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形想象”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2023-09-27 09:21王丹丹
江西教育C 2023年9期
关键词:美术活动幼儿教育

王丹丹

摘   要:幼儿教育阶段是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幼儿可以在已有形状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相连、相似、相对等一系列联想,创造出新形象。“借形想象”是一种依托实际事物展开拓展想象的方法,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本文分析了“借形想象”的形式、意义,以及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开展“借形想象”的策略,进而发展幼儿的美术综合素养。

关键词:“借形想象”   幼儿教育   美术活动

“借形想象”是借助生活中的图形或物体,通过感知、联想、想象而生成一种新的美术创作形式。幼儿阶段是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最活跃的阶段,如当幼儿看到天空中形状各异的云朵时,会根据云朵的形状、姿态联想到各种动物、人物、卡通形象等。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要抓住美术教育的契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兴趣,把生活中常见的资源进行组合、设计,引导学生“借形想象”,开展美术创作活动,从而发展幼儿的美术综合素养。

一、“借形想象”的创作形式

(一)平面创作形式

幼儿阶段的美术平面创作形式主要有线条分割想象、色块拓印想象和符号创意想象。线条分割想象是指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线条穿插、分割或连接各种图案后,运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将图案进行再次创作,形成全新的美术作品的方式。色块拓印想象是指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拓印出丰富的图案,再运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创作出奇思妙想的作品的创作方式。符号创意想象是指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数字、字母、汉字、图标等不同形式的符号,让幼儿通过“借形想象”,创作出创意性的美术作品。三种不同的平面创作形式各有优势,能使幼儿的美术作品变化万千、充满创意。

(二)立体创作形式

在“借形想象”中,立体创作的资源来自生活和自然。立体创作对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与想象力要求较高,“借形想象”的创作方式能让幼儿从生活事物迁移到抽象、立体的美术作品,能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与想象力,使幼儿创作出与生活联系密切,但高于现实生活的美术作品。

二、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开展“借形想象”的意义

(一)促進幼儿美术认知水平的提高

幼儿美术认知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幼儿能更好地认识和辨别色彩、线条、结构等美术专业术语,并能正确认识常规的美术表现技法。“借形想象”能让幼儿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美术知识与技巧,让幼儿从形象化、生活化的美术活动中认识抽象的美术专业术语与技法,提高幼儿的美术认知水平。例如,在鉴赏胡安·米罗的《星空》系列作品时,笔者引导幼儿从直观的线条入手,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星空,欣赏作品中的不同图案传递出来的不同思想与情感。这种生活化的“借形想象”为幼儿打开了一扇绚烂的想象之门,能提高幼儿的美术鉴赏能力。

(二)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对美术创作非常感兴趣,其画作虽然童真、稚嫩,但却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借形想象”能让幼儿无拘无束地想象、大胆地表达,不仅能提升幼儿开展美术创作活动的自信心,还能帮助教师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发掘幼儿的创作潜能。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萝卜鱼”的过程中,笔者创设了“小猫来做客”的情境。首先,将切开的半个胡萝卜作为作画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颜色,用胡萝卜蘸上颜料,拓印出类似小鱼的色块。其次,引导幼儿借助色块进行想象与联想,为小猫变出一盘盘“萝卜鱼”。这种精彩纷呈的美术活动让幼儿特别兴奋,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了美术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变得乐于表达、敢于想象。

三、“借形想象”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一)导入环节情境化,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情境进行课堂导入,不仅能创设生活化、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幼儿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还能赋予教学材料生命,让幼儿充分掌握“借形想象”的技巧,发展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例如,在小班“滴水成画”的美术活动中,笔者以下雨的生活场景导入,引导学生“借形想象”。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下雨的视频,并说:“水宝宝真调皮,落在了小朋友身上,跑到了画纸上,让五颜六色的小精灵们在我们的画纸上跳舞!”这种情境化的导入方式,不仅完成了“借形想象”环节中“形”的提供,还能让学生实现身临其境的思考与想象。

(二)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幼儿的多元想象

“借形想象”倡导通过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激发个体对材料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想象、创造,形成新的形象。教师提供适宜的材料,是引导幼儿开展“借形想象”的基础,能支持幼儿的多元想象,提高幼儿的美术表现能力。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材料,能更有效地激活幼儿已有的经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积木等,满足幼儿剪、拼、贴、画等多种技能的运用,变换出完全不同的形象。例如,“在秋天里”的美术活动中,笔者要求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丝瓜瓤,并投放到班级的“百宝箱”。幼儿拿到丝瓜瓤后,发现有的丝瓜瓤细细长长的,通过粘贴一些辅助材料,就能做成一架飞机;有的丝瓜瓤粗粗短短的,添加眼睛、尾巴就可以变成“小鱼”;有的丝瓜瓤圆圆扁扁的,像小白兔的长耳朵,用橡皮泥做成眼睛,可爱的小兔便跃然而出。

(三)多样化的创作方法,启发幼儿的想象

在“借形想象”的创作活动中,作画的方法是可以选择的,思维的方式是可以变通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借形、借音、借意等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将多个物体串联起来进行想象与创作。这种多样化的创作方法,不仅能发散幼儿的思维,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例如,在大班的美术活动“应急号码”中,笔者利用多种材料与方法,拓宽幼儿“借形想象”的渠道。首先,提出问题:“我们看到110这个号码会想到什么?”大部分幼儿都回答:“会想到警察。”其次,引导学生由数字入手,拓展想象。如提出引导性问题:“提到1你能想到什么呢?”有的幼儿说医院的救护车、抬伤员的医疗担架;有的幼儿说想到消防员救火的云梯等。最后,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散思维,进一步去想象与创造。

总之,“借形想象”是放飞幼儿天性、唤醒幼儿创造力的重要路径。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借形想象”,为幼儿的终身成长插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翅膀,让幼儿在美术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杨梦茹.“借形想象”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探索与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3(1):86-88.

[2]施春苗,张声英,陈帅.用“借形想象”提升幼儿创意表达的能力[J].儿童与健康,2022(9):10-11.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万泉河路幼儿园)

猜你喜欢
美术活动幼儿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能力发展
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