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数学知识 巧用绘本教学

2023-09-19 22:16许幼珍
新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提质增效小学低年级动画

许幼珍

【摘 要】数学绘本教学的核心,就是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有趣、生动的绘本故事里,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创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阅读、思考、提问。应用绘本教学,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绘本创设,结合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做到精准教学,课堂就能提质增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绘本 动画 小学低年级 数学教学 兴趣 提质增效

精准有效的教学,就是指直击要点和痛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快让学生领会知识点内容,牢固掌握知识,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从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入手,针对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通过创设或利用数学绘本这一创新性的重要工具进行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性,通过数学绘本这一视觉语言,激发学生的关注与兴趣,用新的视角与教学对象有效挂钩,产生具有空间思维和数学思维叠加的长效记忆和教学效果。小学数学绘本教学的研究,需要教师用一个特殊的视角,挖掘小学数学绘本的创设经验,有真知灼见以及有新意的绘本教学设计值得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加以借鉴。在此,笔者抛砖引玉,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克和千克”的教学为例,探讨数学绘本融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创设策略,以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绘本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思维还处在发育阶段,对具体、形象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因此对图像和故事接受度较高。针对这一特点,利用绘本导入的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

笔者把“克与千克”这个单元需要掌握的内容,代入故事情节,用对话的方式进行呈现,引导学生探索故事背后的数学逻辑。笔者设定主人公是一颗拟人化的小豆子,以一颗小豆子与硬币、铅笔、盐的对话展开,经历对重量的认识过程,讲述克与千克重量变化及关系的连环画故事。一天,小豆子从家里出发,一路奇遇。先碰到1枚1角硬币,问道:“你有多重?我们几颗豆子才能跟你一样重?”硬币回答:“你们5颗豆子跟我一样重。”这时,绘本画面中显示1角硬币是1克,学生明白了5颗豆子是1克。接着,小豆子说:“我好轻啊,我都不够1克重。小豆子们过来呀!看看我们几颗聚在一起能变成1克啊。“嗯,1颗、2颗、3颗、4颗、5颗,哇,现在正好是1克了。”同时,学生结合绘本阅读的情况,可以从事先准备的黄豆中拿出5颗掂一掂,感知1克的重量。然后,小豆子问:“你看他是谁呀?哦,铅笔来了。”“嗯,这支铅笔跟我一样重吗?”铅笔说:“我比你重多了。”通过绘本画面中的比重量,把重量的数学知识贯穿在绘本里面,既生动又有趣。这样编写的绘本,学生一口气就读完了,并且很快就能理解、掌握克的基础知识。

笔者再次用该绘本进行“千克”相关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继续翻阅余下绘本:小豆子到了厨房,看到盐,说道:“1袋盐有多重呢?嗯,在袋子上标注着500克。如果有2袋盐,就是1000克,1000克就是1千克。”小豆子看见1袋淀粉:“哦,1000克写在这里。嗯,这就是1千克。”“2袋盐和1袋淀粉哪个重呢?哦,2袋盐和1袋淀粉是一样重的啊。”“因为,2袋盐的重量加起来是1000克,1袋淀粉也是1000克,所以一样重。”课堂上,学生阅读绘本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掂一掂事先带来的两袋500克盐或一袋1千克淀粉,感知1千克的重量。

绘本把数学知识用图画与对话的方式进行表达,把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讲的数学知识通过主人公的语言来表述。学生读绘本、讲故事,通过画面与人物对话去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数学知识。绘本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学习当作好玩的事儿,做到从“要我学”演变成“我要学”。

二、绘本融合,创建交流、实践课堂

绘本是学生课间听课的重要辅助工具,要科学地安排绘本的应用场景。数学绘本需要事先制作好。一上课,笔者就把“克与千克”绘本发到学生手上,引导学生马上翻阅绘本,让学生通过阅读,对克与千克有初步的感知,引导学生思考绘本内容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说出自己的想法。生1:“我明白了克和千克都是重量单位,分别用来计量较轻物体和较重物体。”生2:“我从绘本里得出1千克等于1000克的单位转换关系。”这是学生自己通过绘本阅读得到的知识反馈。通过具体、可观的故事画面,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比没有绘本时教学效率高了。因此,课堂上教师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讲解浅显的知识,能够较快切入数学知识的要点,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在节省下来的课堂时间里,笔者让学生提出学习这节课的困惑,进行答疑解惑。生3问:“物体准确的重量用眼睛观察不到的,怎样才能准确知道物体的重量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为“克与千克”这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打开突破口。对此,笔者创设了一个“掂一掂”的环节,先让学生动手掂一掂1颗豆子、1枚1角硬币、1包盐、1个苹果、1包淀粉等物体有多重的互动体验。接着,再借助天平来称一称,并数一数1克的重量有几颗豆子。再掂一掂1克豆子的重量,以建立1克的量感。用同样的方式构建1千克的量感体验,以及其他物品的重量体验。这样的课堂操作体验,与绘本中小豆子的故事进行对照,感知重量的参照系统,把数学知识引向深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绘本在学生课后复习中也可起到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的作用。学生复习时翻阅绘本,可以很快地唤起记忆,直观地记住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绘本,既能理解深层的数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主动探究的精神,可以扩展知识结构,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的。

三、绘本制作,运用多媒体技术

绘本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介质,教师应加以有效利用,把数学知识融入绘本,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效地获得数学知识,培育思考能力。绘本教学必然要求教师要赋予绘本寓教于乐的形式。比如,增加繪本的动画表达形式,可以赋予绘本活力,运用绘本的画面感、动作感紧紧抓住学生眼球,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小学数学绘本的制作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具有图像、动作、对话、字幕、色彩等多样化元素,和这个年龄段学生看到的动画片类似,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绘本,有效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发言,在交流中答疑解惑,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渠道与教师、父母、同学分享数学绘本,使学习成为有趣的体验。因此,小学数学绘本的创设和教学,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课,都是一个以生为本,体现创新意识的教学手段。

数学绘本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自制绘本的热情,可以边听、边看、边学习,引导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拿起笔绘制绘本人物形象,参与到绘本创设的过程中,同时更易于学到数学知识,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从而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绘本阅读和创设中培养创新意识。

四、结语

数学绘本这一创新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思考能力,提升他们的推理意识。因此,绘本创设要用心,要有的独特视角,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生动设计、科学编绘。应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策略融汇到每一个互动环节,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核心价值。

总之,将数学知识与绘本教学相融合,把绘本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工具,为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服务,对难点逐层击破,使得难点不难,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为学生的学习“减负”。融入科学的绘本教学,是学科间相融合且灵活应用的有效手段,更好地实现“双减”政策的落实。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达明小学 责任编辑:宋晓颖)

猜你喜欢
提质增效小学低年级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