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古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策略研究

2023-09-20 17:44章玉婷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章玉婷

摘要:小学阶段利用古诗词教学传承传统文化,充分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古诗词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古诗文在小学阶段从内容的广度和容量上较之前都有較大幅度提升。本文简述了何为文化自信,分析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及不足,提出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不断提升小学古诗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文化自信  小学古诗文教学  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与结晶,集合了文学艺术和文化内涵,浓缩了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彰显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有着优美深远的意境,错落有致的结构,和谐动听的韵律,深厚的品质和情怀。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需要恰当的指引。引领新时代少年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以小学古诗文教学为基础,帮助学生筑牢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简述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属于文化经历自卑与自觉后的发展必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本来、外来、未来。可见文化自信是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开放的胸襟对外来优秀文化进行吸收,同时关注未来而不局限于现在的一种自信文化态度。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存在众多经过伟大实践形成的先进文化。实际上,文化自信还包括制度自信、道理自信等,其本质上是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能够突显一个民族的精神及意志。教师属于知识传输者,要在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彰显我国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一)古诗文教学现状

首先,教材安排更具科学性。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在古诗文分布上,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出由易至难的阶梯性趋势,内容设置较为科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发展进行古诗文教学内容设置,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材中选择的古诗文在内容上均积极向上,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其次,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小学一线教师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有良好的古诗文修养,让古诗文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最后,信息化技术应用逐渐广泛。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广泛应用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使古诗文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促进了小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古诗文教学不足

虽然教材安排更具科学性、教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并且广泛应用到了信息化技术,但因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及理念的影响,当前的古诗文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师育人观念落后。一些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设计环节,忽略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没有处理好语言要素与人文内涵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环节,师生间未能进行有效的文化探讨,小学生感受不到古诗文学习的乐趣,降低了学习动力,甚至产生了厌烦情绪。

其次,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够。许多教师在古诗文教学环节,通常以讲解重点字词与翻译为主,随后要求学生通过背诵的方式记住关键知识点,未带领学生深入探索古诗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未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及文化自信。

最后,古诗文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站在教学内容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现阶段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教师选择的内容过于局限,课堂教学活动也是根据课本内容展开,使得古诗文教学素材匮乏。

三、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策略

(一)传承诗文经典,主攻课堂

1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文,有效传承诗文经典

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朗诵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为有效传承诗文经典,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划分古诗文的节奏与韵律,并根据节奏和韵律朗读古诗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独立朗诵,也可利用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小组合作朗诵。例如,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村居》中,词人辛弃疾对农村家庭田园生活进行了描写,通过短短的几句话,为人们呈现出田园生活之美,展现出了一种别样的生活情趣。朗诵这首词,能够促使学生感受诗人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开始朗诵前,教师应带领学生划分节奏。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探讨的方式,探究出节奏的划分方法,小组通过讨论后,选出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性朗诵,随后组织学生开展朗诵练习,可选择集体式朗诵,也可以选择分部分朗诵。学生练习环节,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加以指导。朗诵古诗文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活力、传承诗文经典。

2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若想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有效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入信息技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可利用网络让学生欣赏相关视频及音乐,丰富学习素材,强化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雪梅》时,可根据雪梅这一意象,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梅花在雪中绽放的图片及视频,使学生能够观看到梅花不惧严寒在雪中绽放的过程。教师适时向学生介绍梅花的高洁象征意义,介绍关于梅花的其他美誉,使学生学习到梅花蕴含的人文精神。

(二)融合传统元素,联系实际

1联系生活实际,融合传统元素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带领学生对古诗文中存在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挖掘。有机整合古诗文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古诗文中的内涵,在这样的方式下,可使古诗文学习难度有所降低,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独特魅力,并且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掘传统文化知识,不断强化自身知识储备,通过古诗文学习,获得更高的文化素养。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元日》,这首古诗主要是关于中国过年的传统风俗。为使学生深入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其中的节日情景,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说说自己经历的春节与书中春节的不同点与相同点,说说自己了解的春节传统习俗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对古诗文内容拥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更加丰富。

2结合本土文化,强化诗意理解

在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与本土文化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利用知识迁移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相关内容时,由于本诗中有对鱼、莲花等内容的描写,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当地剪纸文化,使学生了解与鲤鱼相关的剪纸艺术,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对诗意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传承千年的鱼文化,了解更多古人的习俗,让学生感受到只有通过观察生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此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融入本土文化,强化古代与现代文化习俗的联系,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传承。

(三)因地因时制宜,课后“研讨”

1课后“研讨”,开拓学生文化视野

对于小学古诗文教学,教师可结合古诗词课程内容,通过拓展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后“研讨”,开拓学生文化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实现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学习、思考的习惯。通过古诗文拓展教学,教师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与内涵,帮助学生以“文化自信”的姿态,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内容时,可先为学生介绍诗人苏轼的相关知识,随后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与“唐宋八大家”有关的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最后结合“唐诗宋词”文化现象,使学生了解我国诗词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学生对传统诗词文化的探究兴趣。通过在课后学生主动获取课外知识,与课文主线结合,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涵,拓宽知识视野,树立文化自信。

2拓展资料,丰富学生想象

开展小学古诗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应通过拓展关联的方式,丰富学生想象。古诗文具有意蕴丰富、音韵优美的特点,加上古人生活环境与学生生活环境差异较大,若只是简单地进行翻译,无法使学生完全理解。所以教师需要结合诗词内容,通过拓展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例如,带领学生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送元二使安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相关内容时,教师不仅要对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进行拓展,还应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视频影视资料介绍、学生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时的内心情感,同时引入作者的其他诗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作者擅长的作品类型,体会作者的性格特征等。随后再回到作品学习中,能够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拓展古诗文内涵,引领学生合理想象

小学古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时,教师还应思考古诗文内涵衍生拓展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将古诗文文本作为基础,开展合理想象。如,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赠汪伦》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带领学生感受当时作者面临的送别场景,让学生想象一下这种气氛中可将哪些景物加入其中,此时作者将要远行,面对送行的友人,诗人心中在想些什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想象,体会古诗词中传递出的深情厚谊。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歌颂情谊的古诗文,在课堂中谈谈自身的理解,使古诗文教学课堂更具生命力,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深化课堂教学内涵。

结语

文化自信源自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骄傲。小学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古诗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使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现阶段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在传统文化传承上仍面临一些问题,语文教师应通过传承诗文经典,主攻课堂;融合传统元素,联系实际;因地因时制宜,课后“研讨”等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品读各种传统文化,理解文化内涵,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梅凤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J]教师,2022(34):2426

[2]柯玉霜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方法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術刊),2021(8):4243

[3]芝世珍,刘银霞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1(3):188189

[4]刘青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0):89

[5]叶莲芳小学语文古诗文化阅读实践探讨[J]文化产业,2019(6):5455

[6]蔡晓芹树立文化本位思想,深度品读传统美韵——小学古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建设,2018(35):2931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