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语文练习设计思考

2023-09-19 07:55殷峰
江西教育C 2023年8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作业设计双减

殷峰

摘   要:重视作业内容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设计少而精、广而优、难度适宜、类型多样的语文作业,是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升的应然路径。我们要改变“重积累”的倾向,变机械读写为思维提升,变结果检测为语境运用,从单调枯燥走向趣味多元,从集中练习走向分散持续,从教师批改走向个体展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作业设计   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

随着“双减”政策的施行,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得到了有效减轻。教师有必要静心审视、精心设计语文作业,让学生在“精练、优练”中,有效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从重视积累走向灵动认知

传统的语文练习设计一般都指向知识的积累,教师往往会设计各种各样的题型,以大量的反复练习来取得条件反射式的解题效果。这样的练习,往往让学生毫无学习动力,甚至苦不堪言。

“双减”政策下的语文练习设计,应当走出这种毫无思维含量的机械练习,本着“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根本目标,去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他们语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生初读了一篇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难写的字和易错的字,进行互相提醒和交流,实现书写正确率的提高;让学生在联系、比较中形成词串,实现一类词的意义积累;让学生在模仿、迁移中关注、积累新鲜词句。例如,在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9个“会认”、14个“会写”的生字时,笔者设计了读音与汉字连线的练习,让学生在口头上说一说、读一读:“豌”连线“碗”“婉”“宛”;“愉”连线“偷”“输”……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意义认知。

二、从机械读写走向思维提升

在过去的语文练习中,学生在“题海战术”中逐渐丧失了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语言和思维的发展难以同步。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走出机械练习的“怪圈”,以思维进阶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热情。

例如,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的导读部分,编者设计了让学生模仿课文批注提问题的思考实践性作业,这就让学生学会清晰地思考、发问,其收获显而易见。紧接着,笔者在提问的基础上,增加了问题分类的练习,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的弹性作业,给日常的练习设计带来了很好的启发。

三、从结果检测走向语境运用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语文练习的目的定位在抄写、填空、检测、寫作这些应试的层面上。而事实上,语文练习更应指向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在丰富的语境中感受语文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对于生字词的巩固与运用练习,教师可以通过语境填空的练习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复述。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的“均匀”和“漾”字分别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在教学时,笔者以动手摆一摆的方式,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软件的复制粘贴功能,去构建叶子均匀排列、错落有致的画面,而后用“我认为‘均匀在这里的意思是……”这样的句式来描述词义。而对于“漾”的理解,笔者则让学生通过联系水面上的波纹,加以联想,而后进行扩展表述,如“脸上漾起笑容”“心中漾起暖流”等,进一步感受“漾”字的丰富灵动。

而对于文本表达形式方面的练习,教师则可以紧密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设计。仍以《爬山虎的脚》一课为例,笔者让学生围绕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连续、细致的观察”,并设计了这样的课后练习: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叶圣陶先生是连续观察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的?哪些地方又让你感觉他观察得非常细致?试着用文中的词语讲一讲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这样的练习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效果自然是令人欣喜的。

四、从单调枯燥走向趣味多元

丰富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有滋有味、充满兴趣地积极探究,是“减负增效”的应然追求。在日常练习设计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拓展阅读。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语文实践强调的是“少做题,多读书”,本着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方法的培养,以及阅读能力、策略的巩固,我们应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确保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二是写作实践。在课堂阅读指导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表达技巧。例如,在《落花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与花生有关的美食;在《将相和》《西门豹治邺》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创编课本剧,进行角色扮演。

三是听说实践。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在进行练习设计时,教师自然不能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今天读到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或听爸爸妈妈讲一讲童年的故事,或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进行主题寻访,在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是拓展性练习。教师应重视学科间的联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凸显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让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长足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给课文配乐,并根据画面配音,以绘画加文字的形式制作连环画,等等。

五、从集中练习走向分散持续

正常情况下,小学语文练习都是根据课文内容、单元语文要素来安排的。因此,学生的语文练习大多相对独立和封闭。这样的集中练习的好处是“一学一练,一练一得”。然而,这种练习的弊端也很明显,最重要的是缺乏连续性,难以很好地体现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练习的连贯性和持续性,让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

项目化的主题实践性练习设计,是很好的持续推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路径。笔者开展了“咏春诗”的“每日一诵、每日一赏”分享活动,鼓励学生“每日一小记、每周一大记”,将语文实践分散到日常闲暇时段,促使学生在持续性的练习巩固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从教师批改走向个体展示

在日常的作业批改中,教师很难逐一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有些学生对教师的练习点评不够重视。对此,教师可以将个体练习成果放到集体中进行展示、点评,将学生的劳动成果呈现给其他学生和家长,这就让学生在思想上更加重视,让学生在群体的监督中不再怠慢和敷衍语文练习。

具体的作业展示的方式一般有“作业后展示”“作业中展示”“阶段性展示”等。“作业后展示”的内容基本是学生的作业成品,其目的在于对学生写作业的态度、质量等多方面进行评判。“作业中展示”则是为了启发、引领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轨道上前行。“阶段性展示”可以指向学生的前后变化,体现学生的进步。

总之,“双减”政策下的语文练习设计,当以减少学生的重复练习为目标,让学生在轻松、灵动的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婷.“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改革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22(17):52-53.

[2]张俊波.“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2(14):40-44.◆(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