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问题链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英语教学实践

2023-09-23 18:11胡绮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问题链应用实践思维品质

胡绮瑜

【摘 要】问题链是落实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实例,探讨如何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问题链,以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思维品质 问题链 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 迁移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提问随意化、模式化、碎片化,缺乏内在关联性和逻辑性,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果课堂提问能够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有关联的、有逻辑的问题链,将对学生理解语篇和发展思维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以牛津英语(深圳版)语篇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问题链,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学习理解类问题链,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学习理解类问题是学生通过听、看、读等语言输入方式理解文本内容而回答的问题。教师通常运用学习理解类问题就文本基本信息或篇章大意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在设计学习理解类问题链时,教师通常使用“5W1H”(Who、When、Where、What、Why、How)等疑问词引导的疑问句来提问,形成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关联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听录音、看视频、阅读文本等方式获取信息,梳理文章脉络,并根据问题链画出概念图,将文本内容的逻辑关系通过图表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促使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并支持学生的语用输出。

以牛津英语(深圳版)六年级上册Unit 2 My summer holiday为例,该语篇介绍了Alice、Peter和Jill三个人的暑假情况,内容涉及时间(when)、人物(who)、地点(where)、事件(what)、出行方式(how to go)和感受(how to feel)。为梳理文本脉络,构建语用输出的逻辑框架,在学生观察并认识了人物Alice之后,教师利用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获取语篇关键信息。

T(Q1):Where did Alice go?

T(Q2):When did Alice go there?

学生听一遍录音,找出人物度假地点是Beijing,出行时间为August,从而初步感知文本内容,走进本课的具体话题summer holiday。

T(Q3):How did Alice go?

T(Q4):What did Alice do?

在找出度假地点为Beijing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猜测Alice 的出行方式和度假内容,带着检验答案准确性的任务再次走进文本,获取相关信息。

T(Q5):How did Alice feel?

学生通读文本,体会人物情感。以此类推,根据where、when、how、what等要素,找出Peter’s and Jill’s summer holiday的相关信息,梳理后形成表格(见表1)。

教师以学习理解类问题引起学生的感知与注意,引导学生从语篇中获取关键信息,再通过梳理零散信息,厘清文本逻辑结构,感知并理解语篇所承载的意义,为后续的应用实践做好铺垫。

二、应用实践类问题链,发展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自我意识作用的结果,其表现为学生能就某一观点发表看法、说明理由、交流感受。应用实践类问题链主要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学习活动的一系列问题设计。为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教师经常使用Why、How等问句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推测与判断,找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信息,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

牛津英语(深圳版)教材的话题内容丰富,从自然科技到文学艺术,从环境保护到人文关怀,为学生发展认知能力提供了素材支撑。比如,六年级下册Unit 2 Changes in our lives的单元话题是生活中的变化,其中Read a story板块通过故事“The happy farmer and his wife”表达了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为什么教材编者在“改变”的话题下安排了一则“拒绝改变”的故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关注表层信息,更要重视文本内涵,深入挖掘文本的主旨思想,关注语言学习对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与学生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信息。师生对话如下:

T(Q1):Who are in the story?

Ss: A farmer,his wife and a fairy.(学生记忆事实)

T(Q2):Where did the farmer and his wife live?

Ss: They lived in a small,old house.(学生记忆事实)

T: A small,old house. So they were...

Ss: They were poor. (學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推断)

T(Q3): A fairy visited them and would like to give them three wishes to change their poor life. Why didn’t they take the wishes?

Ss: They were poor but happy. Their house was small and old, but it’s warm and nice.(学生判断、分析和应用文本信息,佐证自己的观点)

在本案例中,前两个问题涉及事实的记忆,学生可以直接从文本中提取信息作答,第三个问题需要学生联系故事内容进行分析,并应用文本信息,佐证其观点。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应用实践类问题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描述、分析与运用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迁移创新类问题链,发展思维的创新性

思维的创新性是指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超越常规,重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迁移创新类问题链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一系列问题设计。教师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发展学生的迁移与创新能力。在设计问题时,教师经常用“What do you think of...?”和“If...,what would happen?”等问题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活动,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还是以六年级下册Unit 2 Changes in our lives Read a story板块的故事“The happy farmer and his wife”为例,学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T(Q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armer and his wife?

S1: They didn’t take the gold and big house. They were not greedy.

S2: They were poor but happy. They were easy to feel happy.

S3: They didn’t want to change their lives. They wanted to have a simple life.

这个问题在原来的基础上迈进了一步,需要学生在整体语境中,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掌握的信息去思考,进行角色品格的分析。学生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整合信息,提供支持其观点的证据。

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事件出现的另一种可能性:

T(Q2):What if we look at it in another way? If the farmer took the gold and the big house,what do you think would happen?

S1:If the farmer took the wishes,he would lose a happy life.

T(Q3): Why do you think so?

S1: That’s not their life. They were not ready to live a rich life.

S2: They wouldn’t work hard any more. They would become lazy and unhappy.

S3: Being rich is not always a good thing. They had a poor but happy life. That’s enough.

教师通过提出假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事件的走向,启发学生在面对选择的时候,辩证地看待事物,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去衡量利弊。假设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接下来,教师继续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转换视角,代入农夫的角色。

T(Q4):If you were the farmer,what would you do? Change your life or not?

S1:I would have some changes. I would like to change my house.

S2: I would like to change my house,too. But not by wish, by working.

S3:I don’t want to change my life by wish,either. I want to be myself. Poor or rich, that’s my own life.

S4:I don’t want to change. I would be lazy if I had a lot of money overnight.

S5:Some gold,a big house and a happy life, I would like to have a happy life. Money is important,but not everything. Money cannot buy happiness. Happines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money.

教師通过一系列迁移创新类问题,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视角出发,让语言学习与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关联,通过角色体验,进行理性评估。无论选择“改变”还是“不变”,都体现了学生思维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理性地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既能使学生学到语言,又能使学生学会做人,还能使学生言之有物,真正做到迁移与创新。

综上所述,英语教育不能局限于语言交流,还应该启发心智。教师应该仔细研读语篇,挖掘文本背后的信息,优化问题设计,带领学生提取核心信息,厘清语篇脉络,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打破思维定式,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从基于语篇到深入语篇再到超越语篇,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推动学生的认知思维从低阶到高阶不断升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杨鸿雁.巧设课堂问题 提升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1(2).

猜你喜欢
问题链应用实践思维品质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心理辅导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高中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法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