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版家校共育:提升儿童学习力的心育活动新策略

2023-09-27 09:21史培露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习力家校合作创新

史培露

[摘 要] 凝聚家校教育合力,形成家校共育新局面,实现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双方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家庭作为学生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家庭与学校合作共育,助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文章分析了传统家校共育工作,积累经验,拓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解析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新举措。

[关键词] 家校合作;儿童;学习力;心育活动;创新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的有效开展一定离不开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中的教育资源是学校开展教育时可以开发利用的有效资源。凝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形成家校共育的教育新局面,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力量,共同推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长期合作,必须明确家校合作的规律,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剖析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新举措。

一、3.0版与1.0版、2.0版家校合作目标及样态

1.0版家校合作主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实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这个阶段家校合作的主要形式是约家长到校面谈、电话或书面沟通、家访,主要的优势是即时性强、信息互通便捷,但也存在不足,即:只关注成绩,教师反映问题,家长有压力,家校关系紧张。

2.0版家校合作的内容有:学习问题解决、行为习惯培养及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合作形式为约家长到校面谈、电话或书面沟通、家访,其优势是关注学生成长的多方面,沟通渠道多元化,家校联系更紧密。但这种家校合作是基于问题的合作,即出现问题才合作。

3.0版家校合作聚焦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心理,明确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学习力生长的心理支撑。合作的形式有约家长到校面谈、电话或书面沟通、家访、线上交流、家长学堂、家校合作课程、家校合作主题实践活动。这种家校合作要解决的问题更加集中,合作形式多元化,家长参与性强、投入度深,家长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

3.0版家校共育聚焦家长、学生最为关注的学习问题,旨在增强家校共育目标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随着教育环境的日新月异,学生的需求各不相同,家校共育的目标也在更替。3.0版的家校共育基于前两版的合作经验,立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合作形式、共育内容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和实践。

二、3.0版家校合作模式下目标意识的关键点

了解了3.0版家校合作的目标,就要增强家校合作的目标意识,稳健的目标意识能够促使家校互相理解,彼此支持,双方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变多数问题为唯一探究

1.0版家校合作解决孩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合作途径为教师反映学生问题,家长帮助教育、提醒甚至督促学生改变现状,解决问题,提升成绩;2.0版家校合作开始关注孩子在校多方面的表现,除了学习成绩,也开始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心理素质培养,但仍然局限于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实际需求日益增多,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家长与老师疲于应付各种问题,育人压力大,家校关系紧张。

3.0版家校合作基于前两版家校合作模式的得失,结合不同阶段家校合作的真实体验,更结合一些学生不耐挫折的现状,聚焦学生的需求——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改变家校合作零散应变式的状态,将学习健康心理的培养作为家校合作的唯一探究内容。

(二)变解决问题为研究问题

1.0版和2.0版家校合作的共同之处是哪里有问题,就到哪里去合作,以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为合作的前提。3.0版则变被动为主动,家校双方共同学习和研究学生学习困境、学习心理状态、学习规律,研究家校双方可以给予学生的心理支持,以此满足学生学习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家校双方共同学习和研究是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的必经之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便是家校双方的合作;而“利”则是家校双方深度合作的多渠道实施过程。

(三)变你说我做为深度合作

1.0版和2.0版家校合作是解決问题的合作,合作方式是教师说学生的问题,家长配合说出孩子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教师结合学生的在校表现进一步思考分析,然后向家长提出自己的建议、看法。自始至终,教师站在高一层的角度向家长“传授经验”或者“指导方法”。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不利于家校和谐关系的形成,还不能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3.0版家校合作注重家长的主动参与,注重构建平等友好的关系,采用多样化的合作模式,鼓励、引导家长更多地参与,更自信地表达,更积极地提建议,更充分地行动。

3.0版家校合作采用家长学堂、家长沙龙、家长讲坛、家长志愿者、亲子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家长和孩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角,提升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动性,最大化发挥其在家校合作中的正面作用。

(四)3.0版家校合作——变短暂合作为长期共育

在以往的家校共育案例中,家校双方聚焦学生在某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对话,积极作为,以此帮助学生改变;当问题不再出现,家校合作似乎也即时停止。因此,1.0版和2.0版的家校合作体现出了短暂的“密集沟通”这一特点。

3.0版家校合作则在问题出现前,家校双方就讨论目标,共议内容,明晰职责;合作中,家校始终保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的状态,服务于学生;即使某一问题合作后不再出现,3.0版家校合作也会注重对合作过程的反思,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共同探讨合作方案。长期共育是3.0版家校合作的显著特征。

三、3.0版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

3.0版家校合作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为工作基点,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信心,使学生参与、体验和享受学习的过程。学校在开展3.0版家校合作的过程中,也思考了行动的新策略。

创新开展家校合作的策略,离不开家长的深度参与。在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氛围的基础上,开发家校合作课程,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作用。

(一)家长学堂

按照年级成立家长学堂。家长学堂围绕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难点、学习问题、学习心理,带领家长进行系列化的学习。比如:低年级开展“课堂学习知多少”“学习困难在哪里”“我在学习中的小困惑”……组织和引导家长在专家讲座、家校互动、学生倾诉、个案分析等形式中聚焦孩子的学习问题,由彼及此,了解自己孩子学习出现困境的原因,乃至学习过程中潜在的心理障碍。

家长学堂的课程内容还包含心理支持、心理感受、心理作用……这些课程侧重让家长明确学生不同阶段学习中需要的心理支持,建议和指导家长做好准备,以形成主动和学校合作的意识。

(二)家长沙龙

家长之间存在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感悟。开展家长沙龙,给家长提供畅所欲言的表达机会,让家长在思维碰撞中得以深入思考。实践证明,如若引导得当,沙龙氛围营造得好,家长们会纷纷表达自己看法,提出己见,触发思考,深度交流。家长沙龙的主题根据家长学堂的学习内容来定。根据每次家长学堂之后家长们提交的学习感悟,从中选择关注最多的话题,凝炼主题,确定沙龙时间、地点,并邀请感悟深刻的家长发言。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做沙龙主持人,说明主题,引导交流,总结提升。

连续开展的家长沙龙证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有着较为强烈的表达欲望,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着较为深刻的感悟体会,这是引导他们参与3.0版家校合作的重要前提。

(三)家长讲坛

与家长沙龙不同,家长讲坛邀请在家长学堂中表现突出的家长代表进行分享。家长讲坛有面向学生学习主题的内容,也有面向家长的学习心理内容。

面向学生学习主题的内容立足学生,分析家长眼中学生的学习。这类家长讲坛侧重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讲述个体学生的学习故事,表达对学生学习不易的理解,以便学生勇敢向家长或教师表达学习的苦与乐,使用正确的方式排解学习的压迫感,正视学习中的各种困惑,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面向家长的学习心理内容则侧重于对学生学习问题的心理成因分析,家长结合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自己搜集或学习到的心理专业知识,说说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学习心理方面所做的努力。

当然,不是每一种家长讲坛都将在和学校合作的前提下进行。学校将始终关注家长的内在需要,给予家长真诚的建议。

(四)亲子实践活动

想要让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心理状态,还可以开展多元的亲子实践活动,抓住各种活动契机实现家长与孩子的共情,也增进孩子对家长的理解和感恩。

例如,在期中或者期末考试结束后,开展“面对学习成绩,我会……”的活动,请孩子写一写看到自己成绩的第一感受,也请家长录制得知孩子成绩之后的真实表情视频。孩子给家长看的是一封信,家长给孩子看的是一段视频,不管是信还是视频,都在得知成绩后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心理酝酿,表达理智,不那么冲动,多几分理解。

开展“学习大闯关”实践活动,亲子合作体验闯关过程。在“诗词知识知多少”环节中,孩子和家长配合完成飞花令;在计算24点的学习游戏中,孩子和家长分别手拿数字和符号配合出结果;在英语单词对对碰关卡中,学生和家长拼凑单词……学习闯关的实践活动不仅考查了学生阶段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增加了趣味性,还让家长在活动中回忆旧知,和孩子共同学习,再次感受学习的复雜过程。

亲子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发家长对孩子学习过程的思考,增强家长体验,增进家长对孩子学习过程不易的共情,改善亲子关系,让家长以更积极、理智的态度面对孩子的学习。

(五)医教协同

医教协同对心理异常学生家庭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评估与医院的专业诊断相结合,有助于调整家长原有的认知,使有需要的学生获得及时的救助。心理健康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单独沟通,与家长的心理担忧深度共情,肯定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普及医教协同工作的实际意义,给家长具体的指导或建议,助力孩子消除心理异常。

3.0版家校合作的实践活动还包含家长志愿者团队的建立,其作用体现于家长之间的互助交流;还有家长读书交流会,主要是保障家长长期开展学习,形成家长主动持续深入的学习机制。

总之,3.0版家校合作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将其应用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改变以往的单线指导模式,让家长深度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之中,群策群力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改变学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今后,学校还需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并为其提供更多科学的教育建议,通过信息共享、实时沟通等方式获得家长的支持,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助力学生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靖.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3(2):52-54.

[2]牛娟霞.关于家校合作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2(21):131-133.

[3]杨旭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1,59(Z1):78-79.

[4]佟莹.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1(19):19-20.

[5]殷永强.谈谈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下),2017(12):41.

[6]王恒波,王金彬.浅谈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7(45):144.

猜你喜欢
学习力家校合作创新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