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现状与策略探究

2023-10-02 07:42浦枫李俊
旅游纵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吉林省

浦枫 李俊

摘 要:全域旅游这一概念是我国步入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能够推动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核心战略。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和梳理全域旅游相关概念基础上,归纳出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基本概况和治理现状。通过研究发现,吉林省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多种优势,如区位、政策、旅游资源等条件,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及创新业态有待培育、全域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有待加大、全域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文章立足于吉林省全域旅游治理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为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协同论视角下的吉林省全域旅游研究”(JJKH20190403SK);吉林外国语大学2023年度学生科研项目“协同治理视角下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JWXSKY2023B148)。

2015年8月,原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全域旅游这一理念在我国从理论阶段迈向实践探索。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更是对全域旅游这一发展理念作出了更为全面和清晰的阐释,指出全域旅游的推广不仅能够实现旅游区域内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还能推动景区内外的一体化综合发展,并实现各主体间的共建共享,最终实现以旅游业助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随着全域旅游的概念逐渐渗入不同的领域与行业,旅游业在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全域旅游是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旅游业进行转型升级后的新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将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对旅游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文明素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所涉及的各方面、各主体进行相应的资源整合和优化升级,从而真正实现景点景区内外的一体化综合发展。梁学成则从提升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和增进游客的幸福感这两个维度来解析“全域旅游”中的全行业、多部门、多时空、多主体、要素整合、素质管理6个方面[1]。马波从研究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出发,他认为当下发展全域旅游不仅要重视“全”这个概念,还要让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发展,以及加快对全域旅游景区内的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升级[2]。赵黎光指出推动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凸显本土旅游的鲜明特色[3]。

(一)区位条件优越

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腹地,位于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40°50′~46°19′,东经121°38′~131°19′,南邻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并与俄罗斯和朝鲜等国家接壤,所在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吉林省辖区内的面积为18.74万km2,拥有9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个副省级城市、1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7个地级市。同时,吉林省作为“一带一路”北线中的重要一站,也是连接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窗口。吉林省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吉林省全域旅游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相关政策支持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全域旅游重要发展战略,吉林省对旅游产业进行了全面振兴决策部署,形成了以“全景式规划、全领域覆盖、全业态融合、全时段体验、全业态融合和全要素集聚”等为特征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2018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2019年,延边州敦化市、长白山池北区被国家验收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示范区。2020年,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吉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编制《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吉林省7个县市区列入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录。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明确了旅游市场需求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主线,同时也为吉林四季旅游联动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4]。2022年10月,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依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将长春市净月区管委会、长春市莲花山管委会、吉林市丰满区、白山市抚松县、松原市前郭县、长白山管委会池西区6家创建单位认定为吉林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将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吉林省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打造一个集全域化、系统化、規范化、品质化于一体的全新旅游发展之路。

(三)旅游资源丰富

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区域历史文化及独特的民族风情,是国内外游客夏季避暑首选之地,这些先天优势条件也为吉林省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吉林省是中国六大林区和八大牧区之一,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有长白山、伪满皇宫博物院、净月潭、防川景区、高句丽古迹、向海、松花湖雾凇、查干湖冬捕等八大旅游景区,并荣获了“吉林八景”的美誉。截至2022年,吉林省拥有275个国家A级及以上的风景区,包括7个国家5A级景区、83个国家4A级景区、133个国家3A级景区、42个国家2A级景区、10个国家A级风景区。

此外,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和电影制片的摇篮,这里拥有汽车企业“一汽”集团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在吉林省生产总值中占很大比重。同时,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遗产,如以满族鹰猎习俗、朝鲜族民俗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艺术,还有伪满洲国历史遗址、东北抗日根据地遗址、关东军劳改营遗址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此外,当地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一)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及创新业态有待培育

首先,吉林省推出的“旅游+”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针对所在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概况和精神凝练,无法满足当下消费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其次,吉林省虽然拥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和相对完善的工业门类,但是在工业旅游类方面的资源开发利用率总体偏低。吉林省缺乏对于老工业遗产旅游价值的充分认识和保护,导致很多本土工业文化遗产未得到充分利用,使城市旅游缺乏特色。同时,这也是老工业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偏低的原因,社会大众对于“旅游+工业”的产业模式认可度偏低。再次,冰雪旅游作为吉林省的新兴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旅游+冰雪”产业的开发初期投资规模和融资难度较大,进而导致在冰雪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区域不均衡现象。

(二)全域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有待加大

目前,吉林省全域旅游整体营销理念不够突出,且没有充分依托其现有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难以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很多景區举办的旅游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且吸引力不强。另外,吉林省对外旅游宣传促销大多依靠电视广告、宣传手册、旅游相关企业等,较少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推广,在营销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问题。随着宣传媒介的不断更新换代,相应的营销方式和理念也需要随之改变。从这方面来看,吉林省的全域旅游营销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全域旅游专业人才有待培养

目前,吉林省的全域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急需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进行统筹规划。虽然吉林省现有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多,但大多是“半路出家”,缺乏对旅游专业知识的了解。同时,吉林省旅游业缺乏专业旅游策划人才、中高级旅游管理者、旅游专业人才团队,这也是吉林省全域旅游无法深入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此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吉林省旅游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性欠缺、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而能够为旅游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深造学习、晋升的机会少之又少,使得吉林省旅游发展一直缺乏旅游管理、营销以及策划等方面的应用型、技能型旅游人才,阻碍了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

(一)推动产业融合,培育吉林省全域旅游新业态

全域旅游是一种“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充分利用吉林省现有的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冰雪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快推动本土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拓宽旅游覆盖面和延长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新业态。第一,要充分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自身的基础优势,大力发展老工业文化旅游。长春市作为我国汽车工业摇篮和电影制作基地,可以借助目前全国仅存的“有轨电车”将其打造成本土新型旅游观光精品路线,推动“工业+旅游”的融合发展。第二,吉林省作为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的关键战场,也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活动地之一,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代表的东北军民在此十余年的抗日斗争中,留下了许多的红色历史资源,如英雄事迹、历史事件和抗联遗址遗迹等,要积极推动“红色+研学”旅游模式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基于红色文化景区、特色乡村旅游景区等推行研学旅游产业和经营模式,不断用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人、启示人、感化人、鼓舞人和激励人。第三,吉林省应充分挖掘自身的冰雪旅游资源,通过举办具有广泛性、全民性的大型冰雪运动赛事,以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冰雪体育赛事作为载体,不断打造吉林省独有的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品牌,不断延伸吉林省冰雪旅游的产业链,促进旅游与冰雪不断融合发展。

(二)加强旅游宣传,打造吉林省全域旅游品牌

首先,在旅游营销的内容上,应坚持整体营销理念,加快本土的旅游品牌推广,包括举办“吉林之夏”夏季避暑文化旅游节和“吉林之冬”冬季冰雪旅游文化节。其次,进一步打响长白山知名度,围绕“建设世界名山,打造文化名城,繁荣带动周边,服务全省发展”总体建设目标,打造吉林省本土旅游第一品牌。再次,设计一系列具有吉林本土特色的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当地旅游产品,避免与其他地区旅游产品雷同。在旅游营销渠道基础上,要坚持以新媒体营销为主、旅游营销媒介为辅,通过构建景区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吸引力、有创意的旅游短视频,并加快与热门的旅游平台和当下受年轻人欢迎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进行合作推广,在哔哩哔哩、抖音、小红书等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推广。最后,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旅游营销模式,打造“旅游+互联网”旅游营销模式,让游客在获得良好体验感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全域旅游营销。同时,加快整合旅游营销资源,与吉林省周边的知名旅游区域进行合作共享,如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共同设计打造串联东北三省旅游专属路线,将彼此的旅游项目联合、共享旅游市场的收益,从而带动吉林省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5]。

(三)加强人才培养,助力吉林省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首先,要加快吉林省全域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本土旅游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政府相关部门与本土高校、旅游企业共同制定人才联合培养制度,创建“校企协作”“校校联合”“政管校培”“政管企培”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其次,要重视挖掘、引进和培养新复合型的高端旅游人才,加快完善薪酬奖励制度、职级晋升机制等,汲取各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再次,要开展与旅游相关部门面对面的工作对接和经验交流,成立由政府、行业、高校等共同参与的全域旅游协作体,成立专门的旅游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集中开展工作;并组织当地旅游从业人员参加各类全域旅游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最后,要构建高标准、专业化的全域旅游人才交流平台,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并不断加强对旅游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为全域旅游背景下人才流通、资源共享、知识互通、文化借鉴提供互通平台。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民共建共享的旅游模式。吉林省要实现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改革传统的、单一的政府管理模式,鼓励市场、企业、社会组织、经营者、游客等不同主体都参与其中,发挥其各自力量,共同解决全域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此外,旅游相关部门间的高效协同合作,有利于解决旅游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能够有效弥补政府、企业、市场、社会组织、经营者、居民等单一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不足,解决不同主体之间沟通的问题,不仅有利于缓解政府的治理压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构建社会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最终构建一个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

[1] 梁学成.旅游产业增进社会福祉的逻辑诠释[J].旅游学刊,2019(7):3-4.

[2] 马波.旅游场域的扩张:边界与政策含义[J].旅游学刊,2016(9):17-20.

[3] 赵黎光,刘明菊.“全域旅游”发展回顾与展望: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8(10):183-185.

[4] 陈岩英.新时代旅游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内涵与路径[J].旅游学刊,2022(2):12-13.

[5] 戴学锋,杨明月.全域旅游带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J].旅游学刊,2022(2):6-8.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