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地图:让小学作文有效建构

2023-09-23 18:11唐明珠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

唐明珠

【摘 要】小学生习作缺乏作文脉络,逻辑思维不清晰;想象力缺乏,语言表达形式单一;习作与生活脱离,无法融会贯通。本文分析了学生写作中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探索了可行的解决策略:构建作文地图,丰厚作文表达。

【关键词】作文地图 习作现象 解决策略

小学生习作缺乏作文脉络,逻辑思维不清晰;想象力缺乏,语言表达形式单一;习作与生活脱离,无法融会贯通。而作文地图可以发散思维,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进行辅助创新,作文结构也就更加有序、严谨、逻辑鲜明。因此,我们尝试在作文教学中将作文地图作为重点来加以运用。

一、当下小学习作的“无迹”现象

(一)缺乏作文脉络,逻辑思维不清晰

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大多数小学生表示厌恶甚至害怕写作。而他们写作的最大问题是内容缺乏逻辑性。于是,我们总会看见这样的小学生作文:表达混乱,前后颠倒,内容空洞无物,记流水账,一味地堆砌华丽辞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得不反省自我,重视上面的种种问题,虽然不拒绝语境的变化带来的思维变化,但是需要正确引导。

(二)缺乏语言想象力,语言表达形式单一

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小学生由中年级的片段性、模糊性逐渐过渡到高年级的整体性、清晰性。然而,隨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语言想象力方面应具有的主动性、生动性、丰富性、新颖性、现实性等特质却日益减弱,甚至严重缺失,主要表现为思维程式化、写法成人化、语言网络化。

(三)脱离生活情境,叙述内容不真实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学生习作大多要么无话可写,要么无病呻吟。学生对过去不了解,也没看清楚现实,写作靠虚构,出现很多不真实的内容。

如一篇“最难忘的一件事”的习作中,有学生这样写道:“仲秋时节,到了收获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种下的草莓终于成熟啦!”这个学生认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草莓也是在秋天成熟。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对一些生活常识全然不知,就这样凭空想象,胡编乱造。

可想而知,像这样写作,能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作文吗?

二、作文地图的概念

作文地图到底是什么?其实一篇好文章,就犹如一个优秀的人,它是由 “脑”“心”“骨”“肉”“衣”这五个部分组成的。

(一)“脑”是思想,文字是思想的载体

写作的本质是输出思想,文章不能空洞如流水账,所写内容多少要反映出自己的思考或三观,因此我们奉行的原则是“无干货,不写作”,所以每一篇习作都要搜肠刮肚,进行深度思考。

(二)“心”是要有同理心,从读者利益出发

首先,要给读者阅读的理由,如“标题怎么写”,要用心思考“我能为你解决什么”,传递出读者利益,以及解决“我为什么要看”的问题。其次,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讲什么,“多说白话,少说术语”。同时文章要立意明确,做到最基本的“结论先行,结尾呼应”。最后,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保持积极和有活力的语言。

(三)“骨”是要有逻辑性,这是文章的基础

写作内容要符合“上层概括下层,下层支撑上层,同层顺序递进”的金字塔结构规律。具体可以参考“论证类比法”——结论先行、以下证上、归类分组、逻辑递增,以及“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四)“肉”是要有素材,能佐证文章的观点

素材能让文章更圆润饱满,比如举例子,举例引证,更容易被接纳,令人信服;列数据,用数据说明问题,让事实胜于雄辩;修辞手法,如象征、夸张、拟人、比较、设问、双关等,这些都是让文章更生动、有趣、有力的法宝。

(五)“衣”是懂讲故事

讲故事的作用不可小觑,故事可以迎合读者的情绪,找到可以触动他们的点。

二、作文地图,学生习作有效建构的策略探索

(一)构建写作地图,理清脉络

1.思维导图,让想象力看得见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慢慢地从具象逐渐向抽象发展,想象创造性也不断增强。作文地图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易于理解的层次结构将故事发展过程展现出来,这点恰好迎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眼睛和耳朵接收信息,再通过大脑思维的转换以及手的协作生成作文地图,就可以把接收到的信息,用图像和文字相结合的手写记忆储存到脑海中。

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故事新编》要求学生对 《龟兔赛跑》进行想象,编撰新的故事情节。想要快速编撰出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若绘制思维导图这类的作文地图就能快速概括出故事的主要情节。比如选择“乌龟又赢了”这个结局,我们由结局倒推情节,想象会有哪些奇遇,在哪里有奇遇,奇遇之中遇到了谁,又发生了什么,然后筛选出关键事件进行整理,就可以绘制出《故事新编》的作文地图。(见图1)

在作文地图的引领下,学生就可以层层剥开故事的情节,找到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特点或表达故事主题思想的重要情节,然后抓住故事的主干,这样就能理清作文的脉络。

2.框架提纲,让逻辑看得见

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适用,到了高年级,他们更适合用列提纲的方式来构建属于自己的作文地图。设计提纲时要注意五点:①组织材料。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全文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可以副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组织材料。② 确定重点。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内容的主次,并标注明确;将关键部分分好层次,确定好先后顺序,并列出关键部分编写的具体步骤和顺序。③确定开头与结尾。开头和结尾一定要结合作文的主题思想,起到点题和升华中心的作用,所以契合主题是关键。④设计点题。设计出点明主题的时机和具体方式、方法。⑤注意衔接。考虑好段落和段落之间的流畅连接和转换,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并简单地做好标记。

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漫画”老师》,可以这样设计提纲:

主要内容:写老师鼓励“我”竞选班长这件事,体现老师的可亲可爱。

总(开头):总的介绍老师的形象(外貌),写老师给人的印象。(略写)

分(主要内容):老师鼓励“我”竞选班长,在动作、语言、神态上表现出老师的可亲可爱,也可从侧面“我”的感受写出老师的可亲可爱。(详写)

总(结尾):点明中心,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与赞美。(略写)

3.明确立意,让读者利益看得见

作文确定立意其实就是确定主题,新颖而深刻的思想意味着文章应该体现别人没有看到的、表达别人没有想到的,这就强调文章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透过生活的现象,可以“从小事看大”,揭示出能够反映时代风貌的本质问题,同时要让读者感同身受,将同理心發挥到极致。

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一《我的乐园》,它的写作素材就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快乐场景,“小小的乐园”也许在学生的笔下就变成了“在我的乐园我很开心,我的乐园很美丽”,而笔者在教学时旨在让学生由小到大、由有到无、由实到虚,深挖立意。“我的乐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可以是母爱的摇篮、友谊的桥梁、童年的回忆,等等。

要让学生在写作地图中观察、思考、分析、综合,提炼出让读者利益看得见的立意。

(二)凭借写作地图,谋篇布局

1.利用写作地图,整体建构骨架

写作地图的形式将复杂烦琐的内容可视化,根据《故事新编》的方法,很容易总结出构建作文地图的方法:找到主要人物或事物,构建具体事件情节,体现作文中心。而列提纲的方式则更加注重对文章从头至尾的逻辑架构,关键是找到中心事件或主要事物后如何谋篇布局。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二《我的奇思妙想》为例,利用写作地图和列提纲可以快速建构整体作文骨架。(见图2)

2.利用写作地图,丰厚细节

写作地图为学生写作提供了阶梯式的辅助,学生能快速进入习作状态。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小学生拥有最纯粹的童真,所以他们的想象也会天马行空、丰富至极,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使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平时的课文和古诗词教学中,笔者往往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教材和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意境。在作文教学中,也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不要直白地表达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

比如,学生可以赋予动植物以人的动作、神态、语言,让它们拥有人的个性,这样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受到学生与动植物之间的深厚感情,感受到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学生写鲜花,往往不是写“鲜花五颜六色”,而是想象鲜花是美丽的舞者,花瓣是它鲜艳的裙子,花枝随风摆动,是舞出优美的舞姿。这样的作文就非常生动。

3.利用写作地图,提升思想灵魂

作文具有社会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即我们常说的“做人”和“作文”。正因为如此,学生的作文不能浮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深挖其本质内涵。其根本途径是从生活经验中思考,关注生活,书写个人生活经验,这就要求在构建写作地图时关注生活和生活经验。

笔者探寻当下小学习作的“无迹”现象,确实发现了小学习作的许多问题,故而笔者竭力寻找一种能够很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作文地图便是其中一种方法。在小学习作的道路上,作文地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正确地使用作文地图,笔者更是层层剖析,从理清脉络、谋篇布局、立足语文实践等方面一步步来实现作文地图的策略探索。让我们在小学作文教学的道路上,获得新的体悟。作文地图用形象可视的方式标记了学生作文的路径,学生按照这样的地图行走,也必将找到作文的前行之路。

【参考文献】

谢玉雄.金字塔原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及其解决对策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处理好四对关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科研项目申报书撰写中的“难点”解决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处理策略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