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

2023-09-26 19:40代兰红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教育局
财会学习 2023年9期
关键词:财务部门科室事业单位

代兰红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教育局

引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为了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节约经费支出,对财政资金科学管理,财务管理模式也随着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完善和变更。但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业务内容涉及范围广,相应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因此更需要事业单位能够积极分析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防范财务风险,为事业单位的运营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不重视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存在对预算支出不够重视的问题,由于支出项目繁多,容易出现增量预算,财务报表中支出说明和报表不完善,造成预算支出执行随意性过大。如一项固定资产在2019 年报废处理,但在2020 年仍然出现该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前一年预算金额上增加新项目的支出项目,提高了本年度预算,造成预算支出重复,形成预算支出惯性现象,处理财务数据时将该支出纳入预算支出中。同时,在年终财务报表中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报表支出,但实际执行支出超额部分缺乏对应的报表和证明,出现了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此外,事业单位人员缺乏预算管理意识,管理活动流于形式,虽然编制预算计划但执行过程中缺乏约束力,影响预算管理成果。

(二)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财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人员对于其他部门业务了解不深入,更缺乏对部门岗位的说明,造成财务人员财务管理工作脱离实际。领导层和财务部门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领导层未能充分掌握财务管理相关数据和信息,造成领导层决策未能获得财务数据的支持,出现了偏差。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也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没有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管,信息公开程度低,相应增加了财务审计的难度。

(三)管理技术落后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技术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技术不科学、资产管理不规范上。一方面,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随意性大,对于财务凭证的管理也相对随意,如职工外派学习产生的差旅费用,缺乏车票和住宿的凭证,也缺乏对应的说明;采购批准文件上,缺少负责人签字。如果这部分款项存在问题,找到对应的责任人十分困难,不规范管理增加了问责难度[1]。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用的财务核算技术相对落后,很多财务核算仍然采取传统工作方式,信息化水平不高。同时部分财务人员未能适应新修订的会计制度,如工作中没能区分财政项目补助以及其他项目补助结转的差异,无法灵活应用权责发生制以及收付实现制等,都会影响到财务管理的成果。

(四)财务评估准确性不高

事业单位财务评估工作是为了总结财务管理的效果,对后续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财务评估准确性关系到对财务管理的评价,更是上级机关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但很多事业单位存在财务评估指标不完善,忽略了财务评估的真实性。如选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以及改进建议等感性化指标,极容易受到评价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影响财务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五)风险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主要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由于这一特征也影响到财务部门、领导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控意识较弱,对财务风险缺乏事前控制,只能财务事后补救,同样的财务风险问题可能重复出现。事业单位内部缺乏风险管控人员,由于领导人员未能认识到风险防控的重要价值,缺乏风险管理人员,更没有展开风险评估,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和风险防范。

(六)内部控制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管理将重点放在主要业务上,忽略了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由于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影响财务管理成果。首先,在预算管理上,预算编制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参与度低,财务部门无法充分掌握事业单位预算需求,预算编制脱离实际。编制时主要根据以往经验,结合当年工作计划予以调整,并未考虑到往年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预算编制无法反馈真实情况[2]。其次,在采购管理上,事业单位主要由办公室负责采购,缺乏专业的采购人员和采购流程,使得预算管理和采购规范性脱离控制。采购工作大多为物品损坏或短缺后才开展采购工作,缺乏前瞻性,再加上采购周期长,物品缺失将影响到事业单位工作效率。最后,在资产管理上,一方面,由于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当,不当操作可能增加设备故障,缺乏定期维护管理,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缺乏,没有充分利用固定资产,也存在一定资源浪费问题,有待优化。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策略

(一)建立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建立预算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的约束和激励价值,推动事业单位实现降本增效。事业单位应采取全口径预算方法,将预算编制扩大至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部门和个人身上,保证预算计划中类、款、项清晰。结合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往年资金使用情况,合理调整预算资金,能够对各个部门起到约束作用。执行预算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按照年度使用计划进一步细化,细化至季度和月度,经过财务等人员审核后才能遵照执行。根据各个部门组织结构、业务任务以及科室责任,将预算控制指标进一步细化,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成为职工考核指标,和职工绩效奖金、评优评先相挂钩。后续执行期间,如需追加或者缩减预算,都需要经过规范的报告说明才能进行调整。

(二)搭建财务信息公开平台

首先,事业单位受到财政部门监管,应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事业单位,重视对公益性事业单位提供对应的财政补助,关注考核事业单位社会责任、效益以及公众满意度。综合评价事业单位的业绩,保证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关注成本利用率等指标,强调降本增效。审计单位需要保持独立监督作用,重点开展财务评价,着重于发现伪造凭证、虚假报账、私用公款等违规违法行为,并按照法律规定严肃处理[3]。经过科学审计方法能够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对财务管理工作完善提供宝贵意见。其次,事业单位也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利用政府官网、事业单位官网等官方平台,对事业单位财政数据进行公开,需要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保证财务数据公开透明,接受全体社会公众的监督,社会公众能够通过信息公开平台了解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行使监督权利。最后,事业单位也需要借助于信息公开平台接受内部的监督,事业单位可着手建立档案信息库,对不同项目、不同时间段财务数据进行储存,财务数据可以为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基础,方便于财务运行状况分析。非涉密财务信息均可在信息公开平台上公开,内部职工能够随时查阅,更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事业单位应根据需要着手建立内部审计队伍,招聘专业学历背景的审计人员,负责对内部财务情况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保持独立工作,不受财务部门约束,进行动态化审计工作,不断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

(三)改进财务管理技术

事业单位应当不断改进财务管理技术,财务管理积极引进金蝶、用友等财务处理软件,用于支持统收统支制度以及集中支付制度。借助于信息技术更全面统计财务数据,能够让财务管理覆盖至事业单位各个业务环节中,更全面地开展资金审批和管理工作。根据事业单位的需求,积极推动财务处理软件的开发和功能的完善,联络软件开发方设计定制化功能,辅助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4]。同时要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定期参与培训深入学习。可以通过和高校、财政机构取得合作,支持财务人员到高校或者其他机构中进行深造学习,不断提高更新财务知识和理念,学习财务管理经验。事业单位也需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大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经验,引入先进财务数据分析技术和方法,开展动态化财务数据分析,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另外,事业单位要对财务审批程序进行优化,要求每项财政支出都需要得到财务人员、领导层等相关人员的签字审批,每一笔支出都受到多方监督和审核,严格控制资金审批额度,保证每一笔支出都能得到控制和约束。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不同岗位的职工,也需要进行周期性轮岗,通过轮岗方式帮助职工熟悉其他岗位的职责,了解不同科室的业务内容,通过加强业务了解,帮助其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四)创新财务评估制度

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开展财务评估工作,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应着手建立财务评估制度,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践设定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从上述几个方面评估财务管理工作,了解某一阶段财务管理工作成果。通过对财务管理成果的评估,形成阶段性财务报告,帮助财务部门和领导层及时掌握财务管理的不足,在后续工作中作出对应调整。事业单位需要结合效能考核和过程考核模式,对事业单位管理和业务展开全面考核,确保每个环节可控可管理,更有利于风险的管控,支持事业单位的规范化运行。结合考核结果和财务评估结果,梳理事业单位业务和财务管理的问题,进行协同调整,精准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为了让事业单位风险防范能力有所提高,应当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识别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并及时实施风险防范。由领导层发布风险评估年度计划,风险评估小组制定评估及应对计划,组织各个部门识别风险点,风险评估小组负责进行财务风险点的检查,评估风险点是否准确,应对措施是否合理,对各个部门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提交给领导人员审核。经过领导审批后,由风险评估小组负责部署实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识别需要组织研讨会议,从业务和管理两个层面,自查风险点,组织各科室对不同岗位、本职工作展开自查。经过风险评估,小组能够充分了解各个科室搜集汇总的财务风险,寻找管控风险的应对措施。事业单位对于风险的控制应采取动态化控制,风险评估小组采取动态风险测评法进行管理,根据业务和管理工作动态,科学识别风险点,及时发现风险变化,并采取对应手段加强风险管理。

(六)开展全面内部控制管理

事业单位需要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地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在预算管理上,事业单位要根据业务和管理内容合理分配财政资金,保证业务工作有序开展。事业单位要建立预算管理体系,要求所有科室参与预算编制,经过会议讨论确定预算指标,经过财务部门、领导层及主管部门或上一级单位的审批后,进入预算执行环节。预算编制应分别编制三年预算规划以及年度预算指标,财务部门按照财政要求组织各科室参与三年预算规划的编制,根据各科室业务计划进行制定,财务部门初步审核后上报给预算管理小组,经过多次调整优化后提交审批,完成三年预算规划并留档保存。年度预算的编制同样需要各科室编制年度预算,设定年度绩效目标,结合各科室开展业务的需求进行编制,完成编制后提交年度预算给财务部门。各个科室提出的新项目,均需要严格依据科学调查结果,编制财务评估报告,经过风险评估和会议讨论后,才能计入预算规划中,以实现事前的预算把控。执行预算管理时,将各科室绩效指标和预算目标相挂钩,保证预算目标无偏离,实现绩效目标的同时严控预算。执行期间事业单位要加强审计监督,审查预算编制是否契合业务实际情况,开展阶段性监督,督促各个科室按照预算计划控制,减少超预算问题的出现。

在采购管理上,应在预算编制范围内,制定采购计划,根据物资使用频率估算采购时间,做好提前采购工作,对当前库存展开实时管理,了解库存情况。采购全过程均通过文件、数据形式记录,进行档案式管理,保证采购工作规范、公开、透明。在资产管理上,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及时展开固定资产折旧计划,避免闲置浪费问题,积极推动固定资产出租计划,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同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制定养护维修计划,及时报废老化、废弃资产,合理调剂设备。对事业单位设备进行责任制管理,明确设备对应责任人,要求责任人落实故障报修、台账管理等工作,保证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展开分析,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存在预算管理意识不强、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管理技术落后、财务评估准确性不高、风险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力度不足的问题。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需要针对上述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成效。需要事业单位建立预算管理制度,积极搭建财务信息公开平台,合理应用财务管理技术,并对财务评估制度进行创新,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事业单位内部展开全面内部控制管理,以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财务部门科室事业单位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