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023-10-04 22:43李筱莹
新教育·科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教学策略

李筱莹

【摘要】在“双减”政策深度推进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明确作业目标、控制作业数量、创新作业形式、升级作业评价等角度入手,优化调整数学作业内容,创意设计数学作业类型,改善小学数学作业教学生态,为学生数学学科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充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针对性改进和调整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帮助学生减轻作业学习负担,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作业学习品质。小学数学教师要围绕“减负”“增效”两大核心目标,优化数学作业内容整合,创新数学作业组织形式,不断提高数学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设计质量,充分体现数学作业对学生数学学科认知巩固、学习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成长提供更多助力。

一、明确作业目标,凸显适度意识

教师凸显适度教学意识,基于班级学生学情特点和认知属性,设置更多分层作业、生活作业,引导学生在已有学科认知、生活经验基础上展开迁移学习,顺利达成数学作业训练目标。

1.设计分层作业

小学生身心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个体差异性特点,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表现出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地设计作业教学应对方案。教师遵循分层教学原则,深入班级学生群体当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差异,按照学生数学学科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应用能力等要素的差异,科学地将学生分成多个层级,差异化设置数学作业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从而有效保护学生数学作业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学生数学作业学习参与效度。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一)”和“观察物体(二)”,对观察物体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观察物体(三)”的教学时,教师侧重引导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摆弄小方块完成观察、思考、推理、验证的过程,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相关作业的布设时,教师结合学生概括能力、推理能力不同的学情,布设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对于需要依赖具体形象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的学生,布置利用小方块排列表现不同的几何图形作业内容,让学生观察不同方向所看到图形的区别;对于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布置看图形绘制几何体的作业内容,引导学生探索在固定小方块数量的情况下,符合图形的几何体有多少种。不同层次作业的布设,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观察上,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提供了平台,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设计生活作业

教师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发掘数学规律、数学问题、数学模型等教学元素,加强数学作业与学生生活的对接融合,设计更多生活气息浓厚的数学作业内容,能够增强数学作业教学的真实性、生动性,带动学生数学作业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用数学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的学习意识。教师要紧扣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知识设置生活作业训练目标,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生活场景更为贴近的要素内容展开作业设计,引发学生数学作业学习情感共鸣,锻炼学生数学学科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高楼、冰箱、鱼缸等长方体的图片,要求学生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长方体。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讲台、课桌、文具盒、空调等是长方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知长方体的特征,教师布设实践任务,要求學生将萝卜切成长方体的形状,并给长方体的棱涂上颜色。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以及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的知识。教师布设相应作业,要求学生制作不同的长方体框架,观察所有木条的长度能够分为几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能够汇总木条长度分为两组和三组,两组是因为制作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三组是因为制作的长方体六个面是长方形。通过作业的完成,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打下了基础。

二、控制作业数量,坚持适量原则

教师坚持适量原则,改变“题海战术”传统训练模式,合理控制数学作业数量,减少低效化作业、机械化作业内容设计,以高质量的作业内容设计,为学生数学作业学习思维带来更多启迪。

1.减少低效作业

“减负”“增效”是“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学科作业教学提出的关键目标,要求教师既要减少数学作业数量,减轻学生作业学习负担,还要筛选更优质的数学作业训练素材,提高学生数学作业学习效率。教师必须优化数学作业内容选择,整合更多典型性、代表性特点突出的作业内容,最大化发挥出每个高质量数学问题的教学训练效果,达到“精题精练”的训练目的。

基于前面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加强动手操作内容,让学生搜集废旧纸盒,沿着棱剪开后平铺在桌面,观察纸盒展开后的形状,并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六个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把展开后的各个面与展开前相应面的位置进行联系,了解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明白表面积的含义。教师在作业布置时,结合学生生活实践,根据当前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回家测量空调的长、宽、高,并计算做一个空调罩所需用布的面积。作业的布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减少机械作业

以往小学数学学科作业教学中,教师习惯设置很多机械性较强的作业内容,不利于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潜力挖掘。教师拓展数学作业训练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根据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特点,以更具深度性的训练内容替代机械作业,使学生能够在作业驱动下,优化数学学科学习方法,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学科要点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技巧,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探索学习和知识应用的思维灵动性。

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含义,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教师在进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原知识基础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关系三方面入手,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培养学生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在作业的布置时,教师加入趣味性、实践性元素,要求学生利用剪纸艺术将纸剪成五朵四瓣花的形状,分别计算两个花瓣在一朵花和五朵花的占比情况,对比将一朵花为一个整体和五朵花为一个整体的区别,从而理解单位“1”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三、创新作业形式,追求灵动多样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树立创新教学意识,追求作业类型设计的灵动多样,将更多的书面作业改编为互动作业、操作作业,增强学生数学作业学习认知体验。

1.增加互动作业

教师有意识地在数学作业教学中渗透互动要求,合理组织学生展开合作研学,可以锻炼学生数学语言说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推动学生数学应用学习思维的碰撞,促使学生构建丰富的数学知识表象理解。教师可立足课堂教学目标,设定针对性较强的合作学习作业任务,驱动学生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通过交流互助、协作讨论共同探究作业任务,激发学生数学作业学习思维活力,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准确度。

教师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多组旋转和平移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旋转和平移的概念、特征、性质,总结平移需要具备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旋转的三个要素是中心、角度、距离。为了让学生能够应用这些现象解决问题,教师拿出由四张卡片构成的拼图,打乱排列顺序,要求学生通过平移或旋转移动卡片,记录每张卡片的运动过程。学生仔细观察卡片移动前和移动后的照片对比,交流获取的数学信息,能够形成空间意识,顺利内化图形运动的知识。教师增加互动作业布设的同时,加大训练难度,出示由16张卡片构成的拼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移动卡片,记录卡片运动的轨迹,并展示拼成的图案,说一说拼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复盘成长空间想象力,助力学生的语言表达准确性。

2.增加操作作业

“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学科作业类型选择提出减少书面作业类型,增加注重操作性、实践性的作业类型的要求。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材中编排了大量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的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编排内容为抓手,深入挖掘数学操作作业教学设计切入点,以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为平台,增设数学实践学习活动,实现数学静态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数学学科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等维度的核心素养发展。

在进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已学的统计表知识进行举例,展示两个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近视状况,要求学生动手绘制近视人数的折线统计图,说一说通过统计图读取到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中逐渐上升的曲线,能够分析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的人數在逐年增加,认识到预防近视的重要性。为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作业布设时融入实践元素,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过去10天不同城市的温度变化,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对比,总结不同城市的温差特点、适宜出行的时间段等信息。学生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其的统计意识,提高统计能力。

四、升级作业评价,强调反思内化

教师高度尊重学生在数学作业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升级作业评价模式,推行自评作业、互评作业等作业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反思、善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数学作业学习认知内化。

1.推行自评作业

教师推行自评作业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数学作业任务的学习地位,将学生变为数学作业评价的主导者,使学生数学作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学习经验相对欠缺,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根据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差异,渗透相应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梳理作业自评内容及思维脉络,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逻辑性和有序性。

教师播放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合格零件的危害性,导入课题“找次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次品,有外观瑕疵可直接肉眼分辨,有重量不合格的产品需要利用天平进行辨别。教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探究找次品的方法,让学生先从两个零件中找次品,再逐渐增加到3个、4个、50个等,要求学生解答至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的问题,并分析、评价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以及自己认为的最优解。学生经历对生活化问题的观察、猜测、画图、实验、推理、反思等操作过程,能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初步培养数学学科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推行互评作业

小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容易受思维定式影响,陷入片面化认知理解中,出现“钻牛角尖”的学习问题,难以发现自己解题思维、解题思路的局限性。教师推行学生互评作业,可以有效弥补学生自主思考存在的思维片面性,让学生借助互相评价发现彼此数学知识理解的遗漏和错误,更好地完成查漏补缺和能力强化。教师拓宽数学作业互评域度,在互相评价作业答案、学习成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数学作业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解题方法等,构建更具立体性的作业互评框架,引导学生数学作业评价思维向更广层面蔓延。

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都有通知他人的生活经历。教师结合学生的综合知识储备,在进行“打电话”教学时,利用突发地震事件视频搭建时间紧迫的情景,让学生在一通电话需要用时1分钟,要让15个站点在10分钟内收到通知的条件下,探究最快需要多久能全部完成通知。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不同的打电话方案,并计算出该方案所用的时间。每个学生能够通过画图设计通知方案,由组内其他成员对方案进行讨论、评价,共同整理方案,探究用时最少的方案进行展示汇报。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生设计方案的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导,让学生通过了解别人的方案设计,打开思维方式,修正、完善自己的方案,提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适应“双减”政策提出的新要求,加快教学观念和教学意识转变,围绕减轻学生数学作业学习负担、改善学生数学作业学习品质展开积极教学应对,提升数学作业教学实效性。明确作业目标、控制作业数量、创新作业形式、升级作业评价等,都是“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优化数学作业设计质量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李亚娜.“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J].数学教学通讯,2023(07).

[2]于献会,冯磊.例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设计[J].安徽教育科研,2023(07).

[3]常四锋.“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08).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双减”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三精准’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编号2021ZJY1293)的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教学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