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策略分析

2023-09-16 13:27彭峰
考试周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策略

摘 要:在当下特殊教育领域中,融合教育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为教育变革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学前融合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石,当下正面临着提高特殊儿童入学率以及发展融合教育质量的双重教育难题。在这一阶段中,我国的融合教育面临着大量的挑战性,比如融合教育特殊儿童教育的社会接纳性不足、融合教育体系不完善等。因此为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推广融合教育理念,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为目标,推进学前阶段的教育融合,以此让我国学前阶段的融合教育得以发展。

关键词:学前融合教育;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5-0014-04

每一名特殊儿童都是祖国的一朵绽放的花朵,只是他们的花期各不相同。等待花开的过程需要拥有耐心与微笑,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耐心等待他的绽放。要相信生命的旅途中是充满奇迹的,奇迹的路途上铺满的是爱与教育。在特殊儿童教育中,我们可能会付出艰辛的努力,也可能会有坚持和绝望,但只要有阳光照耀,花儿就会茁壮成长,因为生命的力量是无限的。在特殊儿童教育事业上,我们同样有着这样一份执着和坚定。作为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學前教育者,笔者深知在面对特殊孩子时,我们常常会感到惊叹和怀疑,同时也会失去最初的乐观和期待。因此,我们需要站在儿童的高度,以他们的视角去审视、感知和触摸这个世界,从而更好地教育他们。融合教育是当下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一教育模式为特殊儿童成长带来新的希望。鉴于此,文章研究融合教育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策略。

一、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实施的现实意义

(一)解决特殊儿童家庭不懂特殊教育的问题

在教育中笔者常常会听到一些特殊儿童的家长的抱怨,“为何幼儿园不愿意接纳我们的孩子,这让我们几乎精疲力尽。”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对特殊儿童而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成年人的悉心照料,而在某些家庭中,由于特殊儿童的父母也需要参与工作,因此如何照顾这些孩子的问题变得异常棘手。而某些家庭的父母缺乏对特殊教育的了解,他们常常以正常儿童的标准来要求特殊儿童,这种做法常常导致家庭内部的矛盾和不和谐。在长时间的煎熬后,好不容易幼儿可以进入幼儿园学习了,但是却遇到个别幼儿园不愿意接受特殊儿童,并以各种借口拒绝了他们,这无疑给特殊儿童家庭带来了伤害。根据国家的规定,特殊儿童也是祖国的未来花朵,他们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为了确保特殊儿童能够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必须尽全力协助他们回归主流教育,以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受任何损害。

(二)提高教师素养,帮助特殊儿童回归幼儿园

在国家对特殊教育儿童的重视度逐渐提高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幼儿教师进入幼儿园,这也为幼儿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实际上一些幼儿园已经开始重视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通过进行培训与学习,一些普通幼儿教师也掌握了部分特殊儿童教育的方式,为实现融合教育奠定了基础。比如,一些教师通过视频途径学习常用的手语,并通过幼儿园的培训获得学习盲文的机会等。同时,园内一些教师还积极请教特殊儿童教育教师基础的特殊儿童训练方式。在教师培训方面幼儿园也做出了努力,积极邀请特殊儿童教育专家为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和技能培训,以此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性素养,为迎接特殊儿童做好准备。

(三)让更多人关注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推广,不仅可以帮助特殊教育儿童早日进入幼儿园学习、融入集体生活中,还可以引起社会更多人对特殊儿童群体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对特殊儿童而言,接受规范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些特殊儿童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这不仅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够对他们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当积极推行融合教育,以此让特殊教育儿童可以在集体进行生活,并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与知识认知发展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让幼儿在康复的过程中掌握社会生活规范,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 融合教育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策略

(一)创造开放融合的幼儿教育环境

在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中,幼儿教师需要抓好特殊儿童的听、说、读、写等基本功,这也是助力特殊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发展的核心。鉴于此,在特殊儿童教育中教师需要强化特殊儿童的语言能力训练。为了克服特殊儿童在听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不同障碍,幼儿教师在特殊儿童教学中需要为其创造一个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特殊儿童可以在融合开放的环境之下获得语言能力训练的机会,促使其感受到自己拥有与普通儿童相同的能力,并积极地阐述自己的想法。语言学习过程中,特殊儿童得到自我展示的机会,并在展示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平等的尊重。比如在端午节时,幼儿教师则可以为幼儿讲解“端午吃粽子”这一内容,在讲解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为特殊教育儿童提供感官刺激以及语言学习情境,在观看这一视频后引导特殊儿童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这时在情境的刺激之下特殊儿童开始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中包含对端午节习俗的探究、粽子为什么用红枣做、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人物等。在特殊儿童提出问题后,教师则可以让特殊儿童与其他幼儿共同探究,结合教师给出的视频回答问题,并鼓励其他幼儿积极帮助特殊儿童回答问题,这一过程中幼儿们则可以学习到端午节知识,氛围更加融洽,特殊儿童也能在这一融合环境中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幼儿的相同之处,并形成自信。接着教师为了给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呈现了一个屈原在江边眺望滔滔江水时,万千思绪涌上心头的情景,引导其他幼儿帮助特殊儿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屈原内心的痛苦和情感。通过口语表达,特殊儿童可以与普通幼儿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感受到展示自我的成就感,在获得兴趣的同时形成了表达自信。

(二)融合教育下设计分层教学目标

在特殊儿童教育中,幼儿教师需要意识到特殊儿童的学习心理也会受到教师教育态度的影响。因此在融合教育当中针对特殊儿童身心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也就是分层教学模式。为了实现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儿童教学目标,教师不仅需要为特殊儿童打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更需要制订符合其特点的教育方案。在特殊儿童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方式,以集体教育为主导进行个别化教育,以此让教学效果得以最优化。比如,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一些趣味诗歌时,部分幼儿能够顺利地掌握古诗词讲解的内容,并在教师多次讲解之下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并进行绘画创作,但是对特殊教育儿童教师则可以为其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此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比如对普通儿童,幼儿教师引导其结合教师讲解的诗歌,围绕诗歌描述的内容画出来,并可以正确地读出来,但是对特殊儿童,教师则为其设计了简单的学习目标,如可以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并可以阅读即可,这样可以让特殊儿童寻找到学习的信心。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根据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制订分层教学目标,以协助其提升朗读技能,强化这一部分儿童的学习信心。

(三)构建因材施教开启融合育人新模式

随着融合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大量的幼儿园开始接纳特殊儿童,将他们融入正常的教育环境中,以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以此帮助这些幼儿融入正常的学习环境中,同时也让更多的教师和家长了解和接纳他们。对特殊幼儿而言,创造一个包容、接纳和专业指导的环境至关重要,因为孩子在日常学习、同伴关注、模仿、社交规则遵守、独立游戏和生活自理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比如在本园内,有一名特殊儿童A,他是一名患有听障的幼儿,其语言沟通能力、听觉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都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与评估,虽然幼儿戴着耳蜗可以听清声音,但是在听到听懂、获得声音到分辨声音以及理解声音这一过程是需要进行反复训练的,因此需要根据幼儿的特殊需求进行差异性的教育。而融合教育之下,笔者深刻认识到特殊教育儿童的成长最直接的引领者就是他身边的同伴,因此在融合教育背景之下,需要积极创新构建因材施教育人新模式,鼓励幼儿同伴提供给他们帮助与支持。

A同学在幼儿园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在生活适应性、与其他幼儿进行有效溝通交往等多方面存有挑战,因此,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引导他们。而在听障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同伴的协助和支持,则成了他们迈向进步的重要一步。由于听障儿童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在嘈杂的环境中对声音的识别能力会受到影响,常常会出现听力障碍,这会影响到幼儿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会引起小朋友的不满和委屈。此时如果能得到伙伴的鼓励或者表扬,就能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鉴于此,教师积极鼓励其同伴提供给A同学必要的支持,比如鼓励幼儿及时向教师讲述情况,这样遇到问题后教师则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在A同学刚进入幼儿园时,面对教师与其他幼儿的问候,他总是躲在母亲的身后,进入教室后也表现得非常胆怯,默不作声,无论老师如何引导,只回应以点头或者是摇头,仿佛听到了声音,但却无法表达,与老师和小朋友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因此,为了让他更好地享受游戏的乐趣,教师特别安排了两位小朋友陪同他一起玩耍,三个人互相分享玩具,共同参与游戏,同时教师还鼓励班级的其他幼儿积极帮助他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在老师的引导下,A同学逐渐展现出自信和活泼的一面,他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

同时对A同学来说,同伴也是他良好的习惯模仿对象。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要求入园人员有序地完成常规检查活动、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晨间游戏、养成午餐午休的良好生活习惯、学会打理自己的基础生活,并勇于发现、解决问题,还需要在户外游戏时与同伴活动,这些都是特殊儿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获得的技能,可以助力他们能力的发展。对年幼的听力障碍儿童而言,语言障碍是最大的挑战,因此,同伴们作为A同学的老师,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同伴多重复几遍说的话,以帮助A同学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在特殊儿童的成长道路上,同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引路人角色。在幼儿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口语表达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让A同学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师安排值日伙伴在需要他值日的时间帮助他,以提升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在A同学进入中班后,语言能力已经获得一定的发展,可以阐述简单的语句,但是与其他幼儿相比较,依旧存在表述不清晰的问题,并且表达状态相对较为被动。对听力有障碍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听觉和口语能力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语言康复效果。为了帮助A同学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教师在游戏活动中鼓励他与同伴进行交流、共同创作绘画、共同演唱儿歌以及一同参与游戏。并指导A同学的家长选择合适的读物与他共同阅读。在接受家庭、幼儿园和专业教师以及同伴的帮助之下,A同学的各项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由此可见,同伴在特殊儿童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幼儿教师进行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中,应当积极发挥其他幼儿的作用,这样才能帮助特殊幼儿适应外界环境,获得自身发展。

(四)强化教师培训让教学获得新发展

1. 提升自身学科素养,学习特殊教育知识

融合教育视角下,幼儿教师应当认识到特殊儿童的学习融合质量会受到班级幼儿教师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需要相互协作,协商特殊幼儿教育计划,以达成一致的特殊儿童教育态度,让教育合力发展,以此帮助特殊儿童融入集体中,提高融合教育的质量。

首先,幼儿教师应当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接纳特殊幼儿,应以包容心态接纳特殊儿童,倾注关怀之情,平等对待,杜绝任何形式的歧视,善于发掘特殊儿童的优点。

其次,幼儿教师应当认真探究特殊教育知识,深入特殊儿童中,发现他们的特点,以此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班级教学和活动。

再次,在班级中构建有效的教师之间的沟通机制,融合个体的发展目标于日常幼儿教学中。

最后,配置专业的幼儿教师,鼓励专业教师积极与普通教师沟通,传递特殊幼儿教育方式,并获得普通教师的支持,以此制订特殊儿童教育策略。

2. 根据特殊儿童能力以及教育需求,进行课程调整

融合教育是幼儿园为实现特殊教育儿童培养目标而进行的教育内容,由于特殊儿童的发展普遍滞后,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此让特殊儿童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让特殊儿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幼儿活动中,进而更好地发挥出特殊儿童班级融合的作用。为了提高特殊儿童的自主行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幼儿教师则可以提供给幼儿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比如可以通过调整座椅、强化视觉体验、合理地规划学习空间等形式实现。再比如在投放区角材料时,幼儿教师则可以结合特殊儿童的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以吸引他们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位置、大小或操作难度等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从而增加他们与普通儿童交往的机会。为了让特殊儿童在班级教学和日常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认同感,教师还可以深度地探索其能力发展基础,降低课程教学目标或者是分解目标以简化学习步骤,让特殊儿童融入学习中。

(五)建立“多元主体协同”的教育救助支持体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公共难题时,协同理论主张多元主體应相互协作,在互相依存的环境之下获得共享权利,协同管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涉及多个方面,因此也可以建立协同体系,以此实现特殊儿童协同教育。多元化主体协作是发挥融合教育的重要基础。在协作中,不同主体应当遵循平等、互助原则,构建以特殊儿童为中心、以幼儿教育为主、以家庭教育为辅助、以社会帮助为基础的交互协同教育模式。

鉴于此,为了让社会等其他主体积极参与到特殊幼儿融合教育中,则需要构建参与能力提升的专项计划。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在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中承担训练特殊儿童基础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等能力的主要责任。幼儿教师则是儿童教育救助的组织者与实施人,是融合教育获得发展的关键人物。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反思并总结特殊儿童在人际交往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共性,在实际教学中分析特殊儿童的真实诉求,体悟其行为与表达能力,并将其为基础寻求其他主体的帮助,比如幼儿园可以增加特殊儿童生存课程,家庭教育中可以提供基本生活能力教育,社会体系也可以提供适当的教育形式,同时不断地发展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与素养,以此助力特殊教育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

三、 结论

融合教育落实消除了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之间的教育隔阂,确保了特殊儿童在教育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当下,我国的融合教育发展依旧存在较大的空间,鉴于此,需要进一步推广学前融合教育,积极鼓励更多幼儿园接收特殊儿童,让特殊儿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参考文献:

[1]曹莉,李强.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研究的发展及反思[J].衡水学院学报,2022,24(4):100-105.

[2]夏莺.深入推进融合教育的区域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22(13):53-55.

课题项目:文章系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学前融合教育中自闭症幼儿同伴支持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YB1393)课题已结项,形成研究报告,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作者简介:彭峰(1978~),女,汉族,河南周口人,扶沟县县直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