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观念视域下的生物教学策略

2023-09-30 15:14范祝香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9期
关键词:杂交生物生命

范祝香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课堂目标体系的重要构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有效落实生命观念教育,通过渗透学史、观察自然、动手实验及融合生活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与世界观,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为了更好地将生命观念的教学融入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课堂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验操作、实践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参与课堂环节的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生命,亲近科学,培养起学科核心素养必备的生命观念。

一、渗透学史,了解生命历程

生物科学史指的是前人探究生物学知识的过程史。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有计划、有意识地引入与渗透生物学史的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学史来了解生命历程及研究过程,帮助学生在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与建立起认识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的意识,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这一内容时,可在知识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袁隆平院士研究超级杂交水稻的事例,可引用的素材包括阅读素材《袁隆平口述传记:杂交水稻是怎么育成的》《梦圆大地:袁隆平传》,以及电视剧《功勋》等,通过这些材料引导学生认识袁隆平院士在研究超级杂交水稻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包括1986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1973年我国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87年发现一株光敏核不育水稻——“安农S-1光敏不育系”到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等艰辛的研究历程,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生物知识分析我国的杂交水稻利用三系杂交育种获得成功的生物原理,即依据基因重组原理将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类型经过杂交获得,以此将学史的教育与课堂知识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推进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最大化地發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要善于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不断深化思考,再辅以生物科学中的教育,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观察自然,体悟生命形态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单元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自然,分析生命现象,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就与自己所接触的自然、生活等息息相关,以此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保持对生物学习的好奇与热爱,树立“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观念。

例如,在教学高中生物必修一“走进细胞”时,为让学生系统掌握与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可在教学中组织一次特殊的制作细胞结构模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真观察与分析不同的细胞结构,从常见的和感兴趣的材料入手,如橡皮泥、塑料泡沫、纸板和塑料瓶等,自主制定设计方案,制作细胞结构模型。有学生做了草履虫、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型,以这种方式对这三种细胞做了直观上的比较,区分了植物特有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结构和动物细胞圆形、特有的中心体的结构。还有学生在制作细胞模型,以硬纸盒外加白纸为细胞质,凸显了三维立体结构,此外还有轻黏土、橡皮泥、泡沫、纸片、非牛顿流体胶等材料制作的各式各样的动植物细胞模型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形式,多加入观察自然、实践探究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科课堂教学从自然实践、阅读大自然、生涯引领开始,不断丰富教学策略与课堂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应其终生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让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逐步走向生命课堂。

三、动手实验,探究生命机制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渗透生命观念的生物教学中同样不能离开动手实验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观察生物结构,理解生物理论,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提升实验素养。

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验证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实验教学时,为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细胞膜的作用与验证型实验的模型,可先让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探讨与分析,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自变量为细胞死活状态,因变量是细胞膜对物质的控制能力,围绕这一实验目的来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操作,首先准备2个相同的碗,编号为甲、乙,甲碗盛放一满杯清水,乙碗中为刚烧开的开水,接着分别向甲、乙两碗中放入2片红色苋菜叶,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水和叶片颜色的变化。这样的实验操作简单且实验效果非常明显,15分钟之后,学生观察到甲碗中的水和叶片颜色无明显变化;乙碗中的水呈现红色,叶片的红色褪去。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与实验现象来总结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成功验证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顺利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教学不是让学生依据固定的实验方案来进行机械的操作,而是要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以及结果分析等一系列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验,更好地理解各种生命现象,让生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四、融合生活,解释生命现象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善于将生物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利用生活资源创设情境,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学会以生物科学的视角,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研究身边的生活问题,从而以生活为主线来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时,可先以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红绿色盲患者眼中的世界,由此引导学生思考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以及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是什么等问题,引出这节课的教学知识点——伴性遗传。接着,引导学生系统分析人类红绿色盲这一伴X隐性遗传,掌握其系谱图以及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一般为隔代遗传等基本特点,建立起探究人类红绿色盲症这一知识结构体系,也为学生之后学习伴X显性遗传病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知识内容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杂交生物生命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6年生杂交桉无性系对比试验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杂交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