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让数学课堂充满灵性

2023-09-23 12:04镇蓓蓓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7期
关键词:灵性对话数学教学

镇蓓蓓

[摘 要]对话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能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思维碰撞,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在“生活与百分数”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搭建有效的对话平台等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探究的深入,让数学课堂活力四射。

[关键词]对话;数学教学;灵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1-0018-03

有效的对话能让课堂中的师生交往、生生互动变得更有情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自然顺畅。教师注重课堂对话的引领与掌控,搭建有利于教学的对话平台,无疑能加速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促使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支撑和动力。下面以“生活与百分数”的教学为例,谈谈对话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迪作用,以有效促进学生领悟知识、建构概念,让数学课堂更具时代气息和灵性。

一、互动交流,感知利息的意义

存款、取钱对学生而言是比较熟悉的事情,尽管他们很少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但是会在父母的实际操作中有所认识。利息是存款所产生的附加利润,六年级的学生对此是有所耳闻的,甚至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基于此,笔者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感知利息的意义,让学生走进生活理解银行存款的知识,进而在互动对话中实现认知的升华,促进学生认知的有效建构。

师:同学们周末到银行开展的调查活动进行得怎么样了?

生1:各个银行的存款规则不是完全一致的,特别是大额存款的待遇是不同的。

师:不错!一般人存款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2:通过存款能够获得一些利息。

生3:利息就是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会根据存款的多少、存款时间的长短等进行结算,会给客户一些本金以外的收益。

师:银行结算中的大部分常识,你都知道,真不错!那什么是本金呢?存款时间是指什么呢?还需要知道什么才能得到利息呢?

生4:本金就是客户存入银行的钱,存款时间就是指客户把钱存入银行后的时间,这个区别还是挺大的。这是我收集到的信息:活期存款0.35%,三个月1.10%,半年1.30%,一年1.50%,二年2.10%,三年2.75%……

生5:这个我也了解过,它叫作利率,是计算利息的重要信息。

师:可以把你了解到的存款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同时,说说你对利息的了解。

生6:李阿姨准备存入农业银行5万元,计划存期1年,到期后能够获得的利息是多少元?

生7:5万元是本金,存钱1年就是存款时间,要计算利息得先查找相应的利率,再用“本金×利率×存款时间”这个公式计算出这笔存款的利息。

……

利息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因此,教学“生活与百分数”时,教师要关注课前学习信息的搜集与整理,通过课堂对话拓展学生的学习视角,让他们了解更多有关利息的信息。上述教学,笔者让学生反馈自己课外调查的情况,使学生在课堂对话中逐渐感悟存款的实际价值,并纳入到探究的范围中。学生通过互动交流、相互评价,不仅知晓了利息计算的相关要素,能够计算出利息,而且能进行较为理性的分析,总结出影响利息的主要因素,对利息的学习和理解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这样还能加深学生对生活与百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精细计算、合理理财的意识。

二、互动反馈,感知纳税的意义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引导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了解纳税的意义是极具深远意义的事情。基于此,教师围绕税收这一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从学生的社会實践调查活动入手,引导他们展开相应的对话,使学生深入探究纳税的有关知识,培养他们的纳税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积极对话,让他们的学习更有深度,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自然顺畅、更有灵性。

师: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你对它有哪些方面的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好像所有的商品都要缴纳营业税。

生2:买房要交个税,还有交易税,有的还要交个人所得税。

生3:买汽车有车辆购置税。

师:非常不错!纳税中还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知道吗?

生4:车辆购置税一般是车价的10%。

生5:个税一般是指超过5000元的部分的3%、5%,有时候会更多。

师:你能提出纳税方面的问题来考考大家吗?

生6:小明家新买了一套商品房,房价是240万元,应缴纳个税5%、交易税2%、契税1.5%。请问:小明家一共要支付多少万元?

生7:小明家买房需要缴纳3种税,可以这样计算:240×5%+240×2%+240×1.5%+240。

生8:梨花家新买了一辆小轿车,一共支付了35.75万元。你知道她家支付的车辆购置税是多少万元吗?

生9:车辆购置税是10%,题目说购车总价是35.75万元,那就是车价的1+10%,列式计算为35.75÷(1+10%)=32.5(万元),纳税为35.75-32.5=3.25(万元)。

……

上述教学,笔者设计了两大板块内容:一是信息收集与反馈;二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这样设置旨在让学生在社会调查活动中收集纳税的相关信息,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纳税知识的了解,增强他们的纳税意识,促进他们对生活与百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百分数的知识去解决纳税中的数学问题。

在信息采集和应用环节,笔者着力搭建平等的对话平台,一方面,让学生汇报自己了解到的纳税信息,如购置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契税等,拓展学生有关纳税的基本常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纳税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设计问题,考查他们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科学地解读纳税问题,更好建构纳税认知。通过这样的互动对话,让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互动展示,感悟折扣的意义

折扣现象可谓铺天盖地,特别是在商场、店庆等活动中。对此,学生是有一定认识和经验的,但是他们没有真正关注或研究过。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以互动展示这一平台,让学生对折扣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了解,更加清楚地理解折扣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互动对话,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百分数的作用,较好地建立折扣认知,明白折扣的意义。

师:从屏幕的画面中,你能得到怎样的数学信息呢?

生1:这是兴庆商场10周年店庆,珠宝类商品七折出售,服装类商品六折起,家电类商品一律八八折……

师:课前进行了有关折扣方面的调查研究活动,结合这个画面,你有哪些认识呢?

生2:苏果超市早上的蔬菜一般是七折出售,晚上的面点六折出售。

……

师:很好!那你们能用这些信息编写一组数学问题吗?

生3:黎明准备在兴庆商场10周年店庆期间买一个钻戒,原价12000元,现在可以节省多少元?

生4:钻戒属于珠宝类商品,打七折出售,就是原价的70%,节省了1-70%,所以可以节省12000×(1-70%)=3600(元)。

生5:王宁宁家购买了一台冰箱,原价4500元,实际付出了多少元?

生6:家电类商品一律八八折,即原价的88%,所以实际付出了4500×88%=3960(元)。

生7:昨天晚上,妈妈在苏果超市买了一组面包,实际付出27元。妈妈这次比原价少付多少元?

生8:苏果超市的面点是六折出售,即原价的60%,那么原价是27÷60%=45(元),比原价少付45-27=18(元)。

……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折扣问题同样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如店庆活动打折、销售过程让利等。为此,在折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并通过深入分析与思考,帮助他们积累有关折扣的数学活动经验。

上述教学,笔者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折扣、理解折扣和应用折扣,使学生在折扣学习中更好地建构百分数的认知。首先,组织观看动画片,突出商场店庆中的打折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百分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次,以课前的社会调查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反馈,让他们进行必要的对话交流,分享收集到的折扣信息及其用途。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能助推学生对百分数的探究和应用。最后,利用调查到的信息编写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实践体验,感悟百分率應用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因此,在“百分数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对话与思考中更有效地梳理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形成整体性的百分数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师:今天大家的表现非常不错!这里是一组学习情况的反馈,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丁丁回答8次,答对6次;红红回答正确4次,答错1次;彤彤回答……问题是,他们每个人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是多少呢?

生2:正确率是回答正确的次数与总次数之间的比。

生3:丁丁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是6÷8=0.75=75%,红红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是4÷1=4=400%。

生4:生3回答的前一部分是对的,后一部分是错误的。

师: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4:因为正确率是答对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而1是红红答错的次数,并不是总次数,所以是错误的。

生5: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明白总次数是答错的与答对的次数之和。

生6:彤彤回答的正确率是80%,她回答错误的次数是2次,那回答对的次数是多少次呢?这个问题不太好解决,因为80%与2次好像不是对应关系。

生7:你这个分析是对的!应该先找出错误率,再去思考。

生8:有点儿明白了。正确率是80%,那么错误率应该是20%,它们合起来应该是100%。

……

实践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发展他们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在“百分数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特别是感悟百分率应用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探究百分数的知识,巩固百分数的认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教学,笔者以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解读信息,思考与分析其中的问题。这样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源于生活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探究生活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上升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的立足点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百分数与生活”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教师引导学生对话教师、对话同伴、对话文本,能帮助他们在对话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对话是思想交互、情感交融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思考课堂对话内容,精心打磨课堂对话细节,促进学生探究的深入,以达成数学教学事半功倍之效。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把握对话的设计,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搭建对话平台,引导学生对话教师、对话同伴、对话文本,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最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春霞.小学数学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应然之道[J].教书育人,2019(34):40.

[2] 蔡晓燕.对话教学:活力课堂的应然之路:探微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有效对话的途径与方法[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7):7.

[3] 郑亮彬.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对话式教学的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21(20):22-24.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灵性对话数学教学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