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育改革下的中小学体育衔接

2023-09-16 17:46蒋昊
文理导航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中小学

蒋昊

【摘  要】中考体育改革制度的更新与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体育教学体系,突出了体育教学在新时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评价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中考体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应如何科学且顺利衔接,是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文章首先对中考体育改革这一制度进行初步解读,接着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大概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中考体育改革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考体育改革;中小学;体育衔接

中考体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试点,到1998年在全国逐步实施中考体育,并且实施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我国大部分省市都将中考体育考核成绩纳入到中考总体评价范围之内,这标志着体育已经成为中考中的重点学科。自此,中考体育评价模式也逐渐完善,实现了从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日常体育锻炼等模块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考核,尤其在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中考体育改革越加优化。在此背景下,小学阶段与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的科学衔接,成为社会和体育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探究课题。

一、中考体育改革解读

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将体育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供分值。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考体育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新中考体育改革,具有显著的特征。第一点是改革力度大,且各个省市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相应较为符合现实需要。第二点是分值占比大幅提高,部分省市逐步将中考体育分值提高到与语文、数学、外语同等水平,其分值占中考总分的比重越来越高。第三点是考试项目进一步优化,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中,体育考核以身体素质考核为主,考核内容包括跳远、耐力跑和引体向上等,考核的运动项目较为单一,而改革后的中考体育,逐步将体能、技能、竞赛水平进行结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长处进行项目选择。例如:将足、篮、排三大球纳入到体育考核的备选项目之中,有的地区做出了“免考”规定,在规定级别比赛中成绩优异者可享受“免试”权益;还有一些地区将体育、健康等相关知识纳入到体育考核范围中;有的省市更是将日常教学和训练中的体育测试和考核作为中考的重要参考。

二、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分析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教育贯穿着整个教育的过程,贯穿着人类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以,体育课程应该具有整体性、综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青少年发育阶段不同,个体成长的环境不同,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具有差异,因此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设置上也应考虑全面因素,参考《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标准(2011版)》,科学制定各学段要求和教学目标。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主要从五个维度进行考虑: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和学习目标各不相同,但同时也充分考量个人的成长规律,注意连贯性、整体性、系统性进行衔接。人在成长中自身的运动能力是不同的,例如,婴儿出生后,先学会抬头、翻身,接着再学爬、走、跑、跳等动作,逐步递进提升。再如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模仿学习,教师先示范,然后由学生进行模仿,接着再提高要求或设置障碍,逐渐提升运动能力。

剖析小学和初中各階段的教材内容,可以发现在教材内容安排上,体育教学具有递进式和连贯性。

从表1可以看出,从小学到初中甚至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呈现渐进性螺旋式上升的特点,采用先易后难,先浅后深的科学设置方式,这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安排的。其中一级教学内容作为总体指引,二级内容则可以根据学校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合理灵活安排,因地制宜,同一个教学内容也可以采用必要的递进性充分练习。

中考体育改革是手段和方向,同时,它也起到了价值引导的作用。中考体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体育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还要增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情感,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的终身兴趣和爱好,真正地将知识获得、身体锻炼、能力提高进行紧密结合。

三、中考体育改革下中小学体育衔接策略

(一)长远规划为中考减负,在教学理念上做好衔接

新中考体育改革,与教师和学生密切相关的一点就是中考体育分值的提高。高分值迫使试图依靠体育提高分值来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做法不再现实,天花板效应将依靠真正的长期锻炼以及好体质才能实现。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完全摒弃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这种针对性的固化死板观念,而是把教育教学的主动性交给教师和学生,以学生的热爱进行推动和引导,让学生在基础的体育教学中勇于尝试和创新,从而将体育教育回归到教育本质中。同时,还可以创新建立体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将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资源和信息进行共享,打破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机制固化的藩篱,发现“好苗子”,体教融合共同培养,激发所长,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保驾护航。从长远规划教学,打好体质基础的角度来应对体育中考,为中考减负。例如,对于从小热爱体育,对“三球”运动非常熟悉的学生,面对中考中的“三球”选择,是轻松自在、手到擒来的。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当学生体会到体育带来的趣味性和魅力之后,平时的体育教学以及日常的体育锻炼则又成为了中考体育的有力保障。这样相辅相成,从长远的规划与时间的累积真正为中考体育减负。同时,近些年,我国对于学生在体育专业方向的发展也逐渐重视,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于有志于体育方向发展的学生来说,也是在提前准备。因此,不同阶段体育教学过渡中,教师需要勇于创新实践,教学思维也要改变,要创新,并且要有衔接意识。

(二)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学目标,更是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和学习交还给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科学的引导、密切的指导,充分发挥因材施教教学本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中,也需要依循此原则。以具体的中考体育改革为例,许多地区将体考内容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中包括体能测试、技能测试和健康测试,实行的是“3+1”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实行竞赛加分。体能测试部分根据学生性别特点细化具体内容,男生测试主要包括跳绳,50米短跑,折返跑和1千米跑等;针对女同学开展的测试项目则将1千米中长跑替换为800米中长跑;技能测试主要包括三大球以及乒乓球、网球等小球项目。此外,亦可从小球项目或武术、体操等项目自由选出一项作为体考项目;健康测试将体重、肺活量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进行考核。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时刻关注中考体育考试的内容和标准,将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长发育阶段特点进行细化和分解,再依托小学体育教学标准引用到日常教学目标中进行衔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基础体能、专项技能和体质健康都不是为了“中考”,而是需要长期锻炼或养成的。每个学生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不一样,在运动和体育中的能力也不相同。教师应以学生个体情况为基准,在教学中适当调整不同学生群体的教学方案,真正做好衔接,才能从容面对中考体育。例如,部分学生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较为薄弱,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时,要通过学前的学情了解,在对该类学生群体的体育教学中,注重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的培养,制定系统的实施方案,通过系统的引导和训练逐渐发展学生运动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寓教于乐,运用多媒体资源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衔接

体育教学在本质上仍是以强身健体、立德树人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全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小学生和初中生仍处于青少年发展阶段,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而当今信息化时代,发达的网络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逐渐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寓教于乐,中考体育改革下,运用多媒体资源,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体育衔接,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结合线上线下将游戏引入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游戏教学。线上体育锻炼的APP比如“天天跳绳”APP,设置了很多趣味性的体育锻炼游戏,比如“跳绳”“切水果”“抢蛋糕”等,“跳绳”项目又可以“单人跳”“双人跳”,还可以“花样跳绳”,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还可以自行测量1min跳绳的速度和个数,针对不足的地方每天坚持锻炼;“切水果”可以锻炼学生的眼手脚协调能力,“抢蛋糕”則是锻炼学生的蹲跳能力;在线下教学中,可以在体育课上课前或者游戏环节,现场进行“抢蛋糕”比赛,以此增加体育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通过长期、坚持的锻炼,达到轻轻松松拿中考体育高分的目的。再如,教师可在教学模式上加以改进和创新,借助信息技术,采用直观化、动态化、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印象,让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广泛。还可以建立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库,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包括动作分解、训练技巧、体育赛事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初中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比小学已有提高,体育教学在融合了听说、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更注重实践教学,但是,通过观察了解,有初步认识后,实践的效果会大大提高。不仅如此,教师亦可借助网络收集体育赛事,以此为载体向学生介绍和讲解体育比赛的相关规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体育知识的认识。比如2022年的卡达尔世界杯,吸引了许多对足球感兴趣的学生球迷,甚至影响了他们对中考体育足球项目的选择和认识,小中衔接,未雨绸缪,提前对足球运动加强了解,强化足球训练,为中考体育提前准备。

四、结束语

中考体育改革背景下,体能、技能、体质各项组合部分缺一不可。只有提前规划,做好中小学体育衔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本质目的,让学生能拥有好的体魄。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衔接模式,调整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提升身体素质,从容面对体育中考,并且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泰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中考体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jkzxzd2022034)

猜你喜欢
中小学
怎样提高中小学日常教学视频资源拍摄的整体质量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浅谈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