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初探
——以“水循环”教学为例

2023-09-26 10:20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4期
关键词:阜阳市阜阳水循环

白 雪

(阜阳市第三中学 安徽阜阳 23600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尝试更多地运用问题式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问题式教学不是简单地通过问答形式落实知识的学习,而是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各环节的链接,将问题自然贯穿课堂始末,揭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突出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笔者以高中地理“水循环”教学为例进行了问题式教学的初步探讨,以期探索出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一、设计思路

笔者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以探“海”为主题,通过问题设置将水循环的相关内容串联起来。首先导入“城市内涝”这一地理现象,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来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采取的措施。

本节课通过坐城观“海”、析“海”成因、解“海”之困这三个环节实现了将水循环过程及人类活动对水循节影响等知识巧妙链接,步步推进,实现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通过建立新的生活情境“宁夏砂田”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用地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问题式教学案例设计

(一)情境创设

阜阳市位于淮河的支流颍河旁边,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改革开放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阜阳市区每逢雨季就会出现城市内涝,人们把这一现象戏称为“坐城观海”。阜阳城市内涝的问题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还会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如何解决阜阳市的内涝问题呢?

(二)问题设计

本节课围绕如何解决阜阳市的内涝问题来展开,问题链包括“阜阳每年总有一段时间会‘坐城观海’,这些‘海水’是从哪里来的,最终又将流往哪里呢?”“阜阳为什么会看‘海’?”“如何解决阜阳看‘海’的问题?”本节课不仅要求学生联系实际了解水循环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还要学生根据其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基于这一理论,笔者创设情境“宁夏砂田”,促使学生运用已经习得的概念、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办法。

(三)教学目标

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识别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描述水循环的过程,指出水循环的类型,从而分析阜阳城市内涝的成因并寻求解决措施,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坐城观海播放新闻:2018年3月15日,阜阳市暴雨导致部分路段积水严重,给市民出行造成极大不便。承转:阜阳市不是一座临海的城市,但是前几年每年总有一段时间会“坐城观海”。这些“海水”是从哪里来的?最终又将流往哪里呢?展示阜阳市3月14日至17日天气预报图和淮河水系图,并标注阜阳市的位置。提问:1.根据展示的图文资料,追溯阜阳“海水”最终来源地,并说出来“阜”经历。2.在图中寻找阜阳“海水”出“阜”途径、最终归宿。观看新闻,阅读老师展示的图片,独立思考问题并将自己思考的结果书写下来城市内涝是我国常见的城市问题,阜阳看“海”现象学生都深有体会,运用情境更能引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对阜阳“海水”来源和归处的探讨,初步建立对水循环的认识,也培养了读图分析能力。承转:像阜阳“海水”这样从海洋中来又回到了海洋中,正是水的循环运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投影:播放水循环运动过程的动画。明确自主学习任务:1.根据水循环过程动画,画出水循环示意图并标出主要环节。说出水在循环过程中的动力、经历的圈层以及水循环过程中的相态变化。教师对学生绘制的水循环示意图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并对学生回答的水循环的动力、经历的圈层以及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相态变化进行点评。学生根据播放的动画画出水循环示意图并标出主要环节。学生回答问题,水循环过程中经历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水由液态变气态、由气态再变液态或固态。学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加深对水循环的认识。教师查阅学生的绘制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可以知道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和水相态的变化,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循环的分类和概念提问:1.根据水循环过程示意图,依据水循环发生领域的不同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哪几类?2.根据水循环经历的圈层以及主要环节总结水循环的概念。回答:生1:根据水循环发生领域的不同,可以把水循环分成三类,分别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生2:水循环是指自然界中的水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划分水循环的类型以及总结概念,对于水循环类型和概念产生更深的理解。承转: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所学习的水循环知识来分析阜阳为什么会看“海”。

三、总结与反思

(一)承载教学问题的情境设计

“水循环”这一节是属于地理原理课,地理原理课如只讲解知识将十分枯燥。因此笔者依据教学内容再联系学情,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阜城看海”这个真实情境。该情境是来源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大多数学生都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产生共情。“阜城看海”这个情境具有以下特征:从学生生活中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能够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用。阜阳市为什么能看“海”这个问题也比较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笔者通过创设“阜城看海”这个真实情境,来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运用“阜阳的‘海水’从哪里来?”“阜阳的‘海水’最终去往哪里?”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引出水循环的基本原理。这些教学问题是以情境为背景提出的,让学生以真实情境为基础来一步步解决问题,在寻找答案的同时掌握水循环原理,并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呈现教材知识的梯度问题

问题式教学并不是简单地罗列问题,而是以问题为主线串联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从而养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式教学要求教材的知识是通过问题来呈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梯度,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新知。

例如笔者在“水循环”一节中首先提出问题:阜阳的“海”水从哪里来和阜阳的“海”水最终会流往哪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其次让学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绘图的过程当中掌握水循环知识。当学生掌握了水循环的基础知识以后,笔者就开始通过更综合的问题“运用水循环知识来分析阜阳城市内涝的原因”来引导学生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三)落实教学目标的素养培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科学育人的价值体现,包括学生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人地协调观,必要的地理实践力,关键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备的区域分析能力。而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需要把地理核心素养渗透到每一次教学当中,尤其是把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来完成。这样课堂就变成了落实教学目标的主阵地,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而应该重视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体悟,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构建拓展认知结构体系,促进综合思维的训练。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已经获得的水循环知识分析城市看“海”发生的原因和提出解决措施。为此,本节课进行了以下设计:第一,以城市看“海”为背景设计问题,让学生课堂探究,升华知识和能力,感受到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第二,为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真正掌握水循环知识,通过横向迁移分析,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的现实问题或者现象,落实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并引出人类应趋利避害,与水共生,以此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培养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阜阳市阜阳水循环
“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建4个高速公路项目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安徽阜阳市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
关于把阜阳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
太阳能水循环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