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态度的调查研究

2023-09-16 04:23陈晓凤
求知导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态度

摘 要:学前融合教育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其中,幼儿园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是学前融合教育得以在幼儿园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海南省不同市县的11所公立幼儿园、189位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他们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掌握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从而寻找有效途径进一步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态度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社规划课题“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研究”(课题编号:HNSK(YB)21-62);琼台师范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婴幼儿发展测评指导下的托育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编号:QTjg2021-2)。

作者简介:陈晓凤(1977—),女,琼台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融合教育正式进入大众视野,还是近30年前的事。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特殊教育需要大会上首次提出了“融合教育”的概念,旨在保障所有学习者受教育的权利不会因为个人的特殊需求或障碍而被剥夺,最终要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须接受服务区域内所有3—6岁特殊儿童进入入学就读,并为他们提供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条件[2]。其中,幼儿园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条件,甚至可以作为学前融合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指标。本研究以海南省为例,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呈现幼儿园教师群体的态度样态,为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 调查样本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从海口市、琼海市、定安县、澄迈县、临高县、儋州市、东方市7个市县抽取11所公立幼儿园,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9份。

二、 问卷设计

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幼儿园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态度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四个部分:基本信息、对特殊儿童的了解程度、对融合教育的态度以及其他建议,形式为单选题、多选题及开放式问题。

三、 调查分析

(一)关于特殊儿童的了解程度

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着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可表现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偏离一般或常态,或具有多重障碍。所以我们的问卷从幼儿园教师对特殊儿童这个群体的了解程度开始。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种特殊儿童,对其十分了解的幼儿园教师都很少,不太了解或一点也不了解是幼儿园教师的普遍情况。在特殊儿童的类型上,教师对情绪障碍儿童和品行障碍儿童的了解程度均高于其他类型的儿童,有一定了解的教师分别为11.6%和6.9%,而对其他类型的儿童有一定了解的教师都低于5%。教师对智障儿童和残障儿童的了解程度最低,一点也不了解的教师占比很高,如对听障儿童一点也不了解的教师达到了94.7%。超常儿童的出现也出乎很多教师意料,在访谈中很多教师都提到,超常儿童不应该属于特殊儿童,这说明很多教师的认知中,特殊儿童是在身心方面有着各种障碍的儿童,在这些障碍中,容易出现在普通儿童身心方面的障碍,如情绪障碍、品行障碍和学习障碍等,教师对其的了解程度也比较高。教师对生理障碍儿童的了解程度很低,在访谈中得知,一是因为教师平时很少关注这类儿童,二是因为所在幼儿园基本上没有这类儿童就读,有一定了解的几位教师也是因为周边亲朋中有这类儿童,所以总体了解非常有限[3]。

(二)关于融合教育的准备程度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基本没有专门为特殊儿童开展融合教育准备教学设备:完全没有准备的幼儿园占比72%,准备的教学设备很少的幼儿园占比22%,这两项就高达94%。6%的教师认为所在幼儿园为特殊儿童准备了教学设备,而在访谈中得知,所谓的教学设备就是为孩子们准备的一些感统训练器材,而这些教学设备也是在一般幼儿园中常见的。

(三)关于融合教育的了解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对于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普遍持贊成态度,十分赞成占比55%,比较赞成占比35%,共有90%的教师赞成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7%的教师明确不赞成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在访谈中得知,不赞成的教师主要是因为他们自身对特殊儿童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教育他们,还不如交给特殊教育机构[4]。

(四)关于融合教育的认可程度

对于“特殊儿童就读普通幼儿园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特殊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的观点,十分赞成和比较赞成的人数差不多,分别是40%和38%,而明确不赞成的也有21%。在访谈中很多明确不赞成的教师表示,自己在特殊儿童就读普通幼儿园期间,看到很多特殊儿童受到普通儿童孤立甚至是欺负的现象。普通儿童会在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忽视特殊儿童的存在,还有很多孩子对于特殊儿童的行为会出现讥笑、起哄甚至是身体上的攻击,导致特殊儿童的社交行为退缩,所以他们认为这样的教育模式不是促进特殊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反而是阻碍了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5]。

(五)关于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

如图1所示,通过与前面的调查数据对比,教师是比较乐于接纳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的,但是相对来说,不太愿意接纳他们进入自己班级。赞成(包括十分赞成与比较赞成)的人数分别为89.2%与58.7%,不赞成的人数分别为3.3%和29.7%,这个数据相差还是很大的。在访谈中得知,教师认为特殊儿童进入幼儿园,那是园长和管理层所决定的事,应该是有他们的原因的,作为普通教师,接受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自己可以选择是否接受,部分教师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拒绝,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懂特殊教育,没有教育成就感,怕耽误孩子。

(六)教师可以接受的特殊儿童类型

问卷中的“您可以接受的特殊儿童类型包括?”是多选题,从教师的选填情况来看,教师比较容易接受的是“天才儿童”(61.4%),其次是学习障碍儿童(50.6%),再次是情绪障碍儿童(46.2%);最难接受的是身体残疾儿童(7.6%),其次是听障儿童(10.4%),再次是视障儿童(12.7%)。“天才儿童”相对聪明,学什么都快,教师只需要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即可,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身体残疾儿童生活不便,班级需要有专门人员对他们进行各方面的照顾,无形之中增加了工作负担,所以教师不太愿意接受这类特殊儿童[6]。

(七)普通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

对于“您认为普通儿童家长对其子女与特殊儿童一起上课的态度是?”这个问题,51.8%的教师认为“家长不赞成自己的孩子与特殊儿童在一起就读”,20.6%的教师认为“家长十分赞成自己的孩子与特殊儿童在一起就读”。在访谈中得知,不赞成的人数居多,与国内研究结果大致是一样的,但是赞成的人数却比其他研究要高,主要原因是我们调查的幼儿园是市县中心幼儿园且新建园所居多,随着海南省自贸港大环境的变化以及家长文化水平和教育意识的提高,很多家长对特殊儿童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所以自己的孩子和特殊儿童在一起就读也可以接受,家长还是相信教师的教育能力的[7]。当然,不赞成自己的孩子与特殊儿童在一起就读的家长还是多数,他们认为孩子在认知社会的过程中,特殊儿童反常的行为与情绪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错误的影响,而且幼儿园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会不同于普通儿童,甚至会“纵容”特殊儿童,所以担心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会出现问题,所以有51.8%的家长不赞成。

四、 调查结论

1.教师对特殊儿童的了解程度较低。我们在访谈中得知,随着大众媒体的渗透,很多教师已经关注到特殊儿童这个群体的存在,但是对其的了解还是十分有限,所以就影响了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很多教师坦言,不赞成融合教育的原因基本上是源于他们自身对特殊儿童的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他们,还不如交给特殊教育机构。

2.教师融合教育意识薄弱。我国学前融合教育还处于探索与起步阶段,关于融合教育,特别是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还未健全,包括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幼儿园还未形成明确的职责和范围划分,针对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幼儿园的管理和经费支持还未出台明确的规定等[8]。所以很多幼儿园包括教师,认为接受特殊儿童不是必须做的,还没有意识到接受特殊儿童是保障所有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3.教师对特殊教育知识的学习意识不够。由于很多教师在职前的师范教育中基本不涉及特殊教育课程,所以自身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我们在访谈中了得知,很少有教师主动阅读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相关文章和期刊,也很少有教师自学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参与此类知识培训的教师就更少了。总的来说,很多教师基本没有意识去主动学习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认为没有必要学习。

4.家长的接受态度也会影响教师的接受态度。调查数据显示,部分教师认为“大部分家长是不赞成自己的孩子和特殊儿童一起就读的”,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接受态度。试想一下,由于班级接纳了特殊儿童,教师要与家长做各种思想工作,教师的积极性自然会受到影响[9]。

5.目前特殊儿童接受学前融合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首先从就读人数来看,通过我们的了解,普通幼儿园就读的特殊儿童人数很少,一所幼儿园中的特殊儿童都是以个位数计算;其次是特殊儿童的类型,基本上是属于癥状不太明显的轻度儿童;最后是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之路甚是坎坷。据了解,有的特殊儿童甚至转了好几个幼儿园,很多幼儿园都是拒收的情况。

当然,我们也看到很多教师表示,如果融合教育成了一个大趋势,他们还是很愿意去学习、去努力,给特殊儿童提供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学前教育环境的。

五、 研究建议

1.建立健全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规范教育行为,明确教育权责,让教师的接纳行为有法可依,有理可据。建立责权分明的分级管理模式,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教师各自担起学前融合教育的职责,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成为幼儿园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后盾,这样才能让幼儿园和教师有底气、有信心,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前融合教育中,让更多的特殊儿童受益[10]。

2.公立幼儿园做好表率作用,积极探索适合地区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模式。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公立幼儿园、普惠幼儿园,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鼓励公立幼儿园发挥带头作用,包括:公立幼儿园优先接纳特殊儿童;制定公立幼儿园激励政策;融合教育纳入公立幼儿园考核标准;鼓励公立幼儿园与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福利机构合作,共同做好特殊教育;等等。

3.完善教师职前知识结构,以适应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强化教师职后专业技能,让教师教有所成。鼓励高等院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进行学前融合教育的教科研探索之路,深入幼儿园、社会了解特殊儿童这个群体,从而科学有效地设置学前融合教育课程,使我们的教师在职前就基本普及学前融合教育知识,形成初步的学前融合教育素养;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幼儿园广泛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在职培训项目,使我们的教师在职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学前融合教育理论水平,特别是夯实学前融合教育实际技能,让教师有能力也有信心去接纳特殊儿童,真正让特殊儿童接受合适的教育。

最后,笔者认为社会各界应该多关注特殊儿童,多关注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多关注普通幼儿园进行学前融合教育的困境,在社会范围内形成科学的学前融合教育认知,让家长放下顾虑,放心送孩子来幼儿园,让幼儿园自愿自信接纳特殊儿童,使我们的孩子在教育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参考文献]

[1]程秀兰,王莉,李丽娥,等.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9(6):34-38;

[2]蔡卓倪.有关学前融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幼儿教育,2012(合刊3):70-72.

[3]张阿妮.新疆幼儿园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23-26.

[4]邓猛,赵梅菊.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学报,2013,9(6):75—81.

[5]郭文斌,张晨琛.我国融合教育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7(3):63-69.

[6]甘昭良.从隔离到全纳:特殊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79,237,236.

[7]雷江华.重读《萨拉曼卡宣言》——解析全纳教育的理念:教育机会均等[J].现代特殊教育,2001(3):4-6.

[8]厉才茂.关于融合教育的阐释与思考[J].残疾人研究,2013(1):53-58.

[9]马红英,谭和平.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0(1):60-63,82.

[10]彭霞光.让蓝天下所有的孩子共享阳光:特殊幼儿与正常幼儿的融合教育[J].幼儿教育导读:下半月,2009(12):13-15.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态度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报告
优化管理,过渡也精彩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态度决定一切
幼儿园教师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