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

2023-10-07 15:18刘琪傅琼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校思政课

刘琪 傅琼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培育新时代高校学生最好的理论知识,将其贯穿融入到高校思政课当中是当前的迫切任务。论述了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此项工作目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校思政课;融入研究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 培育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接班人,其法治素养是影响我国社会整体法治素养的重要因素。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思政课上抓重心抓重点是提升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必然之所在[1]。为促进我国新时代法治建设、培育法治人才,就要致力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而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把结合了中国国情的具有原创性的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领悟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还可以助力高校思政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将法治思想与立德树人相结合,能使当代大学生实现德法双兼,使其树立法治思想和法治意识,说话办事都知法守法,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丰富发展思政课的内在要求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不仅对于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塑造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思政课发展的动力源泉[2]。习近平一直强调要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要抓住高校思政课这个重心。在教学中融入新时代的新思想,是思政课进步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对思政课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高校思政治课融入了法治因素,提升了高校思政课的价值。

(三) 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

历史是最好的参考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看历史,我们党一直在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努力,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法治中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习近平法治思想能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3]。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地解释了新时代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以及怎样全面实行依法治国[4],是结合中国实际总结出来的紧跟时代主题的法治思想。高校学子是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接班人,必须对依法治国的原因和依法治国的战略有深刻理解,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大学生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并能够理解和运用。基于此,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时代要求[5]。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 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知识及政治素质能力的局限性

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能力和知识储备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系统完整而又逻辑严密的哲学基础[6],高校思政课老师作为传道者,如果自身没有把所要传的内容悟清楚理明白,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各个学校各个老师的政治素养有高低之分,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深度也不尽相同,习近平法治理论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教师在课堂上若将这些专业术语、法治语言直接传递给学生,会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从而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产生一种畏惧感,如此,就会降低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影响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效果。

(二) 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单一

当前,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在高校思政课的融入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单一而有限,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会局限其融入的广度与深度。参考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经验,要实现法治思想的更好传播,就要让人民群众先了其先进性和前沿性,进而才能促进其主动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思政课老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学生主体的学习热情,用多种多样丰富的途径去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做到“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7]。笔者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高校课堂的融入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要构建活力课堂,将习近平思想贯穿到思政课堂建设全过程,实现课程专业目标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三) 高校學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涉及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的方方面面,还包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法治理论成果[8]。这些内容都应该被当代大学生所阅读和掌握,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精髓的认识显然还不够准确和深刻。作为这个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如果不能全面看待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伟大历史意义,就会对建设法治中国产生不利影响。为此,要摆正高校大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定位,帮助其走出理解误区,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思政课的融入。

(四) 教育环境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影响

教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讲的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中,校园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很多高校只是片面地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放进思政课堂进行贯穿,并没有将其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这样就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视不够、了解不够。除了思政课堂,还应在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校园文化墙张贴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相关标语,召开关于深刻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大会,举办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相关的校园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在校园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样的“融入”才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促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举措

(一) 增强思政课老师的专业素养

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堂,关键在于增强思政课老师学透、善教的本领,让每一个高校学子都能享受到高政治素养的教学[9]。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先认真研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容,理清逻辑关系,对其内在精神和主要精髓的理解要准确、深刻。教师将理论知识学懂弄透,才能让学生听懂悟懂。其次,抓住重难点,把重难点挑出来讲解,学生对重难点有了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思政课堂的融入就会更加顺畅。最后,为了增强课堂趣味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把一些晦涩难懂的法治理论进行生活化的转化,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

(二) 丰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融入路徑

可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重要路径,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要让学生意识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性,就得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主动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收获到更多认知,再把认识归于实践,如此往复,体悟真理。其次,思政课要发挥对专业课的价值引领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时代潮流。除了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慕课和学习通等网络平台,丰富课程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最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可以通过理论知识辩论赛、课堂小组讨论和理论知识分享会等的形式,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到思政理论课堂,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

(三) 解除大学生认识误区,提高其主体性认识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要想取得预期成效,高校大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定位,这就要纠正大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错误认识。与此同时,要构建教育者(老师) 与受教育者(学生) 的学习共同体。学生作为受教育者,需要发挥所有的学习动力参与到思政课当中,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必须了解学生的需求,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思政课堂。要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的思政“金课”,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做好主体性的有力支撑。

(四) 提升教学场所的教育功能,构建全方位育人环境

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学具有独特的“自性”——价值性、修身性和自建构性,具有强大的魅力[10]。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影响巨大,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思政课的重要纽带。基于此,应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校园环境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好校园广播站、高校记者团、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宣传栏等途径,让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校园环境中得以充分体现。高校作为一个教学场所,除了发挥课堂的教学功能,还可以发挥法治实践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治的力量。这样,课堂教育加课外实践的双重保障,可以不断增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促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

参考文献:

[1]郭颖.“德法兼治”理念下高校法治教育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

2020(09):40-41.

[2]王天民,谢图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特质、内在意蕴与实践要

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50(05):21-28.

[3]金若山,周悦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J].新视野,2021(05):

21-28.

[4]姜伟.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体会[J].法律

适用,2021(10):3-8.

[5]江必新,李洋.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相关论述的理论

建树和实践发展[J].法学,2021(09):3-16.

[6]童成帅,周向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哲学基础与逻辑论析[J].思想教

育研究,2021(07):27-32.

[7]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J].东方法学,2021

(01):5-24.

[8]许屹山,吴慧,郭纪青.基于“两性一度”的新时代高校思政“金

课”构建之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1):

127-131+139.

[9]陈驰,古剑.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的价值、内容与路径: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四川

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04):5-12.

[10]陈秉公.谈谈思政课教学的魅力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

(09):103-108.

基金项目:2022年江西省教学改革课题“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涵养大学生强农兴农使命研究”,项目编号:JXJG-22-3-14。

作者简介:刘琪(1999-),女,江西赣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傅琼(1972-),女,江西樟树人,通信作者,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责任编辑 王昕)

猜你喜欢
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校思政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特征与时代价值研究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征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创新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新发展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治浙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前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