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纪实影像面临的变革与挑战

2023-09-20 03:50史凡其
艺术评鉴 2023年15期
关键词:数字时代纪录片

史凡其

【摘   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码相机和手机影像配置集成了照相机和摄像机的功能,使得人们能够便捷地进行高品质图片和高清视频的拍摄。很多数字时代的纪实摄影师既能进行静态摄影创作,又能进行动态摄影创作,促进了纪实摄影向纪实影像的转变。传播媒介的变化催生了社交媒体纪实摄影师、群众记者和纪实摄影爱好者等一众新兴纪实影像创作者,也使新时代的观众对纪实影像的需求产生了变化。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设备的普及在给纪实影像带来了巨大改变的同时,也对纪实影像创作者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关键词】数字时代  纪实影像  纪录片  数字作品版权  AI技术

纪实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为人们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纪实影像已经成为数字技术和人文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纪实影像的创作更加便捷、自由,但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从拍摄硬件、后期处理以及创作理念和传播方式等方面,探讨数字时代纪实影像与传统纪实摄影的区别,并提出对数字时代纪实影像创作者的新要求。

一、纪实影像的发展与创新

(一)纪实摄影的核心理念

纪实影像起源于20世纪初的纪实摄影。纪实摄影在初期主要是以新闻摄影和社会摄影的形式出现,其核心理念是真实、客观地记录生活。纪实摄影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摄影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摄影器材处于胶片相机的时代,相机相对于体积巨大、视角固定的摄像机来说更便于携带,更适合抓拍。当时的纪实摄影只是作为一种新闻媒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政治、经济服务。在现代社会中,纪实摄影的表现题材则更加广泛,不仅记录社会新闻,还记录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纪实摄影作品在新闻媒体、画廊、博物馆和在线媒体上进行传播,除记录本质功能外,更传达着作者对于所拍摄事物或主题的观点和见解。成功的纪实作品不仅需要摄影师对目标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还需要具备灵敏的观察力和拍摄技巧。同时,由于纪实摄影的一些主题经常涉及伦理问题,摄影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

(二)从纪实摄影到纪实影像

在关于摄影的起源和历史的叙述中,常把摄影史看作是一部技术发展史,摄影历史的发展往往和技术牢牢地绑在一起。而到了21世纪之后,这种叙事逻辑发生了改变,摄影本身的发展更多的是和摄影观念的转变以及摄影传播技术的更新有关。

在传统的观念中,纪实摄影是以真实、客观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事件、人物、场景等,强调的是真实性和客观性。而纪实影像则是将纪实摄影转化为影像,包括电影、纪录片等,更加注重故事性和表现力。但二者在“记录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这点上又是统一的。在数字时代,纪实摄影的呈现形式变得更加广泛,用纪实影像来表达似乎更加准确。

摄影中图片摄影与视频摄影是两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图片是静态的,视频则是动态的。图片摄影更侧重于视觉艺术,主要表现形式为静态的、平面的、可被解读的影像。而视频摄影则更多注重动态的、立体的、可感知的影像。图片主要追求表现客观真实和思想情感等主题思想,而视频则追求表现人物情感、事件故事等主题思想。二者在视觉上虽有明显区别,但在内涵上却是相通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纪录片产业的四个跨越

以数字时代纪实影像发展最为迅速和突出的纪录片产业为例,它在短短数年间一举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给人的固有印象,在题材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更是做到了重大的四个跨越。一是跨体裁制作,在传统纪录片的基础上拍摄了《如果国宝会说话》《西藏微纪录》这类微纪录和短视频纪录片。二是跨媒介播放,播放平台从传统电视台和院线增加了视频平台和移动端,做到了纪录片的多屏互联互通。三是跨题材制作,如《张艺谋和他的“影”》这样的影视作品制作纪录片和《奇遇人生》这种将纪实和真人秀相结合的。四是跨行业合作,随着《雄关漫道——改革中的浦发银行》的拍摄和发行,更多的行业和企业开始拍摄属于自己的纪录片。而国风类纪实纪录片将传统与潮流有机结合,满足了人们获取知识、享受美学、放松心情、收获乐趣、与他人社交等内在需求,形成了一定的流行趋势,获得大量青少年受众群体的青睐。

二、数字时代纪实影像与传统纪实摄影的区别

在摄影发展历程中,技术更新换代和思想变革是最常见的推动力。而数字时代纪实影像的发展变革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当前社会传播媒介的转变。因此二者的不同主要反映在拍摄硬件、后期处理、传播方式和创作理念几个方面。

(一)拍摄硬件的区别

拍摄硬件的变化并不明显,自20世纪80年代前在普遍使用以银离子卤化物为感光物质的传统胶片相机的大环境中开始出现数码技术及数码相机,到尼康公司于1995年量产销售其第一款数码单反相机,至今并没有出现变革性的技术突破。各大相机品牌的研发方向基本以在原先数码相机的技术基础上追求高像素和高画质以及更好镜头性能为主,而电池续航能力的提升、机身轻便的设计与更多的自动对焦功能皆属于对数码相机操作性和辅助性的改良。而变化较大的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大手机品牌开始在其旗舰手机上加入专业级别的摄像头。这也使得具有更加便捷性的手机成为数字时代纪实影像创作和数码相机同样重要的主流拍摄器材。而如今大部分的相机和手机都有很方便的视频拍摄功能,于是图片摄影和视频拍摄界限也逐渐被打破,更多的纪实摄影从业者把发展方向转向流媒体视频拍摄、短片拍摄,以及纪录片的拍摄,开始了融合性纪实影像的创作。

(二)后期处理的区别

后期处理上的区别就比较明显了。胶片时代的后期处理主要依托暗房技术中的多底片合成,或使用可变反差相纸加以彩色放大机进行反差控制。而那时的纪实摄影以实用型纪实摄影为主,大多不会进行过多的后期处理,使用的都是洗印照片的基础暗房技术,如漂洗、显影、停影和定影等。数码相机出现以后,摄影作品进行后期处理的强度大大增加。数字图像输出和发布前,在计算机上用图像处理软件如Adobe Photoshop、Lightroom、Capture One Pro、GIMP、DxO PhotoLab等进行亮度、反差、色彩、尺寸大小的调整,使图像更加完美,以提高作品制作质量,已经变成了数字时代纪实摄影创作者拍摄后的基础操作。Photoshop的图像合成更是可以将多幅图像通过软件的图层功能结合工具操作,合并成一幅非现实存在却又完整合理且能传达明确意义的图像。曝光合成、接片合成、景深合成、堆栈合成等技术更常被用于数字时代纪实摄影的后期处理。除此以外,随着手机摄影的生活化,出现了一批手机后期处理软件,如Snapseed、VSCO、Picsart、MIX、Pixlr等,这些软件覆盖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除基础功能外还具备非常方便的一键滤镜和特效功能,既可以让你的图片变得更加有趣,也可以完成专业的图像处理。一些社交平台更是搭载了图像处理技术,可根据用户上传的照片自动调整颜色和亮度并选择多种滤镜,如Instagra平台就搭载这项技术。而很多短视频平台搭载了多图转视频以及很方便的视频美化和视频编辑功能。并且,如今的视频编辑、剪辑软件功能越发强大且操作简单易学。如今的纪实影像创作者们往往既能拍摄图片纪实摄影,又能进行纪實类视频的拍摄,并能熟练掌握二者的后期技术。

(三)创作理念和传播方式的区别

更为重要的变化要数影像创作者们创作理念的转变。在传统纪实摄影时代,纪实摄影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曾说:“照片最大的魅力在于,照片中的事物都在现实世界当中曾经存在过。”以记录重要实时新闻的新闻纪实,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及人类生活生存状态的社会纪实摄影的创作也一直贯彻这一原则,使得人们在观看传统纪实类摄影时会自然认为这是现实的片段,可作为信息传达中的“证据”存在。而在数字时代,人们思想的开放性达到空前高度,影像创作者的创作也越来越自由。权威性较高的传统的纸质媒介和电视媒介对纪实影像的审阅机制较为严格,而大量的自媒体平台的出现打破了对纪实影像题材、形式的限制,使得摄影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更多的影像创作者开始追求自己的艺术理念,表达个性化的观念。数字时代的纪实影像创作者在传统纪实摄影中更多地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理念,用自己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对影像技术进行大胆创新和尝试。采取特殊手段进行拍摄、适当在拍摄前期对拍摄对象和环境进行设计处理,注重视觉元素的应用以追求独特的视觉美感,是数字时代纪实影像的一大特点。另一个重要的改变是拍摄主题的变化。数字时代纪实影像的主题呈现出由较为宏大的社会公共题材主题,变为更加聚焦于一些特定事件、特定群体,甚至是私密性较强的个人主题。作品中加入更多象征性元素和隐喻,用于为作品更好地传递拍摄者想要表现的如批判性、讽刺性、反思性等更为丰富也更加主观化的信息。取材传统和边缘的倾向发生改变,开始关注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同时,环境污染、信息泛滥等社会问题也使得纪实影像的题材更加贴近现实;人文主义成为社会共识也让纪实影像的创作更具现代性。同时在数字时代,纪实影像越来越多地和其他艺术形式融合,不断打破传统纪实摄影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对纪实影像的需求。

三、数字时代的纪实影像创作者与受众需求

(一)数字时代的新兴纪实影像创作者

在数字化时代,纪实影像创作者的类型呈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征。除了傳统的专业摄影师外,许多普通人也能够通过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等便捷的拍摄工具来进行纪实影像的创作。除了专业纪实摄影师和全职独立摄影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创作者出现,如社交媒体纪实摄影师、群众记者以及纪实摄影爱好者。

而由于数字时代的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一些成熟的社交媒体平台如Instagram、Facebook也成了纪实摄影师展示作品的重要途径。这些社交媒体纪实摄影师通过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分享他们的生活见闻和旅行所见,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他们的纪实摄影作品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大量的关注者和点赞数,从而获得广泛的传播。同时,数字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催生了群众记者这一纪实摄影创作群体。这一创作群体能够在各类社会事件发生时快速记录下实时情况并将他们拍摄的现场图片或视频分享到各类社交媒体和新闻平台,帮助人们还原现场,更好地了解事件始末,为社会提供了即时、真实的纪实资讯。而他们也就成为事件现场的群众记者。除此之外,在数字化时代,人们有更多渠道去了解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纪实摄影也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爱好。许多摄影爱好者热衷于通过摄影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旅行中的经历等。这些纪实摄影爱好者在个人博客、社交媒体或摄影社区上分享他们的作品,和社交媒体纪实摄影师不同的是他们以学习分享为主要目的,作品的专业性和传播度不高。但这些纪实摄影爱好者却形成了极为庞大的纪实摄影社群。

(二)数字时代纪实影像的受众需求

数字时代纪实影像的受众审美需求也区别于传统纪实摄影。除了通过纪实影像获取信息和认识世界,人们对数字时代的纪实影像提出了更多期许和要求,例如想通过纪实摄影图像或视频进行知识的学习,满足个人审美的需求,在观看时获取新鲜感和趣味性,甚至是为日常社交提供共同话题。其中,文化需求是数字时代人们观看纪实类影像作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观看图像或纪录片相较于阅读文字学习无疑是更加轻松和便捷的。同时,在如今视觉信息爆炸的时代,纪实影像受众对作品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得数字时代纪实影像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性极大增强。尤其是纪录片的摄制越来越精良,搭配各种后期效果和专业配音,为观众带来更佳的视听享受。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在叙事手法和制作方式上不断创新,尝试将内容以更贴合观众口味的方式传达出来。而从小接触五花八门娱乐内容的年轻人对有趣的信息有着更高的接受度,也乐于用“刷梗”“吐槽”等“有趣”的方式与他人分享观看体验。人们观看纪实作品的渠道也由影集、展览、电视和影院更多地转向网络平台。在这些作品的评论区观众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互动,用更多、更新奇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丰富和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

四、数字时代纪实影像的进步与挑战

(一)新媒体带来的自由度和互动性

数字时代纪实影像呈现出由传统纪实向观念艺术转变的特点,同时传播媒介的丰富使得数字时代纪实摄影的传播平台更加分化。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成为影像创作者展示作品的主要途径。这些平台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创作和分享空间,在平台上摄影师可以不受限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更能通过图像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地传达作品背后的观念和故事。而通过互联网和这些平台,数字时代纪实影像作品可以瞬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观众可以跨越时空与摄影师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促进了摄影师和观众之间的交流,也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和共鸣作品所传递出来的观念和情感。通过后期处理软件和数码工具,摄影师可以对照片和视频进行多样化的处理和编辑,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与此同时,纪实影像开始与虚构元素相结合,产生了“创作性纪实”的风格。在这种风格下,摄影师不仅可以记录客观事实,还可以更多地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想象,数字技术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多的创意空间。这使得数字时代纪实作品更富有故事性也更加个性化,作品更接近于观念摄影注重视觉符号和象征性的表达特点。

(二)数字作品版权意识的增强

由于数字时代影像作品发表平台呈现出由传统媒体向网络平台社交媒体转型的特点,当在公共网络平台发表的作品出现被盗图和抄袭的情况时,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保护作品的版权,也成为网络影像创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据国家版权局公布的2014年至2020年的美术作品与摄影作品登记情况数据分析,2020年美术作品和摄影作品进行版权登记的总量由2014年的600000件,在7年中增长至2800000件,增幅达到4.6倍。而在2014年至2020年这7年中,除了2019年摄影作品版权登记数少于同年进行登记的美术作品,其余年份的摄影作品版权登记数都高于美术作品。这是我国版权法在立法、司法实践、政策等层面的配合中不断完善和普及的结果,也是影像创作者版权保护的意识增强的表现。

(三)数字艺术藏品平台的兴起

数字时代纪实影像的进步还体现在数字藏品平台的出现。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和机构上线数字藏品平台,以促进艺术品平台的数字化转型。这些数字藏品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为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生成唯一数字凭证,从解决艺术品授权复杂、简化艺术品数字版权举证程序、提升艺术品电子版权交易效率三个层面调和了艺术品版权与交易的冲突。在保护其艺术作品数字版权的基础上为艺术爱好者提供数字艺术品的购买、收藏和使用服务。以2021年正式上线的视觉中国旗下视觉艺术数字藏品平台——“元视觉”为例,该平台数字藏品的种类多样,包括摄影图片、视频、数字画作、音乐、3D模型等。很多的纪实影像作品入库该平台,其中著名纪实摄影家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标志性作品《我要上学(大眼睛姑娘)》在该平台限购10000份,作品一经上线便抢购一空。这些数字收藏平台为纪实影像创作者和收藏家提供了创作、保护、交易的全链条服务,更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为数字时代的纪实影像创作助力护航。

(四)数字时代纪实影像面临的挑战

在数字时代为纪实影像带来进步动力和发展契机的同时,纪实影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社交网络上经过修饰的照片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真实的生活,而观看者一味地模仿和追求这类照片中的生活状态,再将模仿而来的生活拍成照片发布到社交网络上来获得点赞。这种情况下导致一部分人精心加工过的“世界”在网络上成了一个模板、一种潮流。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社交网络上的精致生活反过来压倒了现实。照片拍摄的动机也从“为记录而拍照”变成“为了拍照而生活”。人们对纪实影像的探讨一直离不开影像和真实之间的关系,对作品的过度修饰带来的真假难辨也是数字时代纪实影像面临的一个难题。而AI技术的出现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甚至对几百年来纪实影像的创作模式带来了极大冲击。

自2023年AI绘图工具Midjourney发布了第五代V5模型以来,大量网友对Midjourney进行体验和学习,更有专业摄影师开始尝试AI作品的创作。通过AI软件,创作者可以对相片进行打分,可以搜索相关的图片给使用者进行参考,还能让AI按照关键词一键生成仿真度极高的仿纪实摄影作品。由其生成的纪实风格作品在对场景和人物的真实性以及光影与景深效果的模仿上几乎可以做到完美的程度。网络上发布的AI摄影作品题材更是涵盖人物肖像、商业广告、城市街景。如何利用AI技术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促进相关产业的兴起,对数字时代的纪实影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议题。

五、数字时代纪实影像创作者的新要求

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准确和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途径与方式,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纪实影像创作者要想在新时代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下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要求。

(一)深化对纪实影像的认知

数字时代的摄影师要深化对纪实影像的认知。数字时代的摄影师应当认识到,纪实影像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正是因为其真实、客观、公正、生动的特点。如果在创作动机上过多受到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流量至上”观念的影响,一味追求点赞和热度,创作题材一味追求话题,必然会忽视其纪实的本质和价值。因此,在创作中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对现实世界中人和事的关注,保持对纪实本质的认知和尊重,以传递真实的信息和反映社会现象为己任。

(二)建立更广阔的艺术观

数字时代的纪实摄影师应当具备更加广阔的艺术观。纪实摄影从业者,不仅要掌握图片摄影技术,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视频创作和跨行业学习能力。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影像不再局限于视听的范围,通过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技术,利用数字互动装置,甚至可以让观众与作品进行交互。越来越多的界限在这个时代被打破。数字时代的纪实影像创作者也应当打破艺术门类与行业的局限,积极尝试将影像与其他艺术或技术形式进行融合。艺术观的拓展不仅能使個人作品形式更加丰富,而且还能为数字时代的纪实影像拓展出更多行业发展的可能性。

(三)熟悉和善用新媒体

数字时代纪实影像创作者需要熟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在数字时代,新媒体是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大众表达意见的主要平台。因此,纪实摄影师要增强媒介融合意识,在保证优质作品创作的前提下,根据新媒体平台的特点进行内容创作和传播。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纪实影像作品时,可以选择配文、配图和视频等形式来展示和解说作品,并可以利用新媒体的评论和转发等互动功能,增加作品的讨论度和流通性。摄影师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增加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也要提高传播技术水平和数字媒介素养。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时代的纪实影像创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信息创作者和传播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在个人表达与公共表达之间寻求到平衡。创作者要避免在视觉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一味追求作品呈现出的视觉冲击力,而应当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变化。只有真正了解了现实生活,才能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才能用好的影像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纪实影像在新时代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单云鹏.关于纪实摄影社会价值与内涵本质的演变[J].中国文艺家,2021(03):123-124.

[2]罗兰·巴尔特.明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7.

[3]符冰.新媒体时期纪实摄影的创作理念[J].记者摇篮,2018(10):66-67.

[4]梁静.区块链技术下艺术品数字版权的发展之道[J].传播力研究,2019(34):178.

[5]杨胜斌.AI智能与摄影深度融合研究与实践[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15):144-145.

猜你喜欢
数字时代纪录片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研究
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指导探讨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