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2023-10-07 15:18杨艳梅王灵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振兴河南省

杨艳梅 王灵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关注问题之一,国家不断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投入力度,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实施“数商兴农”工程,通过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提升农民自信。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处于政策红利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通过调查研究,对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其制约因素及成因,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助力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

一、研究背景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93亿,占网民整体的27.9%[1]。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农村网民基础庞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潜力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电商,促进农业发展,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近几年来,河南省一大批农民用户入驻短视频平台,通过快手、抖音等平台转身投入农村电商,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助力乡村振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新媒体入驻第三方平台,通过开农村网店等模式实现合理生产,同时,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创业目光投入到家乡,为河南省“三农”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概念界定

(一) 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重要国家战略[2]。乡村振兴通过扶持乡村特质产业,提升乡村原居民素质,完善健全乡村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养老等建设,让乡村居民收入提高,人居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乡村振兴会通过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行为改变农业传统思维方式,使乡村依靠自身资源能力,以某一方面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使农村产业形成线与面,得以改善乡村发展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产业创造人,人创造产业,乡村振兴是构建中国农村乡土文化的重大举措,也是传承千百年优秀文化的重大战略。

(二) 农村电子商务

农村电子商务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打通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商品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促进农村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商品上下行销售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立足“三农”,拓展多种销售渠道,降低农村销售成本,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助力,实现农村地区人民的收入提升。自2012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家对于农村电商的重视有目共睹[3],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农村电商的历年回顾见表1。

(三) 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子商务内在联系

1、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优化,同时也拉动农村消费增长、缩小城乡之间差距、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提高农业作物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就业率,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形成农村产业链。自201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明确提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各地政府推出支持农村电商相关政策红利。当前,互联网基因已经促使农村电商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把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进行了有效结合,农村电商有效带动了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但做到了让农民买到品种丰富、质优价廉的产品,实现产品下行,也可以帮助农户在电商平台销售自己的产品,做到产品上行,确实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2、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电商发展。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国家和地方政策及资金也大力支持,河南省各地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子商务服务站、物流仓储分拣配送中心的建设如雨后春笋,为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奠定基础。各种电商园区、直播基地、电商村方兴未艾,为农村电子商務发展带来新机遇,农村自媒体创作者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型力量,由此可见,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巨大。

三、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一) 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21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河南省基础网络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以上和农村热点区域5G 网络全覆盖,提前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扩大5G网络覆盖面”重大民生实事任务。2021年河南省网民规模达到9082.5万人,手机网民达到9000.7万人。互联网用户达到1.26 亿户,普及率为91.9%,网络信息程度高[4]。河南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扩大农村网络覆盖,大力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几年来,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截至2021年,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95个,累计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21个,村级服务站点2.35万个,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助力乡村振兴[5]。河南农业发展实力雄厚,农产品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占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在传统文化方面也有十足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其颇具特色的文创产品。

(二) 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电商人才短缺。农民对于农村电子商务认知存在偏差,留在农村的大多为老年人,而具备专业技术的年轻人在大城市务工,老年人思想落后,对电商知识了解较少。故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程度较低,在生产、经营和销售过程中缺乏经验与大数据技术支持,电商行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士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做到合理调配农产品资源。由此可见,农村电商发展缺少专业的电商人才[6]。

2、农产品标准化低。河南是全国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生产、消费和输出的大省,其农产品加工业带来的利润在全国排名靠前,但是其农产品在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成熟后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选品后进行深加工的程度化方面迫切需要提升。目前,河南省农业生产中未形成规模产业,农产品质量缺乏标准化,并且对农产品的加工程度较低,缺乏商品化。

3、品牌建设滞后。河南省具备较多的优势农产品牌,这些品牌在省内都是人人熟知的,但在国内或国际范围内缺乏影响力和品牌认知度。品牌的建设往往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被中小企业忽视,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河南省农业品牌形象,制约了农业品牌的健康发展。

4、农村物流体系待提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最基本的要求是方便快捷的物流体系,农村物流体系覆盖程度大大决定了河南省区域农产品的上行渠道。目前,相关物流企业的服务网络仅仅延伸到乡镇,物流网络覆盖率较低,由于道路、距离、人流量等原因无法做到所有乡村覆盖,以及冷链储藏体系的不完善,运输时间较长,易造成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变质现象。因此,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要改善现有的物流体系,提升农村物流网覆盖率。

四、推动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一) 培养农村电商专业人才

人才是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的主体要素。树立农村电商直播创业人物典型,如河南新农人“杨长太”、河南“网红县长”邱学明,从“光山十宝”到马畈镇、南向店的草莓,从罗陈乡的跑山鸡、槐店豆腐到弦山的黑猪肉,从寨河的蔬菜到晏河的红薯,没有其不能销售的产品。通过树立典型引领和鼓励更多年轻人返乡进入农村电商行业,促进电商从业人数的增长。当地政府要最大化利用现有职业教育院校资源,与电商企业合力促进电商人才培养,构建培养、推送、上岗的输送体系,定期对农村电商人员开展专业人员下乡指导等活动,另外,政府要为农村电商搭建电商平台与实时信息资源数据库,对其进行资金与政策扶持,吸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二) 创建农产品标准化全产业供应链

河南特色农副产品众多,但单一原始农产品由于自身特性不易保存、物流冷藏成本增长等问题造成谷贱伤农、果贱伤农等现象。河南省农村电商促进了农产品全产业链的重构,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如预制菜作为具备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新型产业,凭一己之力将三大产业融会贯通,覆盖种植端、生产端、销售配送端的全产业链,促进物流、包装、印刷、大数据等行业发展,实现“三链重构”,为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县域经济提供极大助力。

(三) 树立本土农产品牌

以绿色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为路径,以农产品“三品一标”为品牌导向,构建本土化农产品牌,促进区域化、地域化品牌的打造,赋能农产品本土文化情怀,实现农产品增值。构建农产品的溯源体系,通过溯源标签,消费者能清楚了解农产品的每一步生长与加工过程,通过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精品化经营,使农产品实现品牌化管理和经营。

(四) 完善农村基建

縣域政府加大财政投入,联合社会群体构建农村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各大电商平台要通过渠道下沉,建设多种形式的县镇村电子商务服务基地,联合县—镇—村班车与村寄送点,实现村村通快递,突破农产品配送物流“最后一公里”,确保不因储藏与运输导致农产品损坏。当地政府积极引进大型加工农产品类企业,实现“乡间地头”新鲜农作物即为企业产品选品源头,在当地农业产业基础上重塑农产品价值链,通过政府信息技术帮扶,实现农村电商线上线下平台结合,双管齐下,利用线下体验店推动更多农产品进城市、进社区、进家庭,实现农销多平台。在当地政府带领下积极实现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功能,从生产认证、品牌培育、农产品质量标准到质量安全追溯等综合服务,为农村电商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河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在发展中缺少专业型电商人才,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滞后、农村物流体系待提升等原因,导致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迟缓。农村电商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发展农村电商必须与当地优势产业、专业电商人才相结合,优化仓储冷链供应链与农村物流基建,重塑农产品价值链,树立农产品牌。农村电商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与“三农”的一次大跨界融合,大力推动了河南农业的转型和升级,逐渐把农业推动到智慧农业的发展道路上,全面推动我国乡村走向振兴。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2,31(05):12.

[2]王兴尧.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自媒体问题及对策研究[J].汉江

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4):113-118.

[3]李兆华.“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研究[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7(03):40-43.

[4]郝瑞铃.河南5G 终端用户居全国第三[N].河南商报,2022-07-01

(A03).

[5]彭慧敏.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老字号

品牌营销,2022(01):58-60.

[6]胡居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9(22):301+303.

基金项目:2022 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适配与引领: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项目编号:豫教〔2023〕03030。

作者简介:杨艳梅(1990-),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管理;王灵(1979-),女,河北安国人,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责任编辑 董国珍)

猜你喜欢
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振兴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村电子商务下电商企业物流运作模式思考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