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路径思考

2023-09-17 22:48郑宇星张倩倩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3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郑宇星 张倩倩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实现优质教学管理的现实需要,更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根本保障。然而从实际来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信息化意识薄弱、管理范围较为狭窄、信息安全管理欠缺、人员信息素质偏低等问题,限制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与质量提升。因此,需要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强化教学管理信息化认识、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内容、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等措施来推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与运行[1]。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实现优质教学管理的现实需要

相较于传统依赖人力开展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加强老师教学质量、组织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教学检查指导等教学管理工作,利用“互联网+”

技术对教学管理涉及的各类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能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这种方式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教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升级,还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最终在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中,切实实现优质化教学管理。

(二)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支撑

为推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现代科技已成为关键因素。通过有效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高校可以实现教学管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互通。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教务人员可以集中管理学生学籍、教师个人、课程信息等,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快速查询所需信息,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推进了教学管理无纸化的实现[2]。

(三)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高校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坚持与时俱进,并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将教育教学进行数字化和网格化管理。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在实践中使其覆盖高校各行政部门和各院系的日常基础性工作内容,能够为高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主动转变教育服务理念,对教育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建设和优化,也是必要的措施。通过提高高校办事效率,有效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高校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要求,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意识薄弱

尽管目前高校十分注重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教学管理信息化意识薄弱的现象。该现象具体表现为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上面,对打通教学管理各环节流程缺乏关注。此外,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计划、分析学生学情、组织教学检查引导等工作时,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导致工作效率和水平难以提升。对引发这些情况的原因进行细致剖析,主要与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制约有关,这导致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的缺陷[3]。

(二)管理内容不全面

依托信息化平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时,却出现了管理平台建设不足、各项工作联系不够、信息交互利用不强等问题,特别是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促进教学管理各个环节增进沟通和相互协调方面,还体现出各自为政的状况,这使得教学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职能难以充分发挥,更难提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与质量。

(三)工作机制待优化

依托“互联网+”完成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后,涉及的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学生学习管理、组织教学质量检查等工作,也都可以直接通过信息化平台有效开展。这不仅增强了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还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但是,在工作机制方面,还处于不变的状况,这无疑也会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工作管理制度角度入手,对相应的工作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为高校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4]。

(四)安全风险比较高

在高校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依托信息化系统进行稳定运行的同时,安全问题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需要预防出现各类信息安全事故。信息安全对高效教学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高校通过对引发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发现,主要与信息系统建设不足、安全意识偏低、防范手段单一等因素有关。因此,高校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采用有效措施进行优化,为教学管理信息化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

(五)人员信息素质低

在推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以后,各项工作开展对相应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也提出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平台安装登录、在线教学方法、手机快速建课、投屏互动操作等方面,现有的教育人员还存在诸多不足,无法满足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质要求。因此,需要围绕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主要内容,开展各种业务教育培训活动,以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素质[5]。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增强信息化意识

高校要想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战略发展规划当中,必须加强信息化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和做好顶层设计工作。首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是非常关键的。高校可以通过召开教学管理工作会议让相關人员参与到其中,并在会议上注重强调依托“互联网+”转变教学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并在这过程中实现教学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目标。另外,也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对教学管理信息化进行广泛的宣传,吸引教职工人员对其进行深入地了解与探究,为后续开展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6]。其次,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在增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后,必须从统筹规划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将工作重点放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优化完善工作机制、增进各项工作高效协同、构建信息化工作队伍等上面,以保障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打造管理平台

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打造相应管理平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实际作业质量也会对教学管理各项工作的高效展开带来极大影响。为此,要结合实际,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科学打造,具体措施包括:①建立信息化教學管理平台。实际操作中要对高校教学管理涉及的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基本内容进行细致地把握,然后对统一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打造,促使教学计划、教学组织等工作均能通过该平台有效地展开,执行时也要注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使这些工作内容能够紧密联系起来,涉及的各项数据信息也能进行高效传递与共享,进而为实际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助力[7]。②健全完善各项服务内容。要知道高校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最为主要的目的是老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在对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完毕以后,也要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对各项服务进行优化完善,操作中可以从提高学生素质、增强老师能力、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等层面入手,对信息化和智慧化的教学管理服务系统进行搭建,并通过为全校师生提供一站式和全天候管理服务,使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管理相关信息及时获取、学生便捷查询个人修读进度、掌握利用慕课学习资源、动态传递线上授课数据等需求得到切实的满足,最终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也能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优化工作机制

在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后,高校需要关注教学管理工作机制优化协调工作,使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运行更为顺畅。具体措施包括:①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操作中要围绕教学管理信息化相应工作内容,对各项管理工作开展涉及的流程及环节进行细致地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使各项工作开展程序衔接更为顺畅,并为开展工作高效完成提供有力保障[8]。②明确各项工作职责。由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需要多个部门及人员参与,并且实际工作各项部门及人员所肩负的职责也存在差异,这时候开展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要防止职责履行不清、工作未落到实处等情况发生,就需要围绕具体工作内容及要求,对相应工作责任制度进行建立,在增强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各个部门及人员职责意识的同时,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身本职工作,最终高校教学管理效能也能得到提升。

(四)加强安全管理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除了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以外,还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为防止由于信息安全问题而降低高校教学管理质量,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管理:①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在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建立时,需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先进硬软件进行购进,并且针对信息化设备可以采用加强物理隔离的方式,使其保持独立安全的状态,同时做好软硬件冗余设计,使软硬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有效地配合,进而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9]。②采用先进安全防控技术。在教学管理相关数据信息方面,可以对关键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或者进行数据备份,同时针对数据处理环节引入信息保密制度,并加强对关键敏感信息的过滤,以防止出现信息泄露情况,即便是出现信息泄露丢失也不会对教学管理工作开展带来较大的影响。另外,对系统安装扫描软件,并定期开展安全监测工作,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系统运行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针对出现的漏洞情况也能及时进行修复。

(五)提升人员素质

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时,高校对教职工人员的信息化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实施在线教学模式以后,无论是挖掘利用网络资源,还是组织开展在线学习活动和分析利用各项教学数据,都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但是当前教职工人员信息化素质还不够高,无法满足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实际需要,所以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①对外招聘一批优秀人才。在深入分析和了解教学管理信息化对教职工综合素质提出的要求以后,采用对外招聘的方式引进一批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较强和信息化素养较高的人才加入,使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展开。②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活动。操作中可以围绕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协调、教学控制等教学管理内容,对各种业务培训活动进行组织和开展,然后让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到其中,进而准确把握平台安装登录、在线教学方法、手机端快速建课、投屏互动操作等信息化工作技能,后续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也能游刃有余地完成[10]。③融入竞争考核机制。将竞争、考核等现代管理机制融入教学管理工作队伍管控当中,可以进一步增强教职工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并使整个工作队伍始终处于先进性的水平,助力高校整体教学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高校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要注重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实际工作效率的提高,加速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为了正确理解教学管理信息化,并立足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实际情况,高校需要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同时,还需要围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和实施流程进行沟通联系,打通各项工作之间的壁垒,增强教学管理工作的协同性,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服务。

作者单位:郑宇星 张倩倩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
论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