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3-09-20 08:15庞会语
工程质量 2023年8期
关键词:节地节水施工现场

庞会语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河南 开封 475002)

0 引言

随着国家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这就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形成较大的矛盾。在这样背景下,绿色理念开始被建筑工程行业所重视,并对绿色施工技术加大了研究以及应用力度,以期望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和措施,对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解决。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资源消耗日益增大,也就进一步体现出了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迫切性。

1 概述

在工程建设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主要包括节能技术、节地技术、节水技术、节材技术以及环保措施,通常被称之为“四节一环保”。

项目施工应制定以“四节一环保”为要素的绿色施工管理目标,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组织,编制绿色施工管理方案,应依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专项方案应有绿色施工专篇专章,施工技术交底应有绿色施工针对性内容,推广应用“四节一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并有教育培训记录,组织开展绿色施工过程的检查和自评价,采集和保存绿色施工过程相关资料[1,2]。

2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节能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中,建议采用节能环保灯进行照明,例如,地下施工区域,可以采用 36 V 的照明灯具;可以将 18 W 的节能灯具用于楼梯间施工区域。对于夜间施工区域,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高压氖灯,每盏灯的功率为 2.0 kW,将其与常用的镝灯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功率方面可以明显减少 1.0~1.5 kW。生活区域建议采用限流设备,但是必须满足基本生活的用电需求,尽量不要使用大功率设备,可以尝试引进清洁能源设备,以太阳能热水器设备为例,可以满足日常用水的需求。

还可以对保温节能技术进行应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施工因素可能为建筑工程带来的影响;同时,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建筑采暖系统的热源能量以及用热情况,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建筑的供热符合绿色环保的标准与要求。倘若要达到这个目的,则必须以节能为目标,采用与之相应的保温节能技术,例如,墙体隔热技术,可以确保墙体隔热性能达标;同时,改变建筑材料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可以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保温效果,最终便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此外由于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大型机械设备,所以需要调整功率、负载等参数,达到最大限度节约能源的目标[3]。

临时用电设施应采用节能型设备,照明设计应满足基本照度的规定,不应超过 +5 %~10 %,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占比应大于 50 %。应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施工作业面,相邻作业区应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应定期监测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消耗情况,减少施工机械的空载运行。临时设施应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使用热功能达标的复合墙体和屋面板,合理应用自然采光、通风。工程施工使用的材料应就地就近取材,距施工现场 500 km 以内的工程材料用量应占施工使用的材料总重量的 70 %。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工序,做到均衡、流水施工。应尽量减少夜间作业和冬季施工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临时用电设备采用自动控制装置,照明采用声控、光控等自动照明控制,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机具和设备,使施工生活用电、用气、用油实现单位产值能耗水平处于较优水平。

2.2 节地技术

对于节地技术而言,其关键是最大限度节约建设土地的占用,并基于有限的土地,逐步提升利用率,以期望节地效果能够达到社会平均节地水平。从本质上来讲,主要是通过科技要素、资本要素等替代土地要素。节地技术倡导节约资源以及保护环境,在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要将节地技术充分落实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则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施工需求等,做好工程设计、立体开发、线路优化,特别是要加大复合利用等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可以为土地节约以及集约利用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使得建筑行业开始从资源依赖型朝着创新驱动型方向不断转型与升级。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公布了 6 种类型共 23 个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典型案例,其中,广东省中山市高速公路项目为尽量少增新征用地,同时保护和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采用在古神公路中分带设置独墩大悬臂盖梁作为高速公路主线桥梁下部结构。节约了土地 12 万 m2。

施工总平面应布置紧凑,尽量减少占地,应在经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组织施工,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实现动态管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施工用地应控制在最低限度,施工现场道路应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布置,施工现场内宜形成环形通道。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植被,应结合项目永久绿化进行现场绿化。应采用商品砂,减少大宗材料堆放场地,临时设施应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在满足 3 m2/人的使用面积要求下,节约施工临时用地。应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施工过程中取土、弃土场应选择荒废地,不应占农田,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在生态脆弱的地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貌恢复。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保护用地。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多层轻钢结构活动板房或钢骨架多层活动板房等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结构。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植被,并结合建筑场地的永久绿化进行现场绿化。钢筋加工、管道预制、构件预制选择场外加工,减少现场临时占地面积。施工中发现的地下文物资源,处理措施应恰当,进行有效保护。地下水位控制应对相邻地表和建筑物无有害影响,利用原有设施作为现场临时设施。

2.3 节水技术

第一,施工过程中,会涉及车辆清洗等环节,该环节会消耗大量的水,因此可以应用节水技术,例如,循环用水体系、智能感应冲水系统等。第二,还要考虑洗泵水带来的污染问题,所以需要集中清理输送泵,以此为基础,建设合理、科学、有效的污水回收体系,对污水进行回收以及处理之后,可以将其用于施工设备清洗、除尘等领域。第三,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特征,设计节水水循环系统(见图 1),可以对施工现场的雨水、喷淋水等进行充分回收以及利用。第四,对于办公区域、生活区域而言,应该使用节水龙头等节水装置,卫生间可采用回收的水进行冲洗,从而达到节水的目标[4]。

图1 节水水循环系统

施工现场供水管网设计合理,管网和用水器具应无渗漏,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采用节水器具,施工现场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应分别计量。应优先采用商品砂与砂浆,砂养护和砂浆搅拌应采取节水措施,用水合理。冲洗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用水应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建立水资源再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使用自来水,管道、储罐试压用水循环使用。现场办公区、生活区节水器具配备率达到 100 %,施工节约用水实现单位产值能耗水平处于较优水平。

2.4 节材技术

第一,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而言,建议布设临时防护基础设施,例如,塔吊、电梯洞口等;同时,对定型化围栏组件进行应用,这类设施本身就可以循环利用,所以可以达到节约材料的目标。第二,回收利用建筑垃圾,例如,木方接长、箍筋等,一些剩余的混凝土,可以用来铺设道路、制作电箱基础等。第三,对于材料采购而言,应该基于质量的基础上坚持就近原则,选择距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商家;同时,充分结合材料存量以及施工进度,做好材料进场以及采购管理,尽量避免出现存量不足的情况。第四,在对水电线路管道、消防管道等进行布置与施工时,应该与建筑工程整体结合进行开展,确保管道能够一次到位,避免出现返工等情况。第五,调整钢模配置,一定程度可以提升其周转效率[5]。

建立材料合格供应商档案,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减少扣件丢失。建立工程材料、消耗材料、手段用料节约奖惩制度。对租赁的周转材料依据施工周期,精确计算使用天数,用毕及时退回租赁方。资源再生利用做到施工废弃物回收率占施工废弃物总量的 50 %。现场办公尽量采用无纸化办公,临建设施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市政设施、既有场地和周边道路,优化施工方案,降低工程建材、消耗用材损耗系数。工程设备、材料包装物回收率 100 %,分类回收、集中堆放,现场使用预拌砂浆,砂模板采用早拆支撑体系,高大设备安装采用地面作业,整体吊装,减少高空作业的手段用料。

2.5 环境保护措施

2.5.1 扬尘控制

第一,将洗车槽布置在施工现场的出口处。第二,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建议布置专用通道,由专门的团队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处理工作。第三,利用密闭仓库堆放水泥,特别是在运输以及装卸时,必须同时进行洒水,降低扬尘发生的概率。第四,如果建筑工程项目涉及道路施工,需要提前做硬化处理,用现浇混凝土施工方式,并要求专门的团队负责洒水与清理,避免污染路面。第五,结合施工现场特点,可以在塔吊大臂周边以及道路两侧布置喷淋系统,不仅能够控制扬尘,而且可以做好楼层养护。

2.5.2 水污染控制

施工通常会产生大量污水,因此,需要做好水污染控制,具体来讲:第一,需要将沉淀池设置在排水口,确保污水经过沉淀之后才能排放。第二,食堂需要设置隔油池,厕所需要设置化粪池,可以达到沉淀这类污水的目标,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才能排出。

2.5.3 噪声污染控制

第一,将围墙设置在施工现场周围,一定程度可以将噪声降低。同时,对材料加工环节引起重视,尽量将噪音减少。第二,制定合理施工计划,避开居民休息时间,减少噪声影响程度,一些噪音很大的施工环节,尽量不要在夜间开展。同时,考虑到部分特殊施工环节产生的噪音很大,需要将情况上报给相关部门,由其审批之后才能进行夜间施工。

2.5.4 土壤保护措施

避免以及降低土壤污染,可以有效保护周围生态环境,首先需要降低污染,需要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快速分解,建议建立废弃物处理房,提升处理效率与处理质量,将废弃物对土壤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加大原有植被保护力度,对施工现场进行分析,立足现有植被,多种植速生类植物,可以达到保护土壤的目标。最后,发挥污水处理等水系统的作用,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不能排放,必须要处理达标之后,才能让水排出[6]。

3 实际应用

在工业建设项目中,压力管道的临时预制场地往往需要施工单位单独建设,既增加了用地面积,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和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倒运,在使用结束后又需要拆除这些临时设施,浪费了材料,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对工期和成本控制都很不利。在山西美锦制氢项目中,业主方利用 IPMT 的集成管理优势,协调土建、安装单位充分利用现场条件,优化施工方案和程序,将装置区地坪优先浇筑完成,作为各装置区管道预制的场地来使用,节水、节地、节材、节能,是绿色施工理念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直接经济效益 96.62 万元,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能源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因此需要加大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技术的应用力度;同时,做好环境保护,最大限度避免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从而推动建筑工程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Q

猜你喜欢
节地节水施工现场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节水公益广告
企业用地节地评价探讨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家庭成员合葬少占地可奖补
节水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