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与路径

2023-09-20 03:50陆韵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思政理念

陆韵

[摘 要]师范类专业认证旨在通过专业机构实施的外部评价保障师范生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目标指向、评估模式与改进思路,并带来如下理念启迪:以优化学生思政素养发展为建设重点,以满足社会对教师的期待为建设旨归,以“评-改-创”循环推进为建设原则。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需对标专业认证标准挖掘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元素,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实施成效,依据认证规则优化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思政;理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9-0052-06

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把“坚持师德为先”列为首条基本原则,强调“教育者先受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培养课程”。[1]该计划明确了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在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凸显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自2017年全面启动以来,以“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2]为核心目标追求。专业认证标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依据与指南,本文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探索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与路径,以期助推“强师计划”落实、有效提升新时代教师素养。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对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义

教师教育课程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为目标,[3]在师范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关系到未来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情怀与德育能力。师范类专业认证旨在通过专业机构展开的外部评价保障师范生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形成“评价-改进-反馈”的闭环,在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的同时,也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目标指向、评估模式与改进思路。

(一)认证标准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目标指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强调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建议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学科评估、专业认证、教学绩效考核等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除了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外,还应充分满足师范类人才培养需求。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依据中小学教育实际,面向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分类制定专业认证标准,包含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等8个一级指标。以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例,师范生毕业要求涵盖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国际视野、交流合作等能力素养。认证标准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明确聚焦的目标指向,有助于教育者对标师范生毕业要求,深入挖掘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中,从而有效发挥教师教育课程对未来教师精神品格的塑造作用,助力于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二)认证程序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评估模式

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课程思政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然而,作为隐性教育的课程思政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学生在思想层面的启迪或价值层面的收获难以通过显性的、数据化的方式加以精确衡量,这无疑增加了课程思政效果评估的难度。师范类专业认证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全面保障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是其评估项目之一。专业的认证流程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参照的评估模式,一方面是科学规范的评估环节,比如数据采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察、结论审定等的操作流程;另一方面是包含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查阅文卷、集体评议在内的多样化评估方法。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契机加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效果评估,有利于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4]等原则。

(三)认证结果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改进思路

师范类专业认证基于行业自身发展需要而产生,推动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观向“目的适切性”发展,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实现内部的逻辑自洽,同时还要适切基础教育对教师能力的需求。[5]因此,包含课程的设置、结构、内容与实施等方面的认证结果有利于推进高校课程教学不断改革创新,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改进思路。一是课程内容优化,对标专业认证指标中所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从最新的教材、前沿教育研究成果和优秀教学案例中挖掘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二是课程实施改进,在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中体现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要点,并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办法,使师范生在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中实现主流思想与核心价值的內化;三是课程形式创新,对标专业认证标准中所述“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教师教育特色,有利于养成从教信念、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探索教育体验、技能训练、专业实习等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紧密对接社会对师范人才规格的现实需求,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性课程教学改进之中。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非在“真空”中进行,而是需要密切关联教育教学规律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求,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以下理念启迪:

(一)以优化学生思政素养发展为建设重点

课程思政建设的宗旨在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增值”,即要围绕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这个中心。[6]在以教育者为课程思政建设主体的思维定式下,课程思政研究与改革易于被简化为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教育者关注教师的教学内容处理与教学手段运用,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思政素养发展过程。师范类专业认证在“学生中心”的理念之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配置教学资源和组织实施教学,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将以优化学生思政素养发展为重点并呈现出以下转变:第一,从改进教师的“教”到关心学生的“学”。学生能动地、独立地参与文化实践活动是促进素养发展的基本机制。[7]课程思政建设除了改进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课程组织与教学模式的更新,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观念的主动感知、体验、理解与内化。第二,从价值观念的渗透到全面素质的养成。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发展包含学、问、思、辩、行等环节,是个体经验与外部世界之间不断碰撞的过程,思想政治观念的养成与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得密不可分、同向而行。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启迪或思想渗透的层面,还需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使学生在习得教师职业角色、练就“传道授业解惑”技能的过程中坚守理想信念、涵养高尚师德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以满足社会对教师的期待为建设旨归

课程思政建设需解决好专業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8]二者协同共进才能助力于培育社会需要的人才。师范类院校开设教师教育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师范生养成教育信念与责任、获得教育知识与能力、加强教育实践与体验,从而承担起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角色。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需以满足社会对教师的期待为旨归。第一,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开发应聚焦于社会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师范生将作为社会代表者承担教书育人职责,新时期的理想教师角色不仅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和广博的知识视野,还有着执着的教育情怀、高尚的师德师风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教育者应将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风范养成贯穿于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第二,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教学需注重课堂与社会现实的关联,引导师范生关心国家教育政策、熟悉一线教育环境并尝试运用课程知识思考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与为国育才的信念培育相结合。第三,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成效评估也需充分参考社会反馈意见。打破任课教师评价课程思政效果的单一主体评价模式,使师范生的实习指导教师、校外结对导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评价,注重收集用人单位和中小学家长对师范类毕业生师德表现与道德品质的反馈,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整改方案。

(三)以“评-改-创”循环推进为建设原则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持续性工作,需要结合社会形势变革做出相应调整,在评价效果、整改问题和创新变革的过程中实现逐层优化。师范类专业认证兼顾“监测”“合格”“评优”三个方面:[9]第一级认证通过“监测”,目的在于保障基本的师范类专业办学条件;第二级“合格”认证旨在查摆问题,推动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第三级认证通过“评优”促进师范类专业在持续改进中追求卓越、做精做细做强。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需以“评-改-创”循环推进为原则。首先,加强内部自查与外部评价。通过自行检查课程教学资料、相互听课评课等方式把握课程思政落实情况;充分收集专业认证机构专家的评估意见、学生的学习反馈以及基础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毕业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评价。其次,依据内外评价意见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整改方案并有序落实。从改进教学思路、丰富教学素材、培养思政人才、完善课程思政效果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统筹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与师范类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契合度。最后,探索课程思政优化举措并强化持续监督与效果评价。一方面向内深耕,更新课程思政观、提高教学艺术、创新教学方法,精益求精地发挥教师教育课程提升师范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作用;另一方面向外拓展,将课程思政工作贯穿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与管理优化中,通过构建教师教育大思政格局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及其理念启迪下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意味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师范类人才培养体系,结合教师教育课程的特点、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有利于理想信念培育和师德风范养成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课程教学,结合专业认证加强课程思政效果评估整改,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服务于新时代卓越教师培养。具体包含如下建设路径:

(一)对标专业认证标准挖掘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元素

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环节,师范类专业认证坚持产出导向,即立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师范生发展成效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10] 因此专业认证标准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指明了方向。教育者需厘清师范生毕业时须达到的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目标,依据认证标准中包含的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毕业要求,从以下方面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思政内容结构。

1.着眼教育发展需求细化思想政治元素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是使师范生培养能够满足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需求,教师教育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的丰富细化也需着眼于教育发展实际。一方面,教育者应通过解读教师教育相关政策文本,自上而下把握时代主流导向并提炼关键内容。例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指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培养培训课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以及国家观、历史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构成教师教育课程思政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教育者需在调研用人单位对师范类毕业生思想政治素养要求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确立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反向查找一线教师在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正向追踪优秀榜样教师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的典型特征,凝练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课程思政元素。

2.聚焦教师教育课程深挖师德师风元素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队伍。[11]课程思政需遵循课程本身的运行规律,在课程内容中寻找其固有的思政元素,[12]教育者应依据教师教育课程特有的内容体系不断丰富师德师风的具体内涵。一方面,聚焦理论性教师教育课程,在教育观、职业观、学生观、育人观等基本原理,以及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生、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等的基本规律中凝练师德师风的理论要素,包含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另一方面,依托实践性教师教育课程,在班主任工作原理、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家校工作实践等课程内容中寻找师德师风的操作性规范,包含教师在教育实践场景中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指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支撑,构建起立体全面的师德师风元素框架。

3.借鉴学术文化成果汲取道德教育元素

立德树人意味着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仅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而且为学生树立表率。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需坚持去粗取精、开放包容原则,教育者可借鉴国内外优秀学术文化成果,提炼道德教育元素。一方面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道德遗产。传承与弘扬仁义礼智信“五常”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13]从孔子“杀身成仁”与孟子“舍身取义”等的古人高尚精神追求中凝练理想道德品格。另一方面立足国内外教育研究前沿把握先进的道德教育思想智慧。吸纳中西方经典教育思想家有关道德教育的理念阐释,以及当代学界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下针对道德教育展开的规律探讨,从中归纳道德教育的价值、规律、方式和原则并融入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使师范生在内化道德观念的基础上提升面向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师范类专业认证将学生满意度作为评判专业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收获,以此作为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充分把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与内化的规律,在了解师范生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与未来发展方向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指引下不断提升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1.思想引领融于师范生职业能力发展

课程思政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使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教育部明确师范生应具备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大教师职业能力,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思想引领也需渗透到全方位职业能力培养。一是将师德规范认知、教育情怀的养成融于教师职业认同,使师范生形成立德树人、为国育才、行为示范的教师职业信念;二是把传道情怀、授业底蕴的养成融于教学能力发展,使师范生掌握所教学科基本知识原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在向中小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三是把对家国的爱、对职业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于教书育人能力发展,使师范生在班级指导和德育工作实践中涵养仁爱之心;四是将求真务实、拼搏精神、合作意识的培育融于教育反思与科研能力发展,使师范生在获得教育经验智慧的同时不断提升品质、锻造人格。

2.价值渗透关联师范生学习生活经验

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立足生活是提升教育实效性的客观要求,[14]教师教育知识体系与课程内容必然包含价值导向,但价值渗透并非脱离生活实际的单纯理论传播,而是要紧密关联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使精神世界陶冶扎根于他们身处其中的日常生活领域。一方面援用现实生活案例将抽象思政元素具体化。如用文化影视与休闲娱乐中的西方文化入侵实例凸显新时期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迫切性,以张桂梅等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诠释师德师爱的深刻内涵与具体表现,或組织师范生进入中小学德育活动现场感受立德树人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唤醒师范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主流价值观念的认知。例如引导师范生回顾自身学习成长经历中的师生故事,以鲜活体验激活他们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理解和价值感悟。

3.精神启迪基于师范生感知体验创生

教师教育课程思政的落实应彰显师范专业特色,在把握思想政治观念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教育智慧,发挥师范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以期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这需要教育者在“学为中心”理念下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方面基于学生的思维特征优化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途径与呈现方式,以问题导向、情境创设、案例分析、资源补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想象,丰富他们对思政元素的全方位感知和能动性理解,使价值领悟与知识吸收、思维训练和技能提升同向而行;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构建有利于师生互动与思想碰撞的生成性课堂,例如以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的方式改变教师作为讲授者的主角地位,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空间内围绕思政主题展开互动研讨,在交流探索和思维碰撞中促进价值观念的生成与更新。

(三)依据认证规则优化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师范类专业认证旨在形成一种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内部监控与外部评价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完善的评价体系构建,需要强化高校主体责任并遵循师范类专业认证规则,以师范生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采用多种方式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展开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从而推动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持续提升。

1.围绕自评互评他评确立多元评价主体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有序开展需高校承担主体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教育评估机构协同参与、用人单位支持配合,多方主体将共同参与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成效评价。在专业认证自我评估环节,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需参照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展开自我评价与同行互评,核查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与师范生专业发展目标之间的匹配度,衡量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材开发、作业布置等是否满足师范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要求;作为课程体验者的学生可从听课感受、学习收获等方面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反馈。在专业认证专家考察阶段,教育行政部门需牵头组建由高校教育管理者、教师教育领域学者、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等构成的课程思政评价团队,综合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考察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养发展的考量,全面评价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效果。

2.針对学生思政素养制定多维评价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向课程与教学的改进,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评价应聚焦于师范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过程、增值程度及由此反应的课程思政预设目标达成度,具体评价内容包含以下方面:一是师范生对教师教育课程中所含思政元素的认知。不仅要考查师范生对课程思政元素内涵的认识,而且要关注他们对专业知识技能与课程思政元素之间关联的感知与把握,例如对中小学教育环境里师德风范具体内容与意涵的理解。二是师范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体验。检验教师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选择是否与学生学习习惯相匹配、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三是师范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情况。通过对师范生日常言行与专业成长发展的跟踪关注,结合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把握师范生在工作实践中将思想政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情况。

3.遵循量化质性结合采用多样评价方法

师范类专业认证过程包含依托网络平台数据收集的常态化检测和以专家现场考查方式进行的周期性认证。为全面收集反应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实施状况的信息,进而获得相对客观完整的效果评价结论,需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法。一方面以数据采集方式从量上把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实施规模与学生反馈,统计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涉及课程数量、辅助教学资料数量、课程思政教学时长、参与学生人数以及学生评教结果,同时编制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满意度;另一方面用质性调研方式把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对师范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产生的影响,这需要评价者走进大学课堂及用人单位展开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通过观察课堂中师范生的参与表现衡量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以交流对话、查阅心得笔记的方式把握师范生的课堂体验收获与思想政治观念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_616644.html.2022.4.14.

[2][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2017.11.08.

[3]胡惠闵,崔允漷.《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历程与问题回应[J].全球教育展望,2012(6):10-21.

[4]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06).

[5]王红,罗小丹.“目的适切性”: 师范类专业认证何以促进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观的转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31-40.

[6]陆道坤.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21(3):25-31.

[7]陈佑清,杨红.学习中心教学:高质量育人的有效途径[J].人民教育,2022(Z1):83-8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1-05-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9]胡万山.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的意义与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7):25-28.

[11]苏寄宛.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22-06-28(06).

[12]宋健刚,高明,阳甜甜,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热运用与冷思考[J].江苏高教,2022(5):86-90.

[13]陈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人民论坛,2018(9):40.

[14]朱志梅,施春霞.日常生活批判论视野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建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理论版,2018(4):40-42.

(责任编辑:张宏玉)

The Idea and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Context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Lu Yun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Huzhou Normal University; Yangtze River Delta Branch Center of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s to ensure that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normal students meet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external evaluation carried out by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the target orientation, evaluation mode and improvement idea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s, and to bring the following ideas: to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as the construction focus, to meet the social expectations of teachers as the construction goal,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evalu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m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s against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s with students as the center, and optim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certification rules.

Key words: 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dea;path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课程思政理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