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优化策略

2023-09-25 21:47张慧
天津教育·上 2023年8期
关键词:电子表格实效性信息技术

张慧

随着信息与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时代并存着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已然成为当前社会竞争与人才需求的必备技术之一。教育的发展应当跟随时代的脚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新教育理念,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方略的桎梏,不少教师依然在实践过程中固守成规,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基于此,作为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者,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设计与创新信息技术课程,在帮助学生落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优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意义及优势

(一)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自主性难以得到保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应当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在实处,真正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正好与这一教育目标不谋而合。首先,实效性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拥有更多自由探究与深入思考的空间,而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而学习。其次,实效性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为自己所用,给了学生自主探究与灵活应用的知识保障。

(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雪花,自然也不会有相同的两个学生。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思維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先天的差异。作为教师,应当理解这种差异,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最大的进步。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以班级整体的进度与学情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标准,忽略了优等生与学困生两个群体的学习状态,导致学优生学有余力,学困生跟不上班级整体步调。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要求教师关注班级成员的层次性,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尽己所能地向前奔跑,真正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顺应了当前的人才需求趋势,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优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路径

(一)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眼界

在当前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周期性短,呈现出不断开拓创新的模式。然而,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受制于教材,并没有及时革新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致使教学活动与时代脱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成果不佳、实效性不高。基于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立足于当下,摆脱教材的桎梏,将教材内容与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形势相结合,达到开阔学生眼界的目的。只有当学生的眼光放长远、格局放大,才能真正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感受到其深刻的意义与魅力所在,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当前的现实性问题相结合,推动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以“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教学为例。在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之前,教师应当做好课前导入,让学生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应用成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当今国际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国防科技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成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自主上网搜索相关的信息技术资讯,既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全面了解,又能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能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

又如,在七年级上册“电子表格EXCEL”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电子表格EXCEL应用的价值与广泛性,帮助学生感受到这一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电子表格EXCEL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EXCEL的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格、编辑表格、填充数据等。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如函数应用、数据排序、分类汇总等。首先,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EXCEL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电子表格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电子表格EXCEL解决现实问题,如运用所学内容制作“文艺演出得分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并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课堂内容,讲解数据处理功能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二)优化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兴趣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当前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策略,具有突出的教学成效,也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重要路径之一。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解基础的概念知识及操作方法之前,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教学任务,并且让学生基于教学任务展开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策略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一板一眼、缺乏创新的任务设计,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行学习,激发其求知欲望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的良好习惯,对教学成果的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任务设计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具体生活,尽可能让任务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将生活化的学习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驱动力。这种任务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推动教学成效性的切实发展。其次,教师应当立足于教学任务与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与综合分析,既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知识要点,又要理清教材的知识脉络。在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每一个知识要点都在任务设计中得以充分体现,让学生能够通过完成教学任务灵活地掌握所有知识点。最后,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让教学任务有挑战性和层次性,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一方面,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略高于学生认知水平又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应当设计梯度性的任务,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活动,让教学任务的设计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七年级下册“flash动画制作和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的教学为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flash动画制作和语言程序设计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技术和动画制作技能。在开始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先介绍计算机编程技术和flash动画制作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这两个领域有初步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首先,教师讲解一些基本操作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并向学生展示一些比较经典的flash动画作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动画作品,提高实践能力。最后,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回顾课程所学内容,让学生对这两个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任务设计中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更广阔的空间,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创设教学情境,理论实践结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既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实践操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理论的枯燥与应用的复杂都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学习阻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夯实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与操作步骤融入一个又一个具体化和生活化的案例中,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深入思考、积极探究。

以“网页制作”的教学为例,这一部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教学内容琐碎,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真正吸收所学知识,只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导致教学成果不理想。基于此,教师可以以班级介绍网页的制作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教师的讲解操作。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课余时间制作自己感兴趣的网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与用途,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又如,在八年级上册“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教学中,打开photoshop软件后,界面上会显示一些基本的工具和选项,如图像尺寸、图片格式、滤镜、画笔等。在进行具体的操作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工具应用和操作方法,如创建新图层、调整图层样式、填充颜色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或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接下来,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进入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在网上下载一些图片或制作一个电子相册,然后让学生自行探索和实践操作 photoshop软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逐步完成各种任务,如添加文字、调整色调、去除瑕疵等。同时,教师应该及时跟进教学进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photoshop图像处理技能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进行小组合作,促进探究开展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多、课时少、难度大,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度较快,致使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疑问。应用操作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学生看似听懂了课,但在操作环节不知该如何下手,经常需要向教師提问,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首先,在学习小组构建工作中,教师应当秉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确保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整体水平相近,而组内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征有所不同,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其次,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让组内的学优生帮助组内的学困生展开学习活动,营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再次,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都积极参与,遵循“责任到人”的原则,避免学优生“掌管大局”,学困生“旁观”的情况出现。最后,无论是在教学活动还是在实践环节,教师都应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以八年级下册“开源硬件”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展示和介绍开源硬件的相关知识,如micro:bit、掌控板、Arduino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其次,教师开展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开源硬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项目来引导学生参与,如设计无线报警器、搭建救援机器人、搭建巡逻机器人等,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应用开源硬件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优化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性成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实效性提升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意义,并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任务、创设教学情境以及进行小组合作等方式,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兴趣,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思考与探究,让信息技术教学彰显时代性,焕发新光彩。

(宋行军)

猜你喜欢
电子表格实效性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电子表格的自动化检测
电子表格的自动化检测
浅谈电子表格技术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Excel电子表格的体育成绩统计软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