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典文言散文教学新探
——以《兰亭集序》为例

2023-09-16 10:41王建业
中学语文 2023年24期
关键词:兰亭集序王羲之文言

王建业

当下高中经典文言散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在言与文,深与浅,无用与有用等各种关系中游走不定的情况,对经典文言散文教学主要学什么、为什么学这些、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习等还不明晰。

一、学习什么

首先要考虑文本。作为沿用几千年的书面语,经典文言散文承载着悠久的民族历史与文化,隐藏着中国人的生活密码,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处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学习经典文言散文,其根本意义在此。

其次要考虑学生。经典文言散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先贤对生命的感知与理解,是贯穿古今中华民族共有的爱、恨、乐、痛、美、丑等普遍的情感,学生通过文言经典散文的深入学习,获得这个民族独特的情感体验,丰富精神世界,汲取先哲的智慧,提升生命境界。

二、为什么学

从学理的角度上说,为何要学经典文言散文,还要考虑新课标。“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提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并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关于教师实施“经典研习”任务群教学的站位,“新课标”也有明确要求,其中突出的一点是:“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学习经典文言散文”旨在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侧重在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经典文言散文就是通过对其中传达的核心文化的感知、理解、内化,建构一个人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从而实现个人精神成长的发展和完善。

三、学的程度

学到什么程度,要考虑学段。浙江省教研员黄华伟老师说,相对于初中文言阅读教学,高中文言阅读教学就是要深一些,高一些。笔者对此的理解是对文本挖掘要深一些,对学生要求要高一些,让学生生命更有内涵、更有高度,要抓住高中课标中的“理解”“继承”“弘扬”等关键词。

四、怎么学习

以《兰亭集序》首段学习为例。首先要理清应从文中学习什么,明白为什么学,明白学到什么程度,见下表:

表1

理清了这些问题,怎么学就相对明朗了,以下从三个方面谈谈实现路径,要说明的是这三种路径在实践中是交织在一起的。

1.立足语言、品味还原

文言文教学首先是立足于文言的文化理解,那么怎么立足语言呢?主要是抓关键词句。以《兰亭集序》首段为例:

(1)在谈“信可乐也”时,首先抓住“信”字,解读出这“乐”是什么乐?这“乐”不是一般意义的快乐,而是发自肺腑之乐。然后通过王羲之所选景,所选人,所做事三个点来突破这“乐”。

(2)在谈独特的景物时,抓住“茂林修竹”“清流急湍”二句,品味王羲之择景之清雅,加之“宇宙之大,品类之盛”,王羲之达成了自然和人心灵的高度契合。

(3)谈所选人时,紧扣“群贤”“少长”来品味,“群贤”可见情投意合、志同道合,是人和人的高度契合,而“少长”则不仅仅是朋友间的志趣相投,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老老少少“伦理之乐”,这是人和社会的高度融合。

(4)所选事“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中,“幽”“畅”二字是关键。在“探幽情”环节,笔者先和学生互动“幽”字,然后PPT 展示《说文解字》《尔雅》等字源的解释。

2.生活情境、对接经验

新课标提倡“真实情境”,提倡搞活动,提倡任务驱动,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将学生生活与阅读中的经验思考与经典文言散文中的思想情感等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在对比中发现,在体验中理解,在理解基础上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内化。还以“兰亭之乐”片段为例:

活动一:畅谈向往的生活——未来某一天,你可以自选时间,自选地点,自选周围景物,自选同伴,自选一些活动,你会怎么选择?

活动二:请将你的选择与导学案(见下表)中填好的表格对照,你发现了什么?

表2

活动三:结论分享——我(学生)发现王羲之的乐与我的不同,他的是一种大快乐,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高度融合的欢畅和满足。我的只能叫“我向往的生活”,而王羲之的可以成为“人类生命的畅快”。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与学生经验对接,在比较中体验,在比较中深化理解,从而使古人的人生感悟和智慧成为学生自己的财富。

3.“群文联读”、归纳升华

学习经典文言散文,是为了学生的人生,是为学生的成长。如何才能深刻的理解经典文言散文的内涵,甚至能够以此建构自己的精神架构?答案是真正深入地理解现象背后共同的文化因子,通过多文段联读,弄清文化主干,掌握文化规律,深刻理解文化内涵。笔者所说的“多文段联读”是建构“一主多辅”模式,一篇为主,他篇的片段为辅。如《兰亭集序》首段中王羲之“择景”之处可辅以《红楼梦》等片段。

通过片段联读引导学生发现传统文化中的共同因子,从而明白古人的审美追求,明白所选景物往往是心灵的外化,或者说是心灵的投射。

猜你喜欢
兰亭集序王羲之文言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王羲之送字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书画名人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