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RCS动机,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2023-09-16 17:46许平平
文理导航 2023年24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小学语文

许平平

【摘  要】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尝试将ARCS动机模型相关理念应用于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从“注意力、切身性、自信心、满足感”四个维度来有效激发、强化及延续口语交际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ARCS动机模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素,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小学口语交际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度不高,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低,课堂表现不积极。ARCS动机模型是一种能够从“注意力(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四个维度来有效激发、强化及延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因此,笔者尝試将其相关理念应用于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以改善目前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质量和水平。

ARCS动机模型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引发他们对某项学习任务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白这项任务与他们相关,接着使他们具备学会、学好的自信心,最后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基于以上理念,笔者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为例,从学生心理和学习规律出发,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ARCS动机模型进行有效建构,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知识技能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素养,提升交际自信。

一、课前准备,让“注意力”得到激发

口语交际教材内容一般分为话题、情境图、教学提示、能力要点四个部分。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的交际话题是学生同读一本书之后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通过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聚焦在:1.阅读;2.同一本书;3.读书会;4.交流、分享;5.话题自由。教学提示中指出,交流之前,要学生想想围绕话题谈论哪些具体内容,借助批注梳理思路,让自己的想法或观点表达得更加深入。从书中找例子说明自己的观点,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能力要点小贴士中也指出学会引用原文来说明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他们对学习任务的注意(Attention),课前笔者向学生说明了这节口语交际课的目的、形式以及奖励的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当学生萌发了动机时,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向课堂目标靠近,提示学生做好如下交际准备:同读、通读《八十天环游地球》;学生自由组建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织组员通过多种形式搜集准备收获展示、心得交流的内容。收获展示可以通过绘制路线排序,主要内容、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讲故事的精彩片段,手抄报,书签等形式进行。心得交流可以采用教材中提示的话题,也可以是小组内自行选择的话题,通过表格(阅读讨论表)的形式做好阅读记录,以便在课堂上言之有物。

二、开设秀场,让“自信心”充盈课堂

注意力(Attention)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前产生注意力,而且还要有方法,有技巧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注意力,让学生具备学会、学好的自信心(Confidence),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满足感(Satisfaction)。这节课,我们采用秀场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邀请场外嘉宾担任评委,现场给小组表现打分,每个环节公布一次小组成绩,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此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三学段的表达与交流提出“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等等。本课教学提示中也提示学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准确理解别人的想法。结合以上建议,笔者把评价标准进行优化,设计成了表格(活动评价表)的形式,课上把评价标准直接呈现给学生,使教与学都有章可循,有标可达。

本节课通过收获展示、心得交流、现场点评、个性表达四个部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每个部分下面都有相应的子要求作为现场打分的依据,我们采用加分不扣分的形式,不断加强学生成功的体验,建立学生对成功的期盼,进而树立自信心。需要说明的是个性表达部分可以结合学生同读书目的情况进行设计,本课的个性表达结合《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本书,笔者设计的是从视频讲解、名言仿作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表达。

三、链接学生,让“切身性”强化动机

切身性(Relevance)是指学生能够理解某一知识与其学习内容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让创设的教学情境和提供的相关材料与学生密切相关。本节课,从收获展示到心得交流再到个性表达,组织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展示交流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征服的挑战”,学生交际过程中的材料均来自于自己的准备,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从同伴身上发现对自身发展有价值的东西,学习动机得到了激发与强化。《八十天环游地球》这节口语交际课的支架设计如下:1.收获展示与点评。学生将课前分组准备的内容进行展示分享:①故事路线排序并讲述;②叙述主要内容、人物以及人物关系与结局;③讲故事的精彩片段;④背诵精彩语段;⑤展示手抄报;⑥展示介绍书签;⑦读书卡片等等,小组展示,交流互评,评委打分。2.心得交流与点评。学生从①想一想:谈整本书的感受;②赞一赞:喜欢的人物,引用原著内容,讲清楚“为什么”;③批一批:不喜欢的人物,引用原著内容,讲清楚“为什么”;④比一比:读这本书想到哪些相似的书或生活中的人,说说他们的异同;⑤悟一悟:引用原著内容,对某段精彩语言进行理解、欣赏;⑥变一变:想不同的故事结局;⑦问一问:从对有困惑的地方、不可思议的情节提出质疑等方面进行心得交流与点评,评委打分。3.个性表达。通过看视频片段,联想书中的故事,用一句话正确、清楚、响亮地描述视频中的内容,让学生对课本进行再回忆、再表达。笔者还通过名言仿写的形式让学生个性表达,引导学生模仿“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可怕一万倍”说一句书评等等。

四、多边互动,让“注意力”始终在线

口语交际不是单向、静态的言语表达,它更加侧重于多边互动的动态言语表达,交流机会的增多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欲,维持学习的兴趣点,让注意(Attention)始终在线,对课堂活动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做好引导者,抓住时机,提出有逻辑性、有启发性、有讨论意义的话题,让学生多层次、多方位互动,引导学生在听者与说者之间不断转换,不断提高学生倾听、表达与应变的能力,让口语交际的课堂充满活力。

(一)双向互动要频繁

双向互动指的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口语交际课上的双向互动要频繁发生。本节口语交际课上,在收获展示与心得交流环节,学生的双向互动是多次的,是频繁的,每个小组走上讲台用自己独特的形式向班级同学展示他们的阅读收获,分享他们的读书心得,有小组合作展示的,有小组内个人展示的,其他同学对小组及小组内个人进行评价、互动。

(二)多向互动要自由

多向互动是多个体之间,多群体之间的互动,多向互动应是不受限制,自由发生的。这节课上,当有个同学展示读书卡片上给福格先生环游地球画上了飞机时,其他同学为此展开讨论,有小组同学说福格先生环游地球的那个时代没有飞机;有小组同学说这是创作者的想象,并不是想要表达福格先生环游世界的工具;有小组建议这张读书卡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福格先生环游地球,另一部分是我们现在环游地球。最后,新舊对比、新旧结合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三)多层互动要灵活

多层互动是这样的:互动的范围会随着话题扩大,学生的思维会逐渐深刻,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语会形成回流。在这节课上的心得交流环节,“关于费克斯的武断”“关于做仆人就要忠诚”“关于打赌就要打赢”等等话题引起了全班同学的辩论、交流、参与,多层互动在这节课口语交际课上灵活发生。

五、关注差异,让“满足感”得以实现

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这节课例中与口语相关的语文能力有:整本书阅读;概括、提炼观点;有理有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的独特阅读体验;求异思维;等等。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并提升这些能力,本节课上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全程参与、敢想敢说、表达恰当、智慧生发、真实评析。当学生取得成就时,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这种情绪就是满足感(Satisfaction)。满足感的产生意味着学生的成绩获得了认可,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思维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交际品质、交际素养。

(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样态:有的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非常积极,多次表达,较容易获得满足感;有的学生表达能力欠缺,而自我效能感的程度与满足感的程度正相关,我们要发现多样性、理解多样性、包容多样性,多欣赏、多鼓励,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外部增强学生的满足感。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看到付出后的收获,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感,从内部激励他们的满足感。

(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差异

本节口语交际课,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以小组的形式获得成绩与奖励,对于成绩不高的小组,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认识到与他人差距的同时亦要认识到自身的潜力,关注学生是否有端正的交际态度,评价不是评比,要学会尊重,乐于吸收不同的意见,理解包容他人的观点,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让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交际品质得以生长。

口语交际教学主阵地是语文课堂,我们要善于利用ARCS动机模型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情况相链接,从而切实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得到满足感,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进行激发和强化,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练好口语,学会交际,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从语文课堂向更广阔的空间延展,将课内学到的交际习惯与方法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并伴随终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玉静.小学高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情境构建微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1):79-81.

[3]王倩.敢于分享 乐于表达——小学高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究[J].教师,2020(19):56-5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D/2021/02/633,主持人:吉红云,周丽娟)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教学小学语文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对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思考
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