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2023-09-23 18:11陈武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核心素养

陈武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各环节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课程育人功能。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 课程思政 核心素养

课程思政是一种以育人为核心目标的整体课程观。小学信息科技作为一门正式独立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如何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如何发掘信息科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这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以有趣而生动的方式传授知识技能并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内容,以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笔者对在学科中渗透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下是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在教学设计中渗透课程思政

教师在教学设计起始阶段就要考虑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中,科学合理地融入学习内容、教学方式、传授方法等,以保证学科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的有机统一,为实施课程思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思政教育应当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才能迈好课程思政的第一步。比如,打字练习,笔者在课前5分钟的打字练习设计中给学生提供关于朱德的扁担、半床棉被、开国大典等内容。学生在打字的过程中对党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在无形中也是对学生进行革命精神教育。对演示文稿的设计,笔者更多围绕中国传统节日、成语故事等图文并茂、喜闻乐见的故事来吸引学生;而网络知识板块则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信息科技发展的现状,如我国超级计算机、5G发展等,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二)深挖身边的课程思政元素

教材注重的是普遍性,学生更容易接受身边的课程思政元素。如针对三年级绘画主题,教师可以请学生说说最喜欢学校的什么活动。有的学生会说运动会,有的学生會说艺术节,等等。教师可就此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学校的热爱。

(三)深挖学科发展中的思政元素

教师要让学生及时感受信息科技给社会带来的变化,从中发掘思政元素,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认识以及共鸣,让学生明白独立自主发展信息科技的重要意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无论立足课本对素材进行深挖,还是从身边及科技发展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发掘,教师都需要心中有学科、心中有思政,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融会贯通。

二、在课堂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

将所发掘的思政教育元素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践行课程思政的重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艺术性。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深化过程、多元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产生思维碰撞与情感共鸣,从而达成对学生积极的价值导向目标。

(一)创设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信息科技课堂上创设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情境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教育。信息科技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有趣、有意义、有价值的情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情境的创设要紧贴学生的兴趣点

从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出发,才能够创设出吸引学生的情境。如四年级“设置动画效果”一课,笔者在课始就创设“森林里开动物运动会”的情境,首先抓住学生的眼球,然后引出“龟兔赛跑”的具体情节,让学生猜测这次谁能跑赢,并且说说理由。学生的兴趣立刻被点燃,他们根据自己猜测的情节来设置动画效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又一次感受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要脚踏实地,不能中途放弃,才能有一个好结果。

2.情境的创设要结合生活实际

在构建课堂情境时,教师要注重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与思政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学习“网络文明小公民”时,笔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小明同学在使用电脑时,突然看到一条信息——“恭喜你中奖了,奖金8万元和一台笔记本电脑,请打开信息并填写详细资料”。然后,笔者提问:“你觉得这个信息是真实的吗?如果填写了会有什么后果?”学生因为在日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立即展开讨论并发表意见。教师可顺势引入病毒和网络诈骗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和责任意识。

(二)深化过程,让课程思政厚植于学科本质

1.在讨论教学中思政

比如,让学生画美丽乡村,笔者首先组织学生讨论,说说美丽乡村是什么样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山是青的,水是绿的。”“树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漂亮的房子。”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已经在脑海里勾勒出来。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要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保护校园及周边的环境,这也是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宣扬。

2.在合作中思政

比如,在四年级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后,笔者开展了主题创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确定主题。有的学生提出家乡的风景名胜、我的校园、我喜欢的小动物、中国传统节日等。教师根据这些主题,分组分配任务,分工协作,在愉悦、融洽的合作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融入了思政教育。

3.在辩论中思政

如讲到“人工智能”一课,笔者首先为学生播放和人工智能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接着抛出问题:“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最终是否可以代替人类?”与此同时,笔者组织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并互相讨论,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对信息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多元评价,完善课程思政效能

教学评价在落实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等做出全面的、个性化的评价,体现教育评价的思政功能。

例如,在五年级Scratch动画制作的学习中,教师结合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动画制作,开展青少年党史教育活动,弘扬革命精神。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主要任务有三个:自主完成“长征”的动画、故事创编以及上传作品评价。学习任务单上需要学生自我评价:完成以上学习,你获得了( )颗★;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可得1颗★);在小组学习中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可得1颗★);回答老师或者同学的问题(可得1颗★);作品展示交流(可得1颗★)。你本节课共获得( )颗★。

备注:达到8颗★,说明顺利完成本课学习任务;达到10颗★,说明表现很棒;达到12颗★,说明表现非常棒。

这个评价不仅定位于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基本技能,还是基于自主、合作、交流等对学生良好品质的深刻发掘,进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信息素养以及思政目标的整体实现。

三、在实践活动中拓展课程思政

将需要传授给学生的思政要素与学生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就是要坚持将育人要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做人的道理,学习做事的方法,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教师的自身言行

布鲁纳说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因此,信息科技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还要以身作则,通过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如要求学生穿上鞋套才能进机房,那么,教师也应该做到;要培养学生使用电脑的好习惯,教师就必须以自身正确使用电脑的习惯作为引导,把电脑中的文档与软件分类存放,使电脑桌面保持整洁,不违规使用盗版软件,等等。

(二)基于项目的实践活动

构建合理的小学信息科技课程项目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动手操作技能,发展其问题解决能力。比如,楹联是学校的特色,因此,笔者布置了楹联中的廉洁文化的项目实践活动。为了完成这个实践活动,学生就要上网收集相关的楹联信息资料,并且研究楹联中的廉洁文化的背景和含义,再制作成演示文稿或者电子小报进行展示交流。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同时,这也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

(三)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

新课标倡导学生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識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新课标要求设置过程与控制系统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例如,在洗漱过程中,热水器里的水降到一定温度就会自动加热,这个过程就体现了通过反馈实现的过程与控制。由此,教师引出搭建简易的小型开关系统,可以通过实物实现,也可以模拟连接组建。本主题综合运用信息科技、科学、数学等知识,强调将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统整,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渗透了节约和科学用水的思政教育。

总之,信息科技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被新课标赋予了更为重大的使命。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教师应当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要求,结合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使用有效策略,深入贯彻并科学地实施课堂思政教育,将价值引导、知识技能和素质教育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陆丽竹.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渗透“课程思政”内容的探索与分析——以粤教版和浙教版为例[D].锦州: 渤海大学,2021.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核心素养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