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亲职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2023-09-16 04:23谭宇杜周雯妮
求知导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园本教育模式

谭宇?杜周雯妮

摘 要:父母抚养和教育子女要有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探索并优化亲职教育是推动家庭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事关幼儿的健康成长。调查表明,近八成的家长愿意参加亲职教育活动。建构“线上+线下”的亲职教育新模式,建设园本亲职教育课程和实施体系,并科学评价实施效果,对开展高质量的亲职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园本;亲职教育;教育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欠发达地区城市幼儿园园本亲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XJK19CJC10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谭宇(1977—),女,湖南省永州市第一幼儿园。

杜周雯妮(1995—),女,湖南省永州市第一幼儿园。

“亲职教育”即对父母实施的教育,其目的是改变或更新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要想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就需要发挥学校指导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机制,这些工作可以从推行亲职教育入手[1]。只有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优化亲职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新时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幼儿园亲职教育现状,湖南省永州市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聚焦家长的需求和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园本亲职教育活动模式建构及实践探索。

一、调查研究,明确家长亲职教育意愿和需求

本研究以我园500多名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幼儿家长参与亲职教育的意愿情况及阻碍因素”的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家庭的基本情况、参加园内亲职教育活动的意愿、对亲职教育的态度与意愿、被调查者对亲职教育内容的需求。最终收集到有效问卷522份,所得数据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科学统计。调查数据显示,79.31%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参加园内的亲职教育活动,认为亲职教育可以为孩子带来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同时,在部分家庭中,母亲和祖辈比父亲承担了更多的育儿工作与责任,“隔代教育”现象和“父位缺失”问题不容忽视。

在亲职教育活动形式方面,71.19%的家长希望能参加与孩子互动的亲子活动,如亲子读书会、亲子运动会等,希望借此方式与孩子拉近距离;59.21%的家长希望幼儿园为家长推荐教育书籍、刊物和节目,以便家长自主学习;同时也有55.52%的家长希望开展由专业教师主持的座谈会或家长经验交流会,观看专家指导的示范活动。由此可见,幼儿园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亲职教育活动,以满足家长需求,不断提高家长的积极性。

在亲职教育内容需求方面,家长对于亲职教育内容需求排名前四的分别是:幼儿社会性及道德发展(66.67%)、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6.67%)、有效学习及智力开发(62.5%)和亲子互动沟通方式(62.5%)。需求主要集中在幼儿养育和家长教育理念更新两方面,所以在后续园本亲职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幼儿园要侧重这两方面的内容。

二、依据家长需求,组建亲职教育工作坊

我园建立亲职教育研究中心,基于家长需求,开设亲职教育工作坊,希望通过工作坊的模式将传统家长学校讲座中“教的活动”转变为“学的活动”,构建家长学习交流共同体。并根据父亲、母亲和祖辈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下设“祖辈教育素养提升研修”“父职教育素养提升研修”“母职素养教育提升研修”三个子工作坊,建立分类资源库,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种方式开展亲职教育活动,初步构建了亲职教育课程实施体系。

为确保亲职教育活动顺利进行,我园提供了多重保障。第一,加强团队建设,子工作坊团队包括专家、坊管理员、坊主和坊辅导员,采用线上自主报名的方式在全园幼儿家长中筛选50位祖辈、50位父亲和50位母亲,创建微信群,并设计相应的工作坊LOGO和口号,研修期限为1年。工作坊团队成员确立研修主题为:通过精准施训,开展系统化的亲职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家长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与职责,提升自身的教育监护能力,解决教养困扰,有效促进幼儿家长教养效能感的提升。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拟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学习研修制度和考核制度,工作坊团队结合研修主题,按照规定组织相关主题的线上研修和线下研修活动。同时,设立了工作坊优秀学员评选制度,培训结业前夕组织评选并颁发荣誉证书,培训结束后在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进行宣传,同时定期在公众号上进行优质资源共享,整理汇总相应的资料供大家交流。

三、优化“线上+线下”课程内容,推出“互联网+”背景下的亲职教育新模式

根据《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以及家长亲职教育需求,确定了五个亲职教育子主题,分别是:幼儿自我管理能力、自信心与受挫力、正确表达情绪、学习品质的培养和亲子间的有效沟通。

我园在线上以微信群和公众号为平台,定期推送亲职教育知识和宣传线下活动情况,家长通过留言区发表观点看法,畅通云端家园共育渠道。开通线上“家长学校”栏目,通过线上论坛、直播等方式与家长建立连接,为家长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2]。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于每周一和周四在微信群向家长推送亲职教育小建议,每两周更换一次主题。

小班教师在开展“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主题亲职教育活动时,结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和处于行为习惯养成关键时期的特点,提炼出亲职教育小知识,包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会整理的孩子、个人卫生习惯、健康饮食和爱上阅读四个部分。

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个人卫生习惯”为例,教师线上推送以下知识:①明确讲卫生的重要性。用一些实际场景或《细菌不是用来分享的》《根本就不脏嘛》等相关主题绘本,告知孩子卫生对于身体的重要性。②看到脏与干净的区别。当孩子弄脏衣服时,家长可以拿出干净的衣服让孩子进行对比;当孩子洗手时,家长可以让孩子把洗干净的手和没有洗的手进行对比。③明确讲卫生的要求。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订卫生规则,如早晚要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能吃等,并将这些规则画成图画贴在墙上。④体会劳动的辛苦。孩子弄脏了衣服、房间,家长不妨让孩子参与到清洁和整理的过程中,孩子知道劳动的辛苦,就会珍惜劳动成果,尽量保持整洁。⑤注意生活小细节。比如剪完指甲要洗手;图书、玩具要摆放整齐;毛巾要经常晾晒;等等。家长要教育孩子多注意细节,从小处做起。⑥为孩子作表率。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自己也要做到,让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家庭活动的一部分。⑦提高对美的认识。家长应用自身的言谈举止、家庭环境的美观等正确审美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提高孩子对美的认识,让孩子把讲卫生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自主的行动。

大班教师在开展“学习品质的培养”主题亲职教育活动时,结合园本幼小衔接工作,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共推送四类主题的亲职教育小知识,包括:有效学习之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培养方法、幼儿智力开发的途径及方法、孩子有效学习的十个方法、家庭教育中促进孩子学习的方法。

以“有效学习之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培养方法”为例,线上推送以下知识:①入学能力之视知觉能力,包括空间关系、视觉辨别、图形背景辨别、视觉填充、物体再认等,可通过七巧板、扑克牌游戏、“找不同”、视觉记忆训练、“作比较”、照图涂颜色等方法进行培养。②入学能力之听知觉能力,包括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系列化能力、听觉混合能力等,可通过“看谁听得准”、传声筒、听指令找图片、“玩节奏”、回忆一天的活动、念绕口令等方法培养。③入学能力之运动协调能力,包括各种各样的走和跳的动作、平衡台抛与接的动作、精细肌肉动作等,可通过投篮游戏、单双式花式拍球、跳绳、单脚站立等方法进行培养。④入学能力之视知觉转换,包括听觉到动觉与视觉、听觉言语到动作、视觉—言语或动作、触觉—视觉或言语,可通过画声音游戏、“说反话”、萝卜蹲游戏、看图讲故事等方法进行培养。⑤入学能力之数学准备能力,包括识数、对应、分类、排序等,可通过玩计数游戏、训练估计能力、使用图表等方法进行培养。⑥入学能力之语言沟通能力,包括正确理解他人言语、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肢体辅助语言的应用等。⑦入学能力之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自我效能、情绪稳定、同情分享、处理冲突、文明礼貌、自理能力、自控力、人际交往等,家长在平常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情绪自控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⑧入学能力之学习品质,家长在平常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独立性、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亲职教育五个子主题的小知识都是根据幼儿特点定制的,通过线上推送这些知识,很好地提升了亲职教育活动质量。

线下,我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高质量亲职教育活动,增强亲职教育活动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根据幼儿自我管理能力、自信心与受挫力、正确表达情绪、学习品质的培养和亲子间的有效沟通五个子主题,三个工作坊定期开展专题家长会、家长讲座、沙龙活动、家长助教活动、家长开放日和亲子主题实践活动等。在子主题下通过问卷形式广泛搜集家长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结合投票数量选定一个或多个常见的育儿问题作为论题[3]。例如,在园内“二十四节气”活动中,因祖辈家长对节气习俗比较了解,且生活经验丰富,我园会在节气前后邀请祖辈家长到园讲解节气知识,带领孩子们共同体验节气习俗。在沙龙活动中,邀请父亲和母亲开展主题辩论赛,共同进行案例分析、榜样示范和角色扮演。根据不同家长的特点,给家长提供更加专业、规范和标准的教育方法,能进一步提高家园共育质量[4]。

四、收集反馈,评估园本亲职教育活动实施效果

(一)量化分析:前测与后测数据对比

本研究采用家长教养效能感量表,从照顾效能、情感沟通效能以及教养信心三个维度对父亲、母亲和祖辈进行了前测以及后测,数据见表1—表3。

三类结果均显示T>2,P<0.05,说明在开展园本亲职教育活动后,父亲、母亲和祖辈家长的教养效能感前后测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在照顾效能、情感沟通效能以及教养信心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园本亲职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家长照顾效能、情感沟通效能、教养信心的提升。并且在每一次开展亲职教育活动后家长填写的反馈表中,家长对活动内容、安排与组织的反馈都是好或很好,家长满意度较高。

(二)质性分析

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幼儿家长对园本亲职教育的满意度。问题:参加了园本亲职教育工作坊后,你有哪些心得、收获和建议?

家长1:“使用了在亲职教育工作坊学到的沟通技巧后,我跟乐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了,他会主动和我分享他遇到的问题。”“以前我总觉得乐乐表现得没有别人好,不怎么听话,也没有别人聪明。我觉得很焦虑,但是最近我开始采用正向强化的方法,学会多鼓励、多表扬、多观察,然后我就发现了他的很多优点,如想象力丰富、看到别的小朋友哭的时候主动去安慰、跑步的速度比较快等。”

家长2:“以前在看到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时我特别容易生气,现在我知道了很多控制情绪的方法,还挺实用的。”“以前没有考虑过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背后的动机,现在弄清楚了,也知道怎么去解决了。”

家长3:“今后会更用心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多注意家园沟通互动。”

由此可见,幼儿家长对工作坊开展的亲职教育活动都较为满意,能够通过学习相应的教养策略,改善自身的教养行为,提升自我教养效能感。

结语

虽然目前我园亲职教育模式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亲职教育体系,接下来我园将继续开展新的三轮行动研究。一方面学习、总结和吸收国内外优秀亲职教育经验;另一方面进行我园亲职教育模式的调整、试点和推广,完善园本亲职教育基地建设,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尽早構建起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亲职教育体系。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育素质水平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亲职教育形式上教育的是家长,从根本上还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5]。幼儿园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探索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亲职教育,不断优化亲职教育模式与内容。

[参考文献]

[1]吴进娥.学校教育与“亲职教育”深度融合机制研究[J].文教资料,2022(19):115-118.

[2]杨慧娟.基于“网络”的家园共育可行性策略:探索幼儿园家园模式发展新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2(19):10-12.

[3]赵芷艺.幼儿园亲职教育的行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4]王英.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策略[J].新课程,2021(52):228.

[5]林姝彤.幼儿园实施亲职教育的多元化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1):107.

猜你喜欢
园本教育模式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