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结合SP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3-09-15 22:17吉利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24期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课程思政

吉利

[摘要] 以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和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作为载体,有机融入内科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内科学思政教学的尝试,通过探讨PBL与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思政教学中的实施路径与评价方式,实现内科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效提升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继而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 基于问题学习;标准化病人;内科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R192.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3.24.02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BL combined with SP teaching metho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internal medicine course in TCM hospital

JI Li

Western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2,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It is a bold attempt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internal medicine with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combined with standardized patient (SP) teaching as the carrier. By exploring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PBL and SP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internal medicine. It aims to real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internal medicine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n achieve the dual goals of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value leading.

[Key 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Standardized patient (SP); Internal medicine;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course

醫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1]。

西医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发展,介绍规律及诊疗技术的学科,作为医学生接触临床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鲜活的思政素材[2-3]。本研究旨在遵循内科学课程的特点,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将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教学法相结合的同时,合理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让内科学教学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

1  PBL结合SP进行思政教学的优势

PBL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教学中[2-4]。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倡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讨论与合作解决问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技能,加強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职业修养。

SP又称“模拟患者”,是指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在接受临床检查时,能恒定、逼真、准确地模仿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1968年,Barros首次提出SP的概念,我国自1993年引入SP技术。近年来,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逐渐将SP应用于医学生、实习生临床教学技能培训和考核等工作中[5]。

作为临床医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学科,内科学是外科、妇科、儿科、神经内科等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并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医学生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后,需要在内科学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临床思维,进而实现从学生向医生的转变。因此,如何使医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较快地形成科学缜密的临床思维,为后续其他临床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是内科学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外,承担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一名优秀的内科医生,诊断疾病的基本功不可或缺,要依靠详细的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加之针对性的辅助检查。PBL与SP教学法的有机结合,将临床的典型病例先“平面”后“立体”地呈现给学生,环环相扣,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基本功,使学生从“纸上谈兵”逐步过渡到“实战演习”,进而为真正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作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热点,PBL结合SP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可以作为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PBL通过有故事情节、真实鲜活的案例情境设定及问题的层层推进,能够发起的思政讨论点非常丰富,如在其中自然灵活地植入人文关怀、医学伦理、政策制度等相关思政元素,这样更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和价值共鸣。而SP教学法则可以在医学生对SP问诊、体格检查过程中,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一方面要关注“病”,不断钻研医术,提高诊疗水平,解决患者的病痛;另一方面要关注“人”,通过沟通、交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关怀理念[6-8]。

2  PBL结合SP进行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

2.1  课前准备

2.1.1  撰写PBL教案  教案是PBL教学的灵魂,教案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创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中每一个情境的安排,都设置拟解决的问题,以督促学生确认学习的课题,进而收集资料进行研究讨论,层层递进,最终验证假设。同时,根据不同病案选择恰当的契合点植入思政元素,做到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有机融合。

2.1.2  培训SP  在社会上发布SP的招募信息,通过面试挑选热爱医学事业,具有良好沟通技巧及一定表演能力的人员,培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大纲要求进行脚本培训[9]。要求问诊时对病史表述准确,体格检查时能够良好配合,切实模仿出患者的体态。同时还要表现出对疾病的疑惑和担忧,以及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此外,还要掌握对学生的考核标准,除了对医疗行为本身进行评分外,还要对其医生职业精神进行评价。

2.2  课中实施

将学生分成8~10人的小组,阅读案例后,对课前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后选取学生代表针对结果进行总结发言。带教老师全程记录并进行引导和启发。其间要对有思政教育功能的知识要素进行收集,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向学生传递隐含的思政元素。学生阅读案例时能切身体会到抢救时的紧张气氛。教学后,由SP完成相关病例的角色扮演。通过模拟生动具体的就诊场景,完整地展示一个典型病例的就诊过程。在SP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合理设置德育考察点,将思政元素贯穿始终,强调学生对患者进行诊疗时,除关注患者的疾病外,还应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特征。

3  课后总结

3.1  PBL学习报告

PBL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PBL综合学习报告,既要将案例涉及的针对疾病本身和相关临床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又要结合具体案例涉及的思政元素进行讨论与拓展。

3.2  SP病历的书写

完成SP问诊和体格检查后,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完成SP病历的书写,包括初步确定患者诊断和提出治疗策略。此外,按照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在治疗过程中不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人文关怀。

4  PBL结合SP进行思政教学的评价方式

课程思政最终的教学效果如何有赖于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目前,医学院校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使学生仅注重医学知识,忽视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了突显课程中原本属于隐性教育的思政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除了对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评价外,还应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沟通能力、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等,并对其进行肯定或矫正,对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给予正确的引导,具体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检验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4.1  主观评价(调查问卷)

PBL结合SP教学结束后,学生填写调查问卷,针对自身专业技能、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意识、职业素养的提升情况及教学方法满意度等进行自我评价。

4.2  客观评价(SP评测)

由SP采用利克特量表(5分:非常突出;4分:非常好;3分:良好;2分:需要改进;1分:不理想)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全程的专业能力、整体的沟通能力、全程SP的满意度及显现出来的职业精神与人文关怀,获得的总分作为该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量化得分[10]。

5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它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本文结合内科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在“前临床”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以PBL结合SP为载体,生动具体地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表达出来,使医学生在提升临床基本功的同时,提早树立“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关怀理念,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统一,使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学生在自身的实践中思考和领悟医学的使命、医者的初心,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患者,进而为后续的实习、規范化培训乃至将来的行医生涯打好基础,最终实现医学教育立德树人的长远目标[11]。

[参考文献]

[1] 秦华, 闫妍.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25(01).

[2] 董斌, 武艳, 吴萍, 等. 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学生思政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医学教育管理, 2020, 6(3): 278–284.

[3] 武承淑, 王雄伟. 医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德艺双馨”医学人才培养的视角[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 29(2): 106–107, 114.

[4] 梁绮雯, 杨翀, 张凯, 等. PBL教学应用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思政的SWOT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 16(2): 62–63.

[5] 刘佳辰, 肖遥. 国内标准化病人在评估应用方面的发展现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 28(2): 62–63.

[6] 杨蓬勃, 靳辉, 张建水, 等. 结合医药院校浅谈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改革[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 26(3): 416–418.

[7] 张晓田, 武捷, 路明, 等. 医学专业PBL教学课程思政初探[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0, 34(6): 813–816.

[8] 李杰, 赵进喜, 孙慧怡, 等. 中医内科见习中SSP教学模式融合思政理念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21): 6–8.

[9] 马生茂, 张华, 杨海波, 等. 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其在临床教学与考核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 73–75.

[10] PRISLIN M D, LIE D, SHAPIRO J, et al. Us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 to assess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J]. Acad Med, 2001, 76(10): 90–92.

[11] 韩震. 立德树人: 中国高等教育迈入新境界[N]. 光明日报, 2017-10-11(01).

(收稿日期:2022–12–07)

(修回日期:2023–07–08)

猜你喜欢
标准化病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高职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情景模拟教学在护理本科《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
标准化患者在留学生胃肠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实践与探讨
临床医学专业OSCE考试的效果评价及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