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引领,在美术活动中放飞童心

2023-09-12 10:32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幼儿园沈卫英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贺卡嘴巴美术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幼儿园 沈卫英

美术是幼儿心灵的图像符号,也是幼儿生命成长的需要,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够完成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呈现出最纯真无瑕的情感。然而,在目前的美术集体活动中,存在活动目标零散、活动趣味性不足、幼儿主体性不明显等问题,使得美术活动逐渐丧失了活力。对此,在实际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应当把握美术活动的特色,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主动引导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便幼儿在目的明确、趣味横生的活动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一、细化目标,指向素养

活动目标犹如迷雾中的灯塔、沙漠中的指南针,能够为教师指引活动的方向,让教师更有目的性地开展集体活动。然而,幼儿教育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将目光聚焦在活动过程中,较少精心设计活动目标,使得整个活动的系统性不强,幼儿也难以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学习环境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当增强对活动目标的重视程度,主动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活动目标,并基于此准备活动材料、安排活动细节,以便在落实活动目标的过程中推动幼儿的全面成长。

例如,“纸杯挂表”是一个使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的美术活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锻炼幼儿剪、涂等动手能力,增强幼儿的色彩意识。同时,幼儿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正确地识读表上的数字,并区分时针、分针,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的方法,强化剪、涂等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填涂色彩的方式,增强色彩感知力;

(2)理解表上数字的意义,把握时针、分针的特点,并正确使用材料制作时针、分针;

(3)创造性地制作挂表,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

(4)通过对废旧物品的改造,强化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美术创作习惯。

随后,教师基于上述目标的要求,准备废旧的一次性纸杯若干个、剪刀数把,并设计“自主观察”“合作制作”等活动,以便在逐一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推动活动目标的落地。

活动目标是“明灯”,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发挥着引领性的作用。在实际开展活动前,教师认可活动目标的重要价值,主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活动的内容,为幼儿设定清晰、明确的活动目标,指明整个美术活动的方向,以便切实实现活动目标,促进幼儿美育素养、品德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趣味游戏,激活引擎

充满趣味元素的学习活动,始终是幼儿的“心头好”。活动的形式有趣、新颖,幼儿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美术活动中也是如此。游戏对幼儿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大多数幼儿会自觉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度过闲暇时光。对此,在带领幼儿进入美术的世界时,教师也应当做好美术活动与游戏活动的整合,并对活动中的动植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对活动的情境进行趣味化的设计,以便幼儿在玩乐的同时,无意识地进行涂鸦、创作,从而更加享受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比如,在“多种多样的网”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引入活动,让幼儿玩得尽兴。在活动前,教师先提出“你们会玩‘大鱼捞小鱼’的游戏吗?”的问题,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游戏经验。之后,教师简要为幼儿介绍游戏活动的规则,并组织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结束后,幼儿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也会愿意继续跟随教师的步伐,深入学习活动。这时,教师顺势为幼儿引入“网”的概念,为幼儿介绍捕鱼人使用“网”来捕鱼等内容,并展示各种各样的网的图片。紧接着,教师再指导幼儿对网的结构进行观察,增强幼儿对网的了解,促使幼儿自主绘制出几种网状图形。

趣味元素是打造优质活动的“催化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使用游戏设计导入环节,能够让幼儿在玩乐的同时,无意识地进入活动,并对活动的主题产生好奇心,自觉进行活动内容的探索,从而促进高品质美术活动的生成。

三、交流研讨,碰撞思维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应当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孩子基于自主实践的方式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然而,在活动中总有一些教师“喧宾夺主”,认为孩子应当与教师沟通、互动,才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掌握基础美术理论和技能。显然,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不仅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也阻碍了幼儿想象力的进一步发展。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无疑能解决这一问题。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当主动为幼儿组建互动交流的小组,鼓励幼儿在相互探讨中分享彼此的创意设想,以便在思维碰撞中迸发新的火花。

例如,在“丰富多彩的贺卡”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便可以释放合作活动的优势,促使幼儿在相互交流中迸发出更多的创意设想。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先准备生日卡、贺年卡和油画棒等材料,为美术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在实际开展活动时,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生日卡、贺年卡呈现给幼儿,并提出:“你们见过贺卡吗?贺卡都是什么形状的呢?”引导幼儿立足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在幼儿发散思维,纷纷说出贺卡的种类时,教师再提出:“你想不想为你的朋友、家人制作贺卡呢?如果让你来制作贺卡,你打算怎么做呢?”进一步激活幼儿的创意思维。当幼儿拥有了一定的想法后,教师再基于幼儿以往的表现,以互补为原则为幼儿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鼓励幼儿在组内向同伴阐述自己的想法,如有的幼儿说“我的朋友很喜欢植物,我想要制作一张树叶形状的贺卡”,有的幼儿说“我的爸爸很爱唱歌,我打算制作一张带有音乐的贺卡”……这样,幼儿便可以借鉴他人的创新思路,制作出更有新意的贺卡。

合作活动,是改进教育问题的“特效药”,能够为幼儿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碰撞。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基于对幼儿的了解,为幼儿创建合作交流的小组,不仅让幼儿成为活动中的主体,强化了幼儿的参与感,也让幼儿在倾听他人的想法时获得了更多的创新灵感,进一步提升了创新能力。

四、链接生活,知行合一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能够观察到,当教师直接为幼儿引入活动时,幼儿常常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究其根本是幼儿自身积累的美术知识较少,难以基于浅显的知识和技能,迅速、准确地完成美术任务。如果教师放任幼儿不管,势必会给幼儿带来压力,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畏惧心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容易被自己熟悉的事物吸引。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妨为幼儿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便增强幼儿的熟悉感,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会变的嘴巴”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较为熟悉的“嘴”,开展学习活动。在活动刚开始时,教师提出:“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巴,嘴有什么作用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明嘴可以说话、吃饭。紧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对嘴巴进行观察,“嘴是我们身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你是否知道嘴的特点呢?不妨观察小伙伴的嘴巴,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接着,幼儿对嘴的结构、特点进行直观观察。幼儿对嘴巴的基本形状、结构有所了解后,教师为幼儿介绍“嘴巴非常神奇,当我们的心情发生变化时,嘴巴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并顺势呈现一些图片,使幼儿看到生气、开心等不同表情下嘴巴的形状,触动其创新思维。之后,教师继续启发幼儿思考,请幼儿自主进行嘴巴造型的想象,以便幼儿逐步画出形状、样式别具一格的嘴巴。

生活元素的引入,让幼儿与美术活动不再“形同陌路”。在指导幼儿学习美术时,教师有意识地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提出学习的主题,组织幼儿对生活实物进行观察,并引导幼儿基于生活实物展开想象和联想,有效拉近了幼儿与美术活动的距离,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美术创作习惯。

总而言之,优质的美术活动能够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沉浸于美的世界。然而,当下幼儿教育改革形势越来越严峻,目前的美术活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当继续做好美术活动形式的优化、改进,并主动地在活动中添加趣味元素、生活元素等,以便为活动注入新活力,真正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让幼儿在充满色彩、线条的世界中,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猜你喜欢
贺卡嘴巴美术
新年写贺卡
新年贺卡
嘴巴嘟嘟
嘴巴不见了
创意美术
中秋贺卡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好好的嘴巴
贺卡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