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幼儿园自主游戏的中山探究与实践

2023-09-30 15:14陈思慧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山市教研建构

陈思慧

2013年开展的“中山市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其中关于结构性质量和过程性质量的调研评估,引发了深思。2014年,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制定了中山市学前教育十年发展愿景:一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究自主游戏中的生成课程;二是提高幼儿园过程性质量,努力提升高质量师幼互动。幼儿园以自主游戏为基本活动虽然已经是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自主游戏活动流于形式,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游戏中教师观察和支持能力有待提高,区域内园所间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水平相差较大。为了促进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升教师在自主游戏中观察幼儿、支持幼儿的能力,中山市以科研引领、培训推进、教研带动、评比整合的三螺旋模式推进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基于测评,确定目标

运用ECERS量表,对幼儿园进行全面测量,确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游戏环境创设需提升

在调研测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在游戏区域划分、游戏区材料的提供方面需要进一步学习,包括如何科学划分环境,不同游戏区中如何提供适宜的材料,如何提供低结构的材料。

2.教师对游戏的认识需提高

部分教师对游戏的认识不够,不理解幼儿在游戏中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游戏活动的开展中,是否需要告诉幼儿如何玩。部分教师理念与实践之间有差距,知道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实际上一日活动中持续的自主游戏时间不足,只是利用各活动间过渡的时间安排幼儿游戏,幼儿不能与材料、同伴充分互动,导致游戏不能引发有意义的学习。

3.师幼互动质量待加强

在情感氛围方面,教师对幼儿是积极有爱的,班级管理有效,能为幼儿设置多种材料,设置多种类型的活动,但是在活动教学支持层面,特别是师幼互动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4.区域教研机制需完善

区域在课程优化方面缺少专家引领, 需建立专家资源库及教研的长效机制。区域内设有专职学前教育教研员,但是教研员力量不足,急需建立一个兼职中心教研组确保教研活动的推进。

因此,根据以上四方面情况,结合走访调研的情况,我们制定了四阶段实践行动目标。

二、三螺旋模式,整体推进

1.建队伍、设制度、谋发展

第一阶段是2013—2014年,主要目标是建设一支兼职的教研队伍和5层级教研梯队。首先成立了中山市学前教育中心教研组,共有15名成员。然后组成了29人的幼教协调员队伍,包含了全市24个镇区负责教研的园长和5所直属幼儿园的业务园长。根据区域划分成5个教研片区,由这29人就近负责。同时,每个镇区再组建自己的教研队伍。设置教研制度,每学期组织一次市级主题教研活动,片区至少组织一次向全市开放的教研活动。

将教研的目标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科研、培训、教研、评比四部分内容,力争做到科研带动,培训提升专业知识,教研促进研用结合,评比贯通,将科研与培训,培训与教研,科研与教研紧密联合起来,互相促进。

2.转观念、创环境、调安排

第二阶段是2014—2016年。此阶段以中山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中山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现状与对策研究”作为带动。

首先,组织培训《儿童是如何学习的》《经验是连续体》《自主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等内容,使教师理解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重视游戏对幼儿的独特教育价值。

其次,组织学习《游戏环境创设》,引导教师了解如何规划游戏环境区域,如何提供游戏材料,如何维护游戏环境等内容,并付诸实践。在教研活动中通过现场观摩、经验分享和基于问题的小组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试图解决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当教师对游戏有一定认识并具有一定环境创设能力之后,幼儿自主游戏的保障就格外重要。《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指出“保证幼儿每天连续不少于1小时的自主游戏”,引导教师据此开展实践。

再次,通过《一日活动的优化与实施》的经验分享,促进幼儿园调整一日活动时间,减少活动环节,将大块的时间用于游戏和幼儿自主支配,减少整齐划一的过渡环节等,整体优化一日活动安排,并通过幼儿园实践与课题的推进,制定《中山市幼儿园一日活动优化策略》。

最后,组织比赛总结经验,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组织学习与实践《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优秀活动案例征集,试图让教师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中的智慧结合起来,总结实践经验,并推广成果。

3.观游戏、察发展、重支持

第三阶段是2017—2019年。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研究——基于CLASS课堂评价评分系统的应用”进行引领。通过系列培训完善教师对幼儿观察的理论、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的注意事项、高质量师幼互动、支持幼儿游戏理论等知识,使教师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实践打好基础。组织了系列课程培训《观察儿童的方法》《观察与常模之间的关系》《游戏与核心经验》《积木建构游戏组织与实施》等。

在实践过程中,以积木建构游戏为切入点,通过建构游戏的实践,让教师理解游戏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方式方法。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该如何解读,可以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联系,与幼儿建构游戏水平联系,与幼儿学习品质联系。学会如何解读幼儿中的互动行为,观察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通过教研活动将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关注教师在建构游戏中的隐形支持,并征集“幼儿园积木建构游戏优秀案例”,分享与推广经验。

4.重文化、学互动、探生成

第四阶段为2020年至今。随着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开展,更多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得以体现,其中大部分来自岭南文化,如幼儿想搭建孙中山故居,幼儿想玩“四月八”巡游,幼儿想表演《西游记》中的故事。此阶段除进一步研究积木建构游戏外,我们利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岭南自主游戏项目”推进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

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了系列理论学习培训,如《角色游戏活动区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表演游戏活动区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高质量师幼互动》《早期教育中的生成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等。

在此阶段,无论是幼儿的游戏还是教师的支持,都可以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游戏持续时间很长,有16周,有22周,慢慢从游戏走向课程,形成游戏与课程共生共融的关系。比如幼儿进行《石头仔的一天》的表演游戏,游戏初期每天都在画设计图——寻找材料——搭建场景——不满意重建。教师有些疑惑:幼儿做了这些,是否推进了游戏?这是表演游戏还是建构游戏?我们在教研活动中深入研讨,结果是:游戏类型是由成人划分的,在幼儿心里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随时切换不同种类的创造性游戏。《石头仔的一天》中既有表演游戏又有建构游戏。游戏持续过程中,幼儿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用很巧妙的隐性支持促进幼儿进一步游戏,促进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最后形成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游戏课程。

通过优秀自主游戏案例征集、游戏课程征集评选,我们分享经验,促进游戏实践经验传播,随后整理游戏开展策略,区域分享游戏开展策略。

三、成效与思考

这十年,我们形成了游戏案例资源库,出版了《幼儿园建构游戏案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大部分幼儿园能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积极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游戏材料,教师能观察幼儿,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提高了师幼互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了区域教研改革,形成三螺旋教研模式;总结了区域自主游戏实施的基本策略和实践模型;助力幼儿园对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下一阶段,基于现实情况,我们将推进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精准教科研,进一步提升幼儿园过程性质量,繼续挖掘本土文化。

猜你喜欢
中山市教研建构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中山市威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