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预告下的韩国

2023-09-29 16:04张茜
看世界 2023年17期
关键词:杀人嫌疑人犯罪

张茜

2023年8月3日,韩国京畿道城南市,书岘站的购物广场附近发生无差别袭击事件,警方在事发后封锁现场

接二连三的无差别袭击案背后,韩国网络的杀人预告帖,还在不断涌现。

8月3日,下午6点左右,在韩国京畿道城南市的盆唐区书岘站,一名年轻男子开车冲向人行道,撞伤5人后,又下车进入百货商店一楼持刀伤人,8人被刀刺伤,1人死亡。

8月4日,在首尔江南区狎鸥亭站,一名28岁的申姓男子驾驶劳斯莱斯冲向人行道碾压行人,并踩油门将一位女路人顶到建筑物外墙,该女性目前伤势严重,双腿严重骨折,面临截肢风险。

自7月21日首尔地铁新林站发生随机伤人事件以来,短短半个月内,韩国社会已接连发生多起无差别袭击案。

事发现场的监控录像在网络上疯传,无辜路人身染鲜血倒在地铁站和商场里的画面,引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恐慌和一系列应激反应。

更为糟糕的是,虽然持刀行凶的犯罪嫌疑人都已被抓获,但自8月3日以来,韩网出现了大量无差别杀人预告匿名帖。

“将在江南站杀害40名男性”“将在5日下午5点杀害总统”“将在首尔地铁8号线上杀人”,诸如此类的帖子层出不穷,又因所列地点遍及韩国各地,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不安感。

“杀人预告”阴云笼罩

8月4日当天的一则帖子称:“今晚11点要在梨大站持凶伤人,我会全都杀了,所以请期待哟,特别是年轻女人,可别在这晃悠。”

梨花女子大学的学生在接受韩媒采访时表示:“原本周五晚上计划和朋友一起去吃羊肉串,因为害怕就决定提前回家了。”

而这并不是个例。

截至8月7日下午,韩国警方通报称,共发现194篇“杀人预告”帖,已查实59名相关发帖人,3人被拘捕。

其中,庆尚北道一名30多岁的发帖者称将杀害女性,警察随后在其住处发现了可用于作案的工具。目前,该发帖人因涉嫌计划杀人被捕。

恐慌持续蔓延,但大部分发帖者在接受警方调查时表示,发帖只是为了“好玩”“开玩笑”。根据警方公布的数据,59名被捕嫌疑人中,有34名是不足18岁的未成年人,且其中有多名免受刑事处罚的14岁以下青少年。

然而,这组数据释放出的初高中生“恶作剧”信号,也无法让韩国民众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大部分发帖者在接受警方调查时表示,发帖只是为了“好玩”。

2023年8月7日,韩国首尔,市民正在网站上浏览实时预告文章

2023年8月6日,在首尔的一家防身武器店里,店员演示电击器

根据智库World Population Review发布的《2023全球和平指数》,韩国在全球163个国家(地区)中排在43名,算得上是相对安全的国家。

但短期内发生多起无差别袭击案,叠加194篇殺人预告帖的冲击,已经在民众心中催化出了“上班路不再安全”的焦虑感。

普通人焦急中寻找防身用具傍身,以求一点脆弱的安全感。韩国电商平台Interpark透露,自新林站袭击事件的第二天以来,防身用品销量较上个月增加了399%。

在首尔运营防身术中心的韩国人全成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新林站和盆塘站无差别袭击事件后,防身术中心的会员数激增50%。

“曾经一天只有1-2通咨询电话,突然增加到了每天会有20多通来电。不仅是普通人,机关团体也有咨询是否可以进行集体防身术教育,”全会长表示,“以前也发生过无差别犯罪,但人们在短期内采取行动还是第一次。大家好像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受害者”

书岘站袭击事件发生后,韩国警察厅厅长尹熙根在紧急会议上表示:“(无差别袭击案)与传统上因个人恩怨犯罪不同,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受害者这一点来说,实际上就像是‘恐怖袭击。”

度假中的尹锡悦紧急下达指示称:“政府应动员全部警力予以超强硬应对,勿让民众恐惧不安。”

8月4日,韩国启动首次“特别治安行动”,在全国各地247处人流密集的广场、地铁站、商场等重点场所部属超1.2万名巡查警力。

然而,在尹锡悦政府授意下“大秀肌肉”的警方,难以在安抚民众心理创伤上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8月6日,据首尔警方和消防当局的消息,当晚8点33分左右,接到地铁9号线上的20多起乘客报警,称地铁上“有异味”“人们跑来跑去摔倒了”“站台上有人闹事”。

骚乱导致地铁在新论岘站紧急停车,焦虑恐慌的乘客们,紧急疏散出站时摔倒在楼梯上,场面一度非常混乱,导致7人受伤。

社交媒体上马上疯传是“生化恐怖袭击”,又一起“凶器骚乱”。而引起骚乱的真正原因,经警方调查,其实是当天刚举行完演唱会的防弹少年团成员SUGA,因为在演唱会后的直播中展示了他肩膀上的纹身,在地铁上看直播的粉丝兴奋地大喊大叫。

2023年8月4日,韩国警察厅厅长尹熙根发表电视讲话

其他乘客听到喊叫声,误以为是恐怖袭击。在场的乘客事后在社交媒体上说:“谁都不知道要跑的原因,只是听到了‘好像动刀了这种话,让人想起来了电影《釜山行》和梨泰院惨案。”

“人们在往一个方向跑,旁边的人来不及跑的话,就会被推到后面。列车车厢里挤满了人,都在喊‘不要跑‘有人卡住了‘要站起来才行。感受到了某种东西靠近的未知恐惧。这就是据说治安很好的大韩民国,在2023年经历的事情。”

乌龙事件持续不断,民众和警方对模仿犯罪的担忧可见一斑。

性别仇视甚嚣尘上

尹锡悦政府打出一套看似积极的政策组合拳,寄希望于严厉执法和犯罪成本的提高,可以震慑潜在的“危险分子”。

至于舆论,因为连续多起无差别袭击案的嫌疑人,都是长期过着孤立生活的年轻男性,所以韩网部分讨论落在了需要关注“20~30岁男性的绝望”上,争议四起。

一个韩国女孩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比2023年的男性更辛苦的女性、残疾人、老人们多了去了,为什么只有他们在发疯呢?这是20~30岁男性的社会性教育的失败,男权论坛所主张的‘我们最辛苦的被害者意识,被洗脑式传播了。”

“在这个大热天,女人们穿着钢圈内衣,垫着卫生巾成吨地流汗,也没见有女的精神崩溃在大街上持刀杀人。”这条推文也广为传播。

一时之间,“韩男疯了”“最好把韩男都关起来”的情绪化论调甚嚣尘上。

但问题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加强法律惩戒和性别羞辱,也不可能轻松解决。

新林站袭击事件的嫌疑人赵善接受审讯时,将自己专砍男性的犯罪动机解释为“长期以来对自己的身高感到自卑”,并称“我的人生很不幸,所以我想让别人也变得不幸”。

书岘站随机伤人事件的嫌疑人崔某,则被诊断为患有被害妄想的分裂性人格障碍,怀疑自己被长期跟踪,声称自己是“跟踪狂的受害者”。

孤立生活的韩国年轻人,在近两三年间,激增至61万人。

2023年8月10日,韩国首尔,京畿道无差别袭击事件犯罪嫌疑人崔元钟被捕

加上5月发生在釜山的“23岁女子上门残忍杀害同龄家教老师”的犯罪嫌疑人郑有贞,称自己“只是想杀人看看”。

对于任何一个有正常理性思维和善恶观念的人来说,上述嫌疑人各异的说辞和犯罪动机,实在禁不起任何推敲;但他们的共同点,和韩国社会的现状结合起来,已经足够引起专业人士的注意。

韩国建国大学警察系的李雄赫(音译)教授分析道:“最近这些事件的共同点是,凶手都是被社会孤立、陷入负面情绪的孤家寡人。”

东国大学警察行政系郭大庆(音译)教授表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社会纽带已经断裂的人,变成了隐藏在我们社会各处的定时炸弹。”

失范社会中的朝不保夕者

所谓“定时炸弹”,这里的大背景是,受全球新冠大流行和经济下行的冲击,在与他人没有交流的环境中,过着孤立生活的韩国年轻人,在近两三年间,激增至61万人,这一群体被韩媒称为“遁世青年”。

根据韩国《东亚日报》和青年财团对403名有过孤立、遁世经历的本国青年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59%的人回答称:“曾中断遁世来到社会,然后再次回到隐居状态。”

其中,就业难和失业,又是导致年轻人重新进入孤立状态的第一大原因。

挣扎于临时劳动身份和低薪工作导致的低价值感,无法将生活扎根在任何有意义的结构或网络中,进而与他人建立平等的人际信任关系—“就着凉开水啃烂面包,失去所有可以交谈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已经变成了韩国社会底层民众越来越容易滑入的沼泽。

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开始,我们已经知道,人作为社会成员,所感受到的失范,是一种因绝望而生的被动情绪,源自持续的挫折感导致的怠倦。

釜山杀人碎尸案犯罪嫌疑人郑有贞

2023年8月4日,韩国京畿道城南市,警察在杀人预告场所巡逻

各方势力对酿成多重惨剧的根源,都不屑一顾。

在贫富差距不断刷新自身最高记录的韩国,缺乏资源的低收入群体,受限于狭小的环境、饱受相对剥夺感的煎熬,抗风险能力在经济下行的冲击面前不堪一击,这构成了产生反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充分条件。

透过这些频发的惨剧,加之位居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之首的年轻人自杀率,需要问出的问题是:韩国社会,何以失范至此?

这个问题也可以等同成:为什么在不知不觉间,对于从小就被规训要把卷生卷死当“毕生志业”的普通年轻人来说,生活居然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地,变成了一场正在上演的地位挫折悲剧?

英国经济学家盖伊·斯坦丁在其著作《朝不保夕的人》中,用“朝不保夕者”这个概念,详细讨论了这个问题。

简单来说,朝不保夕者指的是缺乏劳动力市场安全、雇佣安全、岗位安全、工作安全、技能再生产安全、收入安全和代表性安全,且在困顿时无法获得社群支持,缺乏有保障的企业或国家福利,以及缺少私人存款收益作为替代性经济来源,缺乏稳定的工作认同的人。

具体到韩国社会,朝不保夕者的要素和“遁世青年”的特质,高度重合到令人惊叹的地步。

本世纪初,韩国政府和企业大力拥抱“劳动力市场的弹性机制”的热情,造就出了多达660万的临时工群体,平均来说,他们只能领取到正式工人49.7%的工资。

也就是说,约占全国总数三分之一的劳动力,被制度性地长期置于“不稳定劳动陷阱”导致的生存状态中,个体发展技能的潜力遭受永久性的磨损。另一边,又是悬殊到早已无法用生产力要素解释的收入差距。

不安感夹杂着大大小小的挫败和负反馈,变成勒在年轻人脖子上的缰绳。有人索性跳过名为生活的灾难,选择直接上吊;而有人以自己的痛苦为托词,持刀砍向无辜路人。

讲基本德性的政府,迫切需要做的是为民松绑。可惜作为在文化根基上,就异常认同达尔文主义的新自由主义韩国,能够主导一点点改变的各方势力对酿成多重惨剧的根源,都不屑一顾。

韩国警察厅厅长尹熙根给一线警察的指示中,包括了积极使用枪支、泰瑟枪等执法手段,并强调了对于开枪制止犯罪的警察积极适用尽职免责制度。

就是这些,不用翻开《黑猩猩的政治》特意学习,任何人都可以给出的政策应对。

而對于焦虑朝不保夕的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精神上无处安放的挫败感,和走在上学上班路上需要时刻绷紧的神经一起,都将笼罩在黯淡的前路上。

责任编辑何承波 hcb@nfcmag.com

猜你喜欢
杀人嫌疑人犯罪
绑架杀人潜逃24年终落网
Televisions
可怕的杀人风
光从哪里来
定位嫌疑人
20年了,我还是嫌疑人吗?
什么是犯罪?
可怕的杀人风
三名嫌疑人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