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彬精灸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经验※

2023-09-27 22:00谢星宇宁百乐邹婧怡周忆蓉符文彬
河北中医 2023年8期
关键词:阳气教授疾病

谢星宇 宁百乐 邹婧怡 吉 祥 周忆蓉 符文彬△

(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针灸科,广东 深圳 581000;2.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广东 广州 510000)

神经系统疾病是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由于感染、肿瘤、血管病变、外伤、中毒、免疫障碍、变性、遗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和代谢障碍等引起的疾病。目前绝大多数疾病的诊断是通过解剖关系与病因来确定,然而神经系统是人体最精细、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系统,且神经系统疾病还可通过神经末梢与各系统相互联系,使得疾病的种类与数量庞大,但同时神经系统本身各部位又拥有其独特的表现与功能,使得神经系统的诊断更多依靠定位与定性,因当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有限,且神经系统疾病发展为慢性病可能性大,致残率高[1],使得对该类疾病的治疗研究仍是当前热点。

符文彬教授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大针灸科主任,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载,先后师从岭南针灸大家司徒铃教授、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和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在传承经典、名师经验的基础上,符教授创立了“精灸技术”,并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符教授精灸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思路总结如下。

1 中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现状

目前,中医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领域运用广泛,但尚未有系统的治疗方案。刘德柱等[2]运用孙申田教授的腹针理论治疗Meige综合征及卒中后认知障碍效果显著。王博等[3]也观察到薄氏腹针在治疗脑梗死、帕金森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时同样疗效确切。梁晓伦等[4]总结了运用“大接经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发现强调“从阳引阴”及“从阴引阳”的“大接经法”对治疗中风、血管性痴呆、血管神经性头痛均有明显疗效。凌宇等[5]则进一步研究发现,临床上使用“大接经灸法” 可明显改善痴呆、多系统萎缩等疾病症状,李小霞等[6]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了吕英教授运用重剂黄芪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经验,观察到通过重剂黄芪配伍治疗能加快患者功能障碍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中药、针刺、艾灸等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均有不俗的效果。

2 精灸的定义与创新

精灸技术是采用小米粒大小的艾柱置于穴位上燃烧,以此来治疗全身各类疾病的新的灸疗技术。与传统灸法之不同,精灸的使用强调:①艾绒需精细,要求使用的艾绒金黄细软,才能在燃烧时保证热度均匀深透;②艾柱需精巧,大小约为米粒甚至更小,从而使得燃烧时热度集中准确;③在施灸时需取穴精确,在相应腧穴上涂抹万红油保护皮肤,将精小的艾柱放置其上后点燃。施灸后皮肤通常微微透红,可因燃烧时热度集中而出现短暂的温热或灼痛感,少部分患者灸感明显,可有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灸感。通常精灸的壮数精少(1~3壮),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脑出血急性期者慎用,高热炎性疾病或局部疮疡者禁用。

2.1 精灸与其他灸法的比较

2.1.1 与温和灸相比,精灸重于速通 温和灸通过调整艾灸条与接触面的距离和艾灸时间来改变灸量,灸时保持持续而温和的热度,通过热辐射传导热度,可以上下左右移动改变施灸的部位。而精灸施灸时部位固定,点燃艾柱后产生的热度较温和灸迅速且强烈。

温和灸强调温和而持续,此类灸法治疗时间长,温热作用久,施灸部位血管会明显扩张,对需要改善血液循环的疾病有明显的疗效[7]。精灸作用时间虽短,但因施灸时接触皮肤,短时间产生的热量较为集中,对皮肤的神经感受系统刺激更加明显,治疗时可在瞬间产生类似针刺的穿透感,借助神经纤维的传导,精灸通常较温和灸能更快产生灸感,施灸结束后仍可存在长时间的温热,甚至灼痛的灸感。

2.1.2 与麦粒灸相比,精灸重于精准 麦粒灸通常是将大小为5 mm×8 mm的灸粒置于穴位处点燃,通过燃烧时产生的热传导达到治疗目的,这一点与精灸产生治疗效果的原理一致。

但麦粒灸在治疗时往往需要施灸的壮数较多,燃烧时烟雾较大,且疼痛感更为明显,患者不易忍耐,使得灸量不易控制。而精灸采用2 mm×3 mm大小的上尖下平的柱状灸粒,较普通麦粒灸更小,因与皮肤接触面积小,穴位选取更精准,燃烧时产生的灼痛感较麦粒灸轻,燃烧耗时更短,患者更易接受,容易控制灸量,艾柱小而细,使得热力集中、透热迅速,作用部位精准,从而可达到更好的疗效。

3 精灸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效用

3.1 精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

3.1.1 “从阳论治”为治病之本 人体保持阴阳调和是疾病不生的原因,《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而后世医家治疗疾病都从调和阴阳入手。符教授强调,阳气是人生存之本,“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由生长到衰老的过程就是阳气逐渐衰竭的过程,阳气既是人体功能活动的根本,又是维持功能活动的动力,因而在治疗疑难病时,在把握调和阴阳之外,需额外重视“从阳论治”理论的应用。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有言:“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人之神,外则柔和养人之筋。惟开阖失宜,则阳气扰乱,无以养神与筋。”[8]可见人体之神需阳气化生以顾护,人体之筋需阳气温养以调和。清末扶阳学派郑钦安《医理真传》同样明确指出:“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9]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主动,化气周旋全身行濡养、温煦、防御之用,阳气生则人生,阳气衰则人衰,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治病当需从阳论治。

3.1.2 “寓补于通,攻守兼备”为治病之要 精灸的从阳论治并非单纯的补阳、补虚,《医学入门·灸法》曰:“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由此可见,精灸既善补虚温阳,亦可泻热泻实。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已为久病,久病则易虚不受补,虽有阳虚的表现,却又受不得温补之品,精灸与中药不同,艾叶为木,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木焚而成灰,灰聚则可沃土,沃土可生万物,它长于补阳与通阳同时进行,寓补于通,不会“伤阴动血”“滋腻碍胃”,使得攻邪与补虚兼而有之。

3.2 精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

3.2.1 补虚散邪通络 精灸透热迅速,刺激精准,相较普通艾灸体积精小,对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等周围神经性病变,符教授使用精灸时多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配合使用阿是穴,这样能够更准确刺激相应病位,使患处的神经、肌肉产生相应的兴奋、抑制、扩展、收缩等反应,达到减轻局部水肿、改善局部血运、减少炎性反应的效果[10]。符教授认为,顽固性面瘫久病气血已损,过度强调针刺可能使得肌肉得不到良好的恢复,“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此时选用精灸,正是因为其温热、芬芳的特性,在补虚通络祛邪方面有着单纯针刺无法替代的优势[11]。谢碧玉[12]运用符教授的精灸技术,将70例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药物配合普通针刺)及治疗组(基础药物配合普通针刺加精灸)2组,结果显示使用精灸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及疾病治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符教授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而痛,病因则是多由于外邪引起,正如《素问·评热病论》中所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精灸颜面部穴位可通过补虚散邪通络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研究[13]认为,在三叉神经分支所产生的刺激与伤害性刺激在同一条通路传导时,其所产生的冲动在同一通路传导时可抑制疼痛信号的上传,从而产生了镇痛作用,而当在三叉神经分支使用精灸时同样可产生神经冲动,从而达到良好的镇痛作用,同时又避免针刺可能对神经造成损伤,但精灸颜面部时需注意把握灸量,避免造成颜面部皮损。精灸还可以通过刺激相应十二经络的皮部达到治疗的作用,十二皮部是经络最浅表的部位,刺激皮部即可具有调整脏腑的作用,精灸时艾草燃烧产生的甲醇提取物能通过热能输送进施灸部位组织,达到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14]。符教授在治疗带状疱疹及PHN时除考虑局部选穴外,还常使用心俞,《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属火,火邪的致病特点正合PHN的临床表现:红肿灼痛,轻则痒,重则痛[15]。《医学入门·灸法》云:“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灸心俞则可散邪而通络止痛。治疗PHN时,符教授考虑其多由于气血壅滞,不通则痛,《针灸诸则》中言:“不得宣通,以灸温暖之。”符教授选用精灸肝经腧穴,以充实人体正气,故邪外出,调畅气机以达止痛之效。

3.2.2 补阳温中通脉 灸可温阳。寒主收引,符教授认为帕金森病、卒中、多系统萎缩等有肢体关节活动障碍的疾病要从阳论治,通过精灸补阳温中,疏通经脉,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在治疗上,符教授常用背部腧穴,“背为阳,腹为阴”,灸背部五脏俞可以直接调节五脏状态,更可选取督脉腧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领诸阳气,蓄积、调节十二经气血,振奋人体阳气。《难经·二十八难》记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入属于脑。”帕金森病、卒中、多系统萎缩等疾病都与脑有关,《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脑为髓海……缘督脉上升而贯注于脑。”可见督脉的生理、病理功能与病候主治均与脑有着密切的联系。督脉经穴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水平等特点,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再生[16]。同时符教授还配用腹部穴位精灸,缘此类疾病病因复杂,虽疾病归其根本为阳气亏损,但阳气亏损后还伴随着阴阳失调的症状,故多选用引气归元四穴,腹部引气归元属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及背部膀胱经腧穴前后相应,灸任脉穴旨在从阴引阳,以后天养先天,补充人体元阴之气,纠正患者阳虚之症[17]。现代研究也发现,腹部的自主神经丛密集,精灸腹部穴位可以刺激自主神经,调整到达中枢神经的传入冲动,从而达到对机体的动作、行为的影响。王孝慧[18]临床研究发现,精灸结合针刺对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双手动作性或位置性震颤、身体平衡、身体运动的迟缓和减少均有较大改善。张文丽等[19]采用精灸联合针刺治疗多系统萎缩患者12例,治疗前后观察其症状改善情况显示,精灸对语言、吞咽、行走、跌倒、排尿功能、肠道功能、静止性震颤、下肢运动灵活性、身体摇晃、步态有明显改善作用。

3.2.3 固本培元调神 大量研究表明,认知障碍的患者如痴呆患者最具特征的神经生化的改变就是大脑皮质、海马体中乙酰胆碱(Ach)的减少,而实验研究[20-21]证实,灸法可以增加老年大鼠Ach含量及活性,通过调节Ach的代谢,延缓或改善中枢神经衰老状态。此外有研究发现,艾灸干预后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调亡现象减轻[22],为艾灸治疗痴呆提供了有力证据。在改善认知障碍上,符教授认为治疗时要注意沟通任督二脉,从而达到调神之效,同时认知障碍类疾病与脑息息相关,《灵枢·海论》记载:“脑为髓海,其输上在于其盖。”肾主骨生髓,所以在选穴时需同时强调壮肾气以充脑髓,从而达到固本培元调神之效。精灸通常选用鸠尾穴、引气归元四穴(上脘、中脘、气海、关元)、百会穴、命门穴、肾俞、膈俞等,其中百会、引气归元四穴、鸠尾等位于任督二脉上的穴位,灸之可调任督,和阴阳,使脑神安定,灸肾俞、命门则可调肾气而充髓质,同时辨证论治配以相应的五脏俞。研究发现,刺激五脏俞可降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血清中叶酸含量,Hcy对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其升高会大大增加人卒中的风险,叶酸的升高可降低Hcy水平,调整脑叶功能,改善认知障碍[23]。符教授亦认为精灸的早期介入对认知障碍类疾病的改善有很大帮助,但该类疾病病程长,病因复杂,兼症较多,要在辨证基础上,根据患者的表现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动态评估,从而达到较优的治疗效果。

4 小结

符教授临床十分重视灸法的运用,认为艾草属木,木曰曲直,主生发,畅气机,得艾火之助,则可借由温热之力从肌表透达经络,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使得灸法可通过经络调节脏腑与体表肢体,故艾火虽微,人得之则如夺天地之道,侵日月之玄机,非针药之可及,提倡“百病宜灸”“大病宜灸”[24]。

精灸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同其他中医治疗方式一样,都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除辨证施治之外,强调通过补虚散邪通络、补阳温中通脉、固本培元调神的三大治则为临床选穴提供新的方向。同时,精灸也可以协同增进其他针法的疗效,并且因其疼痛较小,患者接受度高,更适合慢病及体质虚弱者使用,目前精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广阔前景,但缺少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今后应重点加强精灸治疗疾病的机制研究,以期为精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更多证据,从而普及临床。

猜你喜欢
阳气教授疾病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刘排教授简介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