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湖之约很倾城

2023-09-30 15:14刘贤虎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9期
关键词:松山湖建平东莞

刘贤虎

人生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我赴东莞松山湖教育之约(即松湖之约)这十多年里,有幸跟随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首届小学十佳卓越校长刘建平从开办小学部到独立建校再到集团化办学。虽不达人生至臻境界,但领略到教育的生命本真,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浪漫情怀。这一路,可谓一见倾心,二见倾情,三见倾城。

见自己

来东莞之前,我在老家县城的实验小学工作,不到三十岁担任学校教科室副主任,教学能力得到认可。在家人和同事看来,我的事业蒸蒸日上,应该知足了。但在我的内心,每天过着这样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生活,总感觉缺少什么。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憧憬着外面的世界,想尝试另一种教育生活。于是义无反顾地走出了安逸的老家,放弃了别人眼中的铁饭碗,来到了东莞。

到东莞后,我向几所学校投了简历,有的学校立马答复录用,其中有一封邮件深深地打动了我:

老师:

你好!

松山湖是放飞生活梦想的地方,更是放飞教育理想的地方。我们很可能有缘相聚松山湖,携手共创伟业!

思想是在交流和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花的。前期我已与一些教育专家进行交流,初步确立了课程立校的发展之路。近期进行了初步的论证,期望建立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附件有我对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小学部课程立校的一点思考,请你参阅。我期待着你(于5月8日前)就学校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刘建平

2006.4

这一封来自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的邮件,让我满怀期待地赴松湖之约,也正是这一封邮件,让我去思考不一样的教育,走上了不一样的教育之路。

当时在老家几乎没有听说过“课程”,更谈不上认识。为去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小学部参加面试,我做了一些准备。在网上看了有关课程方面的文章,了解了一点皮毛。来到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这所学校非常大,占地500亩,相依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学校传承百年老校东莞中学“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优秀传统,融合现代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成长的幸福,让每一位教师感受事业的成功。学校当时建有一个室内体育馆、两个标准的田径运动场,还有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和两座大型饭堂。这些当时超一流的硬件更是让人向往。

当时学校小学部的负责人刘建平副校长听了我的试教,感到较为满意。随后的聊天过程却让我非常紧张,聊的内容很广,聊到要办一所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学校,还聊到当前国内知名小学数学名家的教学主张,对于学校课程的认识以及对学校未来课程建设的思考等,我对于这些却知之甚少,认识更是浅薄。当时刘校长很严肃地要求我加强学习,开阔视野。这次谈话,反映出我的许多不足,却也指明了我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刘校长所描绘的学校就如同小林宗作的巴学园、苏霍姆林斯基的巴甫雷什中学,这就是我向往的学校,我庆幸自己选对了。初到松山湖,真是一见倾

心。

希腊阿波罗神庙墙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王阳明也写道:“人人自有定盤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一次与松山湖的相遇,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与不足,但也开阔了眼界和视野,惟其如此,才能在明天见到更好的自己!

见天地

面试有惊无险地通过了,我有幸成为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的一员。暑假我与来自全国的50名优秀教师一起参加教师岗前培训。大家都怀着空杯心态,将以往自己教学的做法抛之脑后,用东莞中学的办学理念重新建构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以前的眼界和层次都比较低。大到学校文化、课程建设、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等,小到作业批改、学生排队进餐这样的细枝末节,都被重新定义。通过岗前培训,大家形成共识,豁然开朗,立志一起放飞教育梦想,我们也称自己为追梦人。

学校决定改编当时不好操作的课程,开发适合孩子发展的校本课程,将《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课时量集中后分给校本课程。这一次我如饥似渴吸收大量的信息,开始参与校本教材《做上学》。当时《做上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与数学有关,比如七巧板、火柴棒算式等。通过构想、筹划,再到具体开发课程资源,经常工作到深夜十二点以后。就这样,我逐步对课程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由课程认知走向课程认同,由课程认同走向课程自觉。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通过短暂的岗前培训,我从课程的径外走到了课程的庭内,才蓦然感受到教育的境界与以往坐井观天匠人式的教书生活完全大相径庭,我见到了课程的丰富多彩以及教育的初心。

见众生

十多年间,我见证了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快速发展。基于塑造精神生命、开琢自然生命、构建社会生命,进而培育“完整的人”这一哲学思考,刘建平校长带领学校教师每五年聚焦于一个引领发展的大主题,学校课程再造、教师生态发展、教学方式变革,构成全校师生发展的重心和努力的方向。2006年至2011年,学校致力于生命哲学的学校课程再造,构建了全人课程体系;2011年至2016年,学校致力于生态取向的教师幸福发展,培育了复合型教师群体。2016年是学校发展第三个五年的起始年,学校在较好地解决了“教什么”和“学会”的问题后,工作重心从课程结构、课程师资转向课程教学——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探索解决“学什么”和“会学”的问题。

2016年至2021年,刘建平校长带领全校教师以“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课题为抓手,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并总结出“高阶思维重构教”“问题驱动重构学”“生态理论重构课堂文化”的实施路径。《中国教育报》两次对我校进行采访报道(《松湖之约,为了那片教育“森林”》《深度学习“深”在何处》),刘建平的论文《深度学习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发表于《新课程教学》,《东莞日报》以《课程3.0时代,为培养深度学习能力而教》为题,对我校做专题报道,《新课程研究》用41个页面报道我校深度学习的探索实践……

课程改变,学生就会改变;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邱卫春老师教了三十年的数学,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对知识点的讲解详细透彻,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他的数学课上学生听讲认真,教学质量很高。随着学校吹响深度学习的号角,邱老师深刻地领悟到作为一个数学老师要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科深度来抓,要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要加强学生之间交往深度,让学习真正发生。他让以往的经典课例《植树问题》有了深度学习的味道,学生也从学会走向了会学。宁俊玲老师以前作为普通教师,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刘建平校长慧眼识珠,让她先后担任数学课程组组长、学校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室主任,带领全校教师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如今深度学习在我校宛若一幅中国山水画,水晕墨章,如兼五彩,已呼之欲出。我也积极投身于深度学习的变革洪流,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并将研究所感、所得形成文字,寫成个人第一本专著《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主持的项目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创新成果一等奖,参与的学校项目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二等奖,现已成长为广东省特级教师、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不仅如此,学校也培养了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假期生活超市的绘本、调查报告等作品让一些成年人都自愧不如。创客社团多位学生被评为广东省首届青少年“小院士”,其中于典被评为“十佳小院士”。亚洲跳绳锦标赛中学校跳绳社团获得1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航模社团代表国家队参加在斯洛伐克举行的世界航空模型锦标赛获得个人单项第四名……

刘建平校长用三个五年真正把“人”写进教育的核心,并将其办学理念、教学改革成果推广到三所集团成员校、二十多所联盟校。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来学校调研,对全人课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少专家学者对我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高度认可。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校园、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养对象、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十强学校、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单位、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等。

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诗人汪国真在《山高路远》里写道:“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在松山湖畔,一群教育追梦人在校长的带领下,为了共同的梦想,共赴一场关于“热爱与内涵发展”的松湖之约。时至今日,松湖之约已成为松山湖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实现教育梦的共同精神力量。我们努力践行“立德树人”之路,互相启迪、相互激励。

责任编辑 王思静

实习编辑 杨曌辉

猜你喜欢
松山湖建平东莞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力求呈现视听唱的和谐统一 东莞松山湖别墅影K娱乐室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松山湖,美丽的家园
东莞可园琴事
东莞长联
The Effect of Grammar Teaching on Writing in China
Ideology Manipulation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影像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