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2023-09-19 07:55陆兴阳
江西教育C 2023年8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深度学习高中语文

陆兴阳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改革与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隐含在知识之中的技能、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角”。深度学习是学生深刻认识与理解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关键路径。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主动做好人文知识的渗透、趣味教学活动的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深度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在学生的人生旅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助力。然而,综观当前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学存在忽视人文知识渗透、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体现、课堂趣味性不足等问题,学生难以实现深度学习,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对此,教师应当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推进深度学习的语文课堂的生成,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生机。

一、渗透人文知识,深度挖掘文本

(一)自主收集信息,丰富知识储备

语文知识背后隐含着众多思想、内涵,当学生直接分析教材语言文字时,往往难以透过外在的文字触及知识的本质,感悟其中的人文精神。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掌握自主收集知识的方法。对此,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自主查找相关资料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收集与了解信息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节选)》前,笔者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自主查找作者史铁生的相关资料,以及《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在互联网获取相关背景资料。在正式上课时,笔者将学生进行分组,请学生在组内共享收集到的信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更多与史铁生以及《我与地坛》这本书相关的文学常识。如此,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学生就能更加全面地把握文本内容,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

(二)巧借多媒体技术,补充背景知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直接采取口述的方式为学生介绍文本的背景资料,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让学生对课外的文学知识产生抵触的情绪。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现代教育资源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形象化地呈现相关知识,从而弱化人文知识的抽象性,方便学生轻松地把握背景知识,深入体会文本内容。

例如,在教学《阿房宫赋》前,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堂的时间安排等,筛选了一些视频片段。在课堂上,笔者将视频片段呈现给学生,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视频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判断学生对文章创作背景的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笔者再结合视频为学生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促使学生深度解读文本。

二、践行生本理念,彰显学生本位

(一)互动交流,发散学生的思维

语言的特性使得不同学生在面对相同的内容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独自分析文本内容,就会阻碍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在互动交流中彰显集体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促使学生共同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进行互动交流,形成思维碰撞,真正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劝学》时,首先,笔者以学生的文言文解读能力、分析能力等为依据,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其次,提出问题:“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你是怎么看的呢?”促使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表达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同组成员的想法,从而探寻分析文章的新角度,开阔视野。最后,在学生交流时,笔者发挥自身的价值,观察学生的交流过程,适时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印象,从而有效释放合作学习的价值。

(二)以问启思,引领学生深度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思想后,许多教师都陷入误区,认为只要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便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实则不然,高中学生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问题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发散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内容设计问题,以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

例如,在教学《拿来主义》时,首先,笔者提出了生活化的问题:“你喜欢看韩剧、日本动漫、欧美电影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回答问题。其次,结合学生的答案,顺势提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从而开启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后,提出问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鲁迅先生是如何进行论证的呢?”“‘闭关主义与‘拿来主义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能深入文本,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观念。

三、开展趣味性教学,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深度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的精神支柱。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不仅能打造趣味性的学习环境,还能让学生沉浸在文本构建的虚拟情境中,使学生与作者、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深度感知文章内容。

例如,在教学《雷雨》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并明确不同人物的出场顺序、性格特点等。在此基础上,笔者请学生自由分组,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将故事情节进行还原,让学生通过亲身演绎的方式,感知不同人物的情感变化,深度感知文章内容。

(二)引入辩论,促使学生深度探讨文章内容

辩论活动是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辩论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热情,促使学生在表达自身想法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思维碰撞,从而站在更加多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深度解析文本内容。

例如,在教学《短歌行》时,首先,笔者给学生设置了辩题为“有人说曹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有人说曹操身上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你是怎么看的”的辩论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曹操的理解,选择成为“正方”或“反方”。其次,为学生预留准备时间,让学生收集能佐证自己观点的素材。最后,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想法進行总结,促使学生学会从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透过文章的表象触及其中的本质,逐步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度思考。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贯彻新课程标准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张慧.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学习模式创建[J].中学语文,2022(32):70-71.

[2]赵岚昕.走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思维课堂构建与实践[J].教学考试,2022(46):71-73.◆(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深度学习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