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域下的民航安全工作分析

2023-09-20 15:49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民航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效益成本

□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陈 清/文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选择的社会科学,它涉及到资源的分配、生产、消费和交换。民航安全是指保障民用航空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它包括飞机的设计、制造、维修、检验、运行、管理等方面。经济学和民航安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民航安全不仅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也关系到旅客的福利和社会的效率。经济学可以通过分析成本和收益,提供优化民航安全水平的决策依据,也可以评估民航安全政策的效果和影响。本文在经济学视域下,通过分析民航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挑战,更好地了解民航安全的经济学本质和影响,进一步提升对民航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问题

(一)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评估方法和难点

民航安全对社会和个人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称为社会成本和收益。要评估和衡量这些影响,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风险分析等。成本效益分析是把民航安全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用货币来衡量,然后对比不同方案的净收益,选择最有利的方案。成本效果分析是在收益难以用货币来衡量时,把民航安全的成本用货币来衡量,然后对比不同方案的成本效果比,选择最有利的方案。风险分析是找出和评价民航安全的可能风险,然后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缓解措施。

为了提高民航安全的经济效率和公平性,评估方法旨在优化民航安全投入和产出。但是,评估过程面临着数据、影响因素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难点。一是数据不足或不可靠会使评估结果出现偏差或误差。二是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且复杂,会使评估结果缺乏完整性或一致性。三是价值判断受主观性或不确定性的影响,会使评估结果存在差异或争议。这些难点会降低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经济效率和公平性的权衡和取舍

民航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即经济效率和公平性。经济效率是指在保证民航安全的基础上,使民航资源达到最优化的使用,即最大限度地提高民航安全带来的社会效益,同时最小限度地降低民航安全造成的社会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有利于增加民航业和社会经济的总体福利。公平性是指在保证民航安全的基础上,使民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合理,即促使民航安全的社会成本和效益在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之间实现平衡或公正。提高公平性有利于减少民航业和社会经济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然而,经济效率和公平性往往是难以兼顾的。在制定和实施民航安全政策时,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例如,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可以实行统一的碳税或碳交易制度,以减少民航安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但这可能会加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负担不平衡;为了提高公平性,可以实行差别化的碳税或碳交易制度,以考虑不同国家在民航安全方面的责任和能力,但这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和失灵。

(三)安全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与局限

民航安全投入与产出模型是指通过对民航安全投入和产出的量化分析,建立起来的一种模型。该模型可以帮助民航企业更好地了解安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制定安全管理策略。在民航安全投入与产出模型中,通常会采用投入产出表的方法,来计算民航安全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投入产出表是一种经济学工具,可以用来衡量一个行业或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对其他行业或国家的影响。

民航安全的投入和产出模型可以帮助民航企业和监管部门制定合理的安全投资决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民航安全的投入和产出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NPV是净现值,表示安全投资的总效益;t是时间,从0到n;r是折现率,表示时间价值;BENEFITt是第t年的安全效益;COSTt是第t年的安全成本。

安全效益和成本是安全管理的重要考量因素。安全效益主要包括事故损失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损害),事故后果减轻(声誉损失、市场份额下降、法律责任)和安全文化的提升(员工满意度、客户信任度、社会责任)。而安全成本则涵盖安全措施的实施(设备采购、维护、更新)、安全管理的运行(人力资源、培训、监督)以及安全改进的研发(技术创新、标准制定、知识共享)。每个因素都可以赋予一个权重,表示其在安全效益或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每个因素也可以有一个标准,表示其在不同水平下的量化值。例如,事故损失的减少可以用每年发生事故的概率和每次事故的平均损失来衡量;安全措施的实施可以用每年购买或维护设备的费用来衡量。在这些因素影响下,民航安全投入和产出模型的公式则可以写为:

其中,m是安全效益因素的个数;k是安全成本因素的个数;wi是第i个安全效益因素的权重;vj是第j个安全成本因素的权重;Si(t)是第i个安全效益因素在第t年的标准值;Cj(t)是第j个安全成本因素在第t年的标准值。

但在实践中,民航安全的投入和产出模型的应用较少,因为其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包括事故率、风险评估、安全措施、成本效益等,这些数据和信息往往难以获取或不完整,并且涉及多种因素和假设,如安全目标、风险偏好、折现率等,这些因素和假设可能因不同的主体、场景和时间而变化。另外,该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如忽略了非经济的影响因素、难以预测未来的变化、难以量化生命价值等因素。

挑战

(一)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民航安全的成本与效益的平衡是指在保障民航安全的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和控制民航安全的投入和产出,使得民航安全的社会收益最大化或者超过社会成本,或者使得民航安全的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之比最优化。例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统计显示,其在2002年至2016年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民航安全项目,总共投入了约150亿美元,但产生了约500亿美元的社会收益,其中包括减少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延误成本等。

要实现这一平衡,需要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等工具,将民航安全的各项成本和收益量化为货币单位,然后比较不同方案的净收益,选择最佳方案。成本效益分析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民航安全的风险水平、影响范围、时间跨度、折现率等。成本效益分析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数据的缺失和不可信性、价值判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利益相关者的偏好和冲突等。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在2018年对欧洲民航安全进行了一项成本效益分析,评估了不同的风险缓解措施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如事故率、死亡率、伤残率、医疗费用、机票价格等,并使用了不同的折现率和敏感性分析来处理不确定性和偏好问题。

(二)风险管理

民航安全风险可能来自各种来源,如乘客、航空器和设备、环境和人为因素。不同类型的风险需要不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观察、沟通、协作、培训、自我保护、规范操作和应急响应。民航安全管理在快速发展、需求增加、复杂环境、变化威胁增多的背景下面临诸多挑战。常见问题包括:危险源识别能力低,分析评价积极性不高,控制措施薄弱,风险提示质量差,缺乏监督和创新。民航单位需要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监督和问责,改进工作作风和诚信,创新管理方法和工具。

国内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避风险,《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中对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并运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安全政策和目标、安全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促进等4个组成部分共计12项要素。中国民用航空局建立了安全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并实现了安全数据整合或者互访功能。同时,建立了基于安全信息分析的安全项目工作机制,包括开展行业安全信息分析,确定重点风险领域,提出民用航空安全项目建议;组建民用航空安全咨询专家组,系统研究并提出风险控制方案;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及效果进行持续监控。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运行类型、规模和复杂程度,以及相应的安全管理需求,建立适宜的安全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并充分利用收集的安全数据,开展安全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例如,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建立了客舱服务质量与安全综合管理平台(CSQMS),实现了客舱服务质量与安全数据的统一收集、分析和反馈。

(三)国际标准

由于民航业具有全球化的特征,各国之间的安全标准存在差异,这给国际航空运输带来了挑战。国际标准要求各国提高民航安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种负担。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发布的《2020年航空运输安全报告》显示,非洲地区的飞机损毁率和致命风险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该地区只有61%的国家部署了国际民航组织(ICAO)安全相关标准和建议。这说明非洲地区在民航安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和努力。

国际标准也可能导致各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因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利益和诉求,例如在航权、市场准入、环境保护等方面。欧盟计划在2022年起对所有进入欧洲领空的航班征收碳排放税,以促进航空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这一举措遭到了多国的反对,认为这是一种贸易壁垒和干涉他国主权的行为。这可能会引发贸易争端和政治危机,影响民航业的稳定发展。

国际标准还需要与各国的法律、制度、文化和习惯相协调,这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和困难,如在安全监管、信息共享、人员培训等方面。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关于促进公共航空危险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完善法规体系、提高标准建设水平、推进法规标准建设等任务,这些任务需要与ICAO等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进行沟通协调,同时也要考虑我国民航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做好顶层设计和细化落实。

(四) 消费者和政府的期望

民航业既要满足消费者和政府的期望,也要保持合理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在安全和经济效益之间平衡,满足各方利益是民航安全的重要挑战。

消费者的期望对民航安全的经济学挑战主要表现在对服务质量、价格、舒适度、便利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民航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和资源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面临着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压力,例如,随着高铁、动车等快速铁路的发展,民航运输在短途市场上逐渐失去优势,而在长途市场上则需要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来吸引消费者。这就要求民航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保证安全水平。

政府的期望对民航安全的经济学挑战主要表现在对民航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民航企业需要遵守更多的法律法规,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应对国际竞争和有效合作的挑战。政府为了保障民航安全和促进行业发展,制定了《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定了民航企业在飞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务等方面的底线和标准。这就要求民航企业加强法制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协调沟通,在遵守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维护自身利益。

建议

展望未来,为有效应对民航安全的挑战,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坚持科技创新。利用新技术提高民航安全的水平和效率,降低事故风险和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同时充分考虑科技创新的成本效益和社会效应,选择最优的创新方案。

二是深化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提高民航安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民航安全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充分考虑国际合作的成本收益和外部性,选择最佳的合作方案。

三是紧抓政策调整。参与政策制定和反馈,了解政策目标和影响,识别政策激励和约束,遵守法规和标准,保持合规和审计,与其他民航机构保持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政策完善和执行。

猜你喜欢
效益成本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可再生能源可以产生数十亿美元的健康效益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乡愁的成本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组合拳”中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