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分是“玩”出来的

2023-09-15 07:56陈继珊
家长 2023年19期
关键词:体育考试皮皮培训班

□陈继珊

七年级的皮皮每次测评都名列年级前十名,是一个“学霸”级人物,令其他家长羡慕不已。可是皮皮的妈妈高兴不起来,因为身高只有1.62 米的皮皮体重却达到了70多公斤,明显偏重啊!更令皮皮妈妈忧心的是,期末体育测试,皮皮只得了14.2 分。其中,1000 米跑了4 分41 秒,得了5.5 分;排球20 个,得了5.2 分;引体向上最惨,勉强拉了5 个,得了3.5 分。体测满分是22 分,如果换算成百分制,皮皮只得了64.5 分,刚刚及格。妈妈心想,皮皮这是典型的“文化课巨人、体育课矮子”啊!

“提升1分‘干掉’千人,慢0.1秒就差了1分。”当下体育成为中考的必考科目,如何提升孩子体质以及如何提高体育成绩,成了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

皮皮妈妈说:“皮皮只爱读书,不爱运动,体育一直是他的弱项,要保证三年后中考体育不扯后腿,只有报个体育培训班了!”这个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不少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天生”不爱运动,要提升身体素质,中考体育不失分,唯有把他们送进体育培训班“恶补”体育……

爱运动是孩子的天性

这样的情景大家可能都不陌生:烈日当头,大人们都躲进了空调屋,可孩子们在球场上玩得兴高采烈,虽汗流浃背,但乐此不彼,每有球进,总会欢呼雀跃……

爱运动是人的天性。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使人感到高兴和快乐。科学研究表明,运动时人体分泌的内啡肽,能使大脑感到兴奋,让人感到愉悦。除此之外,运动能使人释放压力,宣泄不满情绪,学习之余进行体育运动,会让人全身轻松,情绪昂扬,心态阳光。

运动如此美好,使其成为人类共同的爱好,甚至成为一项伟大的事业——体育。现实中,很多名人都是体育爱好者。居里夫人喜欢骑自行车,物理学家钱伟长喜欢踢足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喜欢游泳,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喜欢跑步……可是反观当下,为什么很多孩子不爱运动了呢?

孩子不爱运动,家长有责任

皮皮说,小时候其实他也很爱运动,小学一年级时还得过跳绳比赛冠军。他有段时间迷上了乒乓球,一有时间就和小伙伴们去打球,可后来遭到妈妈的强烈反对,说打乒乓球是玩儿,不如学习有用。

“一打球就挨训,那就不打不玩了吧!”皮皮的这句话,道出了当下很多孩子不爱运动的原因:不是孩子不爱运动,而是家长将孩子的运动兴趣扼杀在了摇篮里。家长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学习好,认为只有读书才有用,把孩子囿于室内,将他们束缚在书桌上,恨不得一有时间就让他们写作业、刷题,双休假日也将他们送进了补习班。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身体应“自然长成”,只要吃好喝好,体质便会“自然强壮”。不但不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反而把体育锻炼当成“不干正事”,于是封杀禁止,严加训斥,使得孩子“习惯成自然”,从“不敢玩”变成“懒得玩”,甚至到“厌恶玩”。

待孩子长大要面对体育考试了,家长忽然发现孩子体质那么弱,成绩那么差,这才慌了手脚,把他们送进了体育培训班,逼着他们去锻炼。可孩子对体育却不感兴趣,没有热情,勉强为之,收效甚微。

若想体育得高分,从小锻炼是关键

心理学上说,一个人做事的动力有两种:一种是内在动力,一种是外在动力。内在动力缘于人内心对事物本身的兴趣,不带任何功利性目的,做完之后心情愉悦。这种愉悦心情又会促使人对事情本身兴趣的增加,内心产生“我还要做”的自觉冲动。外在动力则是缘于外部功利性目标的吸引或他人的强迫,换言之,就是一个人做的事是被动甚至被迫的。一旦人在努力之后达不到目的,无法获得预期收益,人便不愿意再继续做这件事,或出于逆反心理,消极应付。

对孩子来说,跑步、打球等本身就是一种玩儿,是内在动力的驱使,是他们的自觉自愿,体质增强不过是玩儿的“副产品”;而为了体育考试进行强化锻炼,是一种功利性极强的外在强迫,训练内容也是指定的有限项目,机械枯燥,无快乐可言,对本身就不爱体育的他们来说,怎么会喜欢呢?就像“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一样,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综合性过程,那种为跑而跑、为引体向上而拉单杠的临时突击是不行的。

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意思是说,练武者要想练出真功夫,首要的不是学习招数、技巧,而是需要练功——天长日久、坚持不懈地长时间进行体能累积,让身体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练武如此,孩子的体育锻炼也是如此。

体育考试项目除了基本的“跑”,还有跳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足球、篮球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项目,就算是跑,长跑和短跑也不一样,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孩子体育考试成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技术或技巧,而且取决于孩子身体素质的强弱。身体素质强了,无论考何种项目,都会“一练就通”,如果身体素质差,无论如何练如何补,跑得都不会快,跳得也不会高……

所以,要想让孩子在体育考试中获高分,花钱给孩子报培训班,寄希望于“体育补习”是事倍功半的,功夫要下在平时,要从小抓起,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才是正道。

体育锻炼有两种:一种是有意锻炼,一种是无意锻炼。所谓有意锻炼,就是专门的体育锻炼,如早起跑步,晚上“暴走”,双休日或假日踢足球,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作为学生,当然也可以针对考试项目进行专项锻炼。

所谓无意锻炼,就是日常活动锻炼,人只要走动、活动就是在运动、在锻炼。如上下学,如果距离不太远,步行在20 分钟1500 米左右,家长应该让孩子走着上下学;双休假日,少让孩子上培训班,多让孩子走进社会、走进自然,既帮助孩子完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一种多功能的体育锻炼;还有平时,要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那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身心锻炼。

孩子个个爱体育,生活处处是体育;玩是体育,劳动也是体育。让孩子爱上体育,家长就要走出狭隘的“考试体育”思维,建立“生活大体育”观念:给孩子时间,给孩子自由,让他们玩起来,让他们动起来,只要孩子的双脚在走、胳膊在舞、身体在动,那就是在进行体育锻炼,体能就会提高,体质就会增强,中考时无论测试什么项目,稍加训练,都可轻松获得高分甚至满分。

猜你喜欢
体育考试皮皮培训班
“无人机航测与GIS技术应用培训班”在海口成功举办
德国小学的语文和体育考试
关于举办第51期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谁厉害
如此晨跑
书低了
考前准备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画画培训班
第一次体育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