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材教辅编辑的使命担当

2023-09-11 12:24严国红
今传媒 2023年9期
关键词:出版物新时代

严国红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出版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精品发展是出版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笔者总结了新时代背景下编辑需要对教材教辅进行质量把关,做到严把图书政治导向关、价值取向关、选题质量关、内容质量关和编校质量关,以及严格筛选优秀作者,提高信息选择、教育研究、选题策划、文字改稿、新技术应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帮助教材教辅编辑提高策划出版能力。

关键词:新时代;教材教辅;出版物;编辑;责任使命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9-0092-04

教材教辅与国家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密切相关,与各地的教育教学实际密切相关。新时代背景下,教材教辅编辑要有使命担当,要認识到教材教辅出版物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出版行业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等的出版和发行。出版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承载着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职责。处在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是指承担书稿的组织、审读、加工整理等工作,并对稿件负重要责任的人员。因此,编辑要认识到出版行业的特殊性,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要树立牢固的品牌意识,追求“精益求精”,全面把握好教材教辅等出版物的质量。

一、新时代教材教辅编辑要把好图书质量关

图书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线,是出版社的立社根本,是出版单位长久发展的生存之道。《图书管理质量规定》第三条明确指出:“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图书质量一般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与图书所载内容、编校质量有关,涉及图书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结构合理性、语言文字规范性等方面的表现;另一方面,与图书的形式有关,涉及图书在整体设计、印制、材料等方面的表现。为了做好教材教辅质量把关工作,编辑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把图书政治导向关

图书出版领域作为文化传播媒介,在文化领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意识形态是重中之重。编辑处于图书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要高度警惕图书中出现的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否则,不仅会影响编辑自身和出版社的发展前途,也会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教材教辅的读者对象是青少年,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错误的政治导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教材教辅的稿件一般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编辑在面对这类稿件时,首先要对书稿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倾向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语文、政治、历史等稿件,一般都会涉及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思想倾向、价值导向,以及一些关于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主权、宗教信仰、民族问题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些内容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政治错误或政治漏洞,很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对于涉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内容。由于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香港、澳门”与“内地”对应,台湾与“大陆”对应,可以说“内地与香港”“大陆与台湾”,也可以说“沪港”“京澳”等,不得将其与国家并列出现,或者称为“国家”。对于台湾地区的机构名称,不得出现“台湾政府”“国立”“中央”等字样。其次,对于涉及民族、宗教的内容,不得出现有悖于少数民族风俗的语言,不得出现伤害少数民族感情的内容。宗教与迷信有根本区别,不能相提并论,也不能把宗教和民族混为一谈。再次,对于涉及地图的内容,要用中国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标准地图。最后,对于涉及重要领导人讲话的内容,要有权威的资料来源或经本人审阅。总而言之,编辑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密切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民族宗教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严把图书价值取向关

图书出版不能盲目追求品种数量,而是要通过增强出版专业性,建立品牌来应对图书出版不良之风。在编辑书稿的过程中,对于书稿中出现的不良示范、有关歧视性内容、滥用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内容要果断删除;对于书稿中出现的社会热点、名著人物、中国传统文化、知名人士等方面的内容要谨慎取舍。此外,在图书出版工作中要避免重复出版、跟风出版,要提高内容供给质量,要用思想艺术夯实内容价值,用工匠精神提升内容质量,打造更多的优质作品。

(三)严把图书选题质量关

选题往往是编辑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意向或愿望,是指经过多方面分析、考量而选中主题后拟实施的出版项目。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具有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保障出版生产秩序、保证和提高出版物质量与塑造出版单位品牌形象等重要作用[2]。选题是图书出版的关键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出版的价值和生命力周期。选题策划的内容主要是对出版物内容与形式的设计,也包括实施方案和营销方案的设想,资金投入与产出的预测,涉及编辑、复制、发行的全过程。因此,要策划好一本书,需要编辑时刻保持对信息的敏感性,长期对市场信息进行关注、采集、筛选、积累、整合、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做大量市场调研。例如,对同类书的定位、定价、作者影响力、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对消费者需求、市场前景、出版单位自身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周密思考,为选题策划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四)严把图书内容质量关

内容质量是图书质量的根本,主要表现在出版导向性错误和内容粗制滥造两个方面。出版导向性错误是指书稿中存在《出版管理条例》中第二十五条、二十六条禁止出版的内容,即未依《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履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的内容,以及作者立场主观、语言偏激等的内容。对于出版导向性错误,一律实行“一错否决制”,即出现一次导向性错误,便认定该书稿为不合格品。对于内容粗制滥造,主要表现为内容拼凑、结构不合理、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差等,主要与作者的写作能力、写作态度有关。

内容质量决定了图书的整体质量。现阶段,教材教辅的出版要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出版结构,避免重复出版、跟风出版,要做到既有质的提升又有量的增加。教材教辅的内容质量主要表现为思想、知识、材料、信息的客观性与科学性等方面[3],编辑在选题策划与组稿时,需要考虑不同年级、教材、学科、学习程度的客观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例如语文类教辅中,当拼音的轻声、相关字(如作、做)的用法等与《辞书》不一致时,则应该遵照教材执行;数学同步类教辅中,当学生尚未学习约数、小数或方程时,对应的教辅就要回避这些。编辑在拿到稿件后,首先要检查正文的内容与书名是否匹配,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内容是否正确、有时效性。其次,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名词、量和单位,对于无法避免的非国际单位要列出换算关系。最后,对于一些涉及制图软件的科目,要列出软件中符号与国家标准符号对照表。

(五)嚴把图书编校质量关

编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辅图书质量的优劣。编校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三审三校”。编校过程中,编辑需要对书稿进行技术加工。首先,要进行统筹把关,并将重点置于文字表达、标点的使用、题目的科学性、答案的正确性上。其次,编辑在初审稿件后,还要反复地与作者沟通,同作者一起打磨修改稿件中的细节。例如,语文类教材教辅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主要包括文字差错、标点符号差错、知识性差错、引文差错、题目超纲、答案错误或缺失以及答案与题目序号不对应等。数学类教材教辅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主要包括数学表达差错、正斜体用法差错、运算符号用法差错以及计量单位符号用法差错等;英语类教材教辅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主要包括拼写差错、语法差错、单词转行差错及标点符号差错等。最后,编辑要逐字逐句地修改文稿在内容表述上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审读意见。

(六)严格筛选优秀作者

图书出版要以“内容为王”,好的内容来源于作者。新时代背景下,编辑对于品牌图书的研发,首先要善于发现并建立优秀的作者队伍,要通过参加高端教学研讨会、论坛等发现优秀作者。其次,编辑要有计划、有组织地策划与设计,积极邀请教育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等参加研讨,广泛听取各方建议,通过一次次的相互切磋,有意识地培养起一支教学水平高、写作能力强、学术功底深厚的作者队伍。再次,编辑要能准确地把选题构想传达给作者,包括选题名称、读者对象、内容定位、篇幅多少、图书特色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按照既定构思实现。写作过程中,编辑要对作者前期的大纲、样张进行审读,提出修改意见;要时刻保持和教育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的良好关系,第一时间获取教育教学的最新知识,随时关注作者的写作进度,要做好服务和参谋工作。

二、新时代教材教辅编辑要提高能力素质

新时代背景下,教材教辅编辑要以远见卓识和过硬的本领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适时洞察和研究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R/VR、物联网等新兴科技给出版生态带来的变化,既要把握好出版物的图书质量,又要强化自身的职业能力。概括来说,编辑要提高信息选择、教育研究、选题策划、文字改稿、新技术应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一)提高信息选择能力

编辑要把握好教材教辅出版物的政治原则、思想认识、知识点等,要不断提高对政治、文化和市场的敏感度,这种能力要贯穿出版全过程,包括对信息、选题、结构、内容、作者、设计、市场、渠道以及对于其他社会资源的选择。编辑要把握好教材教辅出版物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要每日坚持研读思想政治方面的最新学习材料,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日常出版工作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能力建设作支撑,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此外,编辑应多关注国家新闻出版署、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等发布的教育出版政策文件,以此增强教育出版工作的信息选择能力。

(二)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一个好的编辑,最可贵的就是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教育研究能力。编辑要有研究课标、教材、师生的意识,要多读一些与教材课程改革、教材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探究有关的书籍和文章。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每一课、每一个单元的重难点和易错点,从而明确教学过程与方法。与此同时,编辑还要不断夯实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和考纲要求,钻研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以及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从而使策划出来的教材教辅能适应教育改革的方向,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三)提高选题策划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编辑要深入研究新的出版理念与精神,不断提升选题策划能力,发挥编辑的专业引领作用。在策划选题时,编辑要广泛采集各种信息,周密分析客观条件,反复思考设计方案;在选题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教材教辅出版物的内容与形式的设计,又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例如,编辑要通过关注政府网站和图书销售平台收集教育方面的选题资料,深入研究教育类出版政策;不仅要带着问题和任务进书店,在书店中观察读者的购买行为,主动与书店的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还要持续关注图书市场,挖掘市场数据背后的有效信息,借助当当网、京东网、博库网、北京开卷等平台分析全国图书市场的基本情况以及读者的需求。

(四)提高文字改稿能力

文字改稿能力是教材教辅编辑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影响出版物内容质量和文字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编辑不仅要学会从政治思想高度把握书稿内容,还要从专业角度把握书稿的逻辑结构,并对书稿的文字进行仔细审读和修改。编辑要多提炼总结,多勤学苦练,不断提高文字运用能力,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整个出版工作始终。在书稿完成后,要认真做好书稿的编辑润色工作,让书稿更严谨、更规范、更鲜活。例如,编辑可以从修改一篇文章开始提高。首先,编辑在修改文章时,要浏览全篇;其次,要深入分析的文章的标题、内容结构、行文措辞、知识点描述等内容;再次,要认真审读文章的主题,把握好段落的流畅性,每段开头、结尾的衔接性;最后,要精雕细琢文章的错别字、生僻字、固定词组、词句简写、语句搭配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五)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教材教辅出版已呈现出纸质化出版与数字化出版相融合的发展态势。这就要求编辑转变思维方式,更新出版理念,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在教材教辅的出版过程中,编辑在构建教材教辅内容时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选择,这就要求编辑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手段搭建交流平台,实现编者与学生的充分沟通。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在平台上寻求帮助,与编者进行直接有效的交流,通过线上平台即时获得编者的建议与评价。

(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任何一本好书都是作者和编辑共同努力的结果。教材教辅编辑应积极主动地与教研员、一线教师交流互动。在教材教辅的出版过程中,编辑要善于创造与利用一切与人交流沟通的平台与机会。此外,编辑还要积极搭建与读者沟通的平台,保证图书出版机构以及相关人员能充分了解读者对教材教辅资源的需求,并针对读者的特点及其需求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图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编辑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参与课题申报与课题研究,进而加强与作者的联系、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

三、结 语

总之,新时代的教材教辅编辑要始终牢记出版人的责任与使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用“工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打造精品出版物。教材教辅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教材教辅编辑需要深入研究出版高质量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在强化质量发展意识上多做工作,把好出版物内容质量关,推出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精品力作,助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华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l,2022-10-27.

[2] 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专业资格证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实务:中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3.

[3] 林晓珊.小学教辅图书编校差错及质量提优[N].中国报业,2022-01-25.

[责任编辑:李慕荷]

猜你喜欢
出版物新时代
2017年出版物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Two circulation regimes of the wind driven Arctic Ocean
The central role of diminishing sea ice in recent Arctic temperature amplification
2015 年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