象背后蕴藏的深刻因果关系。

例如,在教学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时,教师先要给学生讲述当时罗斯福所处的危机背景,进而展示罗斯福的个人简介,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展开研究:在大萧条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将会采用什么举措呢?当每个学生谈出个人的观点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对照课文内容展开解读,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个人的看法加以验证,最后按照罗斯福的实际措施对其行为的目的与意义展开研究和论述。采用分组协作式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

5.加强家国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主要是指学生对祖国持有的崇高的使命感和喜爱之情。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蕴含着大量优秀的德育内容,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广泛地发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积极主动地进行家国情怀培养,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教学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透过中国屈辱发展的近代史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虎门销烟的社会背景和意义,深刻认识林则徐的个人行为,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个人的成长和祖国的成长是分不开的,唯有祖国繁荣富强了才能够有效地推动个人的健康成长,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较强的爱国主义意识,培养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并树立正确的“三观”。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根据历史教学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培养措施,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组织学生开展独立研究、进行分组协作复习等,以提升学生的历史专业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亮.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J].文渊(高中版),2020(6):400-401.

[2]韦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20):162.

[3]李珍.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2):929-930.

[4]王曙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3):27.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