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2023-10-08 02:42钟鸿鹃何进生谢钊韦志昌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钟鸿鹃 何进生 谢钊 韦志昌

摘 要 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推动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针对树木种类和数量登记不清晰、区域划分不明确、存在火灾隐患、监管体系不完善及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调查保护区森林植被情况、优化资源保护目标、做好森林防火措施、完善森林资源监管体系、注重自然保护区经济发展的建议;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主要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病虫害问题,提出了加强检疫性害虫监测、推进病虫害精准防控进程、构建完善的肥水灌溉体系、优化林木组成结构等方面对策。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4.026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维系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培育高品质林木、促进林业经济稳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笔者对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现状和保护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2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基于现代化技术的解决方案,为自然保护区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奠定基础。

1 林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述

林业资源保护是一种以森林保护学、森林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制订保护条例、完善林木保护制度等措施,有效保护生态林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外在因素对生态林造成不良影响的保护行为[1]。

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以森林栽培学、植物保护学、林木昆虫学、林木生理与病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林木进行精准、科学的管理,实现各类营养物质及水分的精准供应,从而保障树木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的茁壮生长,保证其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时间的科学转换,在增强森林资源内部生态平衡稳定性的同时,有效维护生态林的多样性[2]。

2 森林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由于自然保护区内存在部分树木种类和数量登记不清晰,经济林、生态林范围划分不明确,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监管体系不完善,以及发展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森林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应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进行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的优化升级。

2.1 调查保护区森林植被情况

对自然保护区内树木的种类、数量、树龄等基本情况进行科学调查,是进行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1)林业技术人员应定期做好林业调查规划,对不同地区成土的母岩进行调查,对浅层、中层、深层土壤的颗粒大小、空隙占比、吸附水资源能力等进行充分了解,将林地质量划分为5个等级,为优化保护区森林植被的结构、促进林木的茁壮生长提供基础。2)对不同种植区域的地势结构、气候特征、树木种类及组成比例进行充分调查,通过构建三维空间图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并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非林业用地与林业用地的合理布局;避免林区公路、办公区、宿舍区等设施侵占树木生长空间,有效提高林业用地的有效化利用率[3]。

2.2 优化资源保护目标

以林木用途为划分标准,将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划分为经济林、防护林和用材林。对于经济林和用材林,可以在维护生态结构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以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对防护林及数量极少、生长年限较长的珍贵林木,则重点保护,严禁随意采伐。

2.3 做好森林防火措施

树木主干、侧枝的木纤维含量较高,具有易燃的特性。保护区内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林木资源的大量损失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且会对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现阶段引起森林火灾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雷电、高温、露珠折射太阳光等)和人为因素(烧荒、烟头、火星飘散等),由于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错综复杂,不可能做到完全杜绝,因此需从多方面着手,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方案。1)及时引进北斗卫星技术、大型网络监控技术、无缝融合智能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大数据及光热检测仪等先进技术与设备,构建林业火灾综合检测体系,对火灾发生地点、时间及发生趋势进行精准的预测,为扑灭火灾提供技术与数据的支撑。2)定期对灭火设施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在遇到火灾时,各项设备都能有效使用。3)对森林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防火培训,帮助其掌握必备的森林防火技巧,培养其在面对森林火灾时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灭火作业的能力,力争在火灾发生初期就能及时控制灾情,将森林火灾对自然保护区的危害降至最低[4]。

2.4 完善森林资源监管体系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但是由于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大、地势复杂、各区域种植的树木种类繁多,难免出现部分人员利用法律漏洞、管理漏洞进行林木偷盗、过度砍伐的现象,进而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因此应从多个方面着手,制定一套相对完善且适宜本地区应用的森林资源监管体系。1)加强队伍建设。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团队存在老龄化严重的现象,导致管理人员对国家和地区出台的法律法规不能有效理解和严格执行;由于人员配备不足,每个人的监管区域面积较大,容易出现监管不力的现象。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负责人应依据实际需求,及时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完善团队组织架构;定期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管理人员守护“绿水青山”的主观能动性;压实主体责任,树立岗位意识,通过分工合作降低乃至杜绝非法砍伐行为,保护林区自然资源。2)完善法律体系,以“一保护区一政策”为基本原則,以国家、省市级的森林保护政策为基础,制订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细则,为各项林木资源保护措施提供法律依据。

2.5 注重自然保护区经济发展

自然保护区各项制度的改革、高端人才的招聘、现代化技术的引进都需要地方经济的支撑。虽然每年国家和省政府都会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是补贴金额相对有限,不足以满足更新设备、引进人才的要求。为推动林业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可以在维系生态稳定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林业经济的发展,1)进行经济速生林(肉桂、八角、马尾松等)的合理布局,保证优质木材每年的产出量,从而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2)在部分地区进行金花茶、油茶等经济林木的种植,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3)在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生态林内进行黄精、牛大力、七叶一枝花、山豆根及鸡骨草等药材的种植,构建相对完善的“林药经济”模式,有效增加植物种类和食物链、食物网的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

3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物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有害昆虫和病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近年来,自然保护区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持续上升,尤其是出现了一些有较大威胁且缺乏天敌制约的有害生物,如果未能及时解决,将会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及时引进现代化技术与设备,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是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1 加强检疫性虫害的监测

在自然保护区内尚未发生(或者暴发)虫害疫情时,加强对检疫性害虫的监测,以便在虫害发生初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1)可使用昆虫性引诱剂对检疫性虫害进行监测,利用昆虫性引诱剂专一诱捕的特性,对检疫性害虫的种类、发生时期、发生高峰期等进行精准的监测和科学的预判。2)在运用昆虫性引诱技术时,使用的诱捕器应与昆虫的习性有较高的匹配性。比如对天牛类害虫一般采用十字交叉型诱捕器,而鳞翅目害虫一般采用开口向下的桶型诱捕器。3)诱捕器的悬挂密度要合理,一般按照每公顷5~10套的密度进行悬挂,且悬挂高度与昆虫飞行高度要有较高匹配度。4)为实现实时监测,可以将红外线计数技术、自动拍照技术、数据远程传输技术及大数据分析技術应用于检疫性害虫自动监测体系的构建中,从而提高监测的精准度和时效性[6-7]。

3.2 推进病虫害精准防控进程

森林生态系统的密闭性相对较强,为病虫害的隐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部分病虫害在发生初期不易被发现;而一旦大面积暴发,则容易造成极大的危害。比如松毛虫、美国白蛾及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松墨天牛一旦暴发,就会影响整个自然保护区生态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引入相关先进技术、推进病虫害精准防控的进程,成为了推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1)对于病虫害频发地区的枯枝落叶,应及时进行清理和统一销毁,降低病原孢子和有害昆虫的基数,提高生态系统的通光率和通风率,抑制病虫害的滋生和繁殖。2)通过安装太阳能捕虫灯、糖醋液诱捕器、黄板、蓝板等装置,进行天牛、夜蛾、蚜虫、蓟马等靶标害虫的诱捕和防治。3)形成“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菌”的病虫害防控体系。可通过无人机或者人工悬挂卵卡的方式释放瓢虫、草蛉、捕食螨的卵,在其孵化后,通过对有害昆虫、害螨进行寄生、捕捉,对其进行防治;还可以通过喷施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苏云金杆菌等有益菌,在生态系统内形成有益菌群,通过竞争作用、拮抗作用及对有害菌、有害昆虫的寄生作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生物防治不仅对环境的破坏小,而且具有增加生态林内动植物种类、增强保护区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性的作用。4)化学防治主要是通过使用大型施药设备喷施农药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在喷施化学农药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其他有益生物的保护,减少对土壤、水源、大气的污染。

3.3 构建完善的肥水灌溉体系

自然保护区的地形相对复杂,部分区域灌溉取水不便,一般林木的生长依赖于自然降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木的生长,延缓了经济林林木的成材时间,降低了木材质量。因此应依据林木在保护区的分布范围进行林木灌溉、施肥系统的合理布局。1)结合该保护区的降水特性和地形特征,选择地势相对较高、林木种植量相对较大的区域进行小型储水库的修建,雨季储水避免洪涝沤根,旱季灌溉保障林木光合、呼吸、蒸腾等生理功能的运行。2)进行滴灌系统、微喷系统、水肥一体机系统的引入,实现肥料、水分的有效利用,调节整个生态系统的温度、湿度,增强其稳定性[8-9]。

3.4 优化林木组成结构

自然保护区的主体是不同品种、不同树龄的树木,而进行林木结构的优化是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1)在林木间伐过程中,要避免扫荡式砍伐,采用砍伐与种植共同进行的方案,使整个生态林内幼龄树木、中龄树木和老龄树木的配比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为林木的自然繁育、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条件。2)合理修剪林木的枝干,去除病枝病叶与孱弱枝条,抑制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的扩散,促进营养物质向健壮枝干运输,培养高品质林木[10]。

参考文献:

[1] 苗丰涛,刘碧强.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8,38(6):27-33.

[2] 罗菊春.抚育改造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关键性措施[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1):121-124.

[3] 刘瑞斌,李莉,陈鹏东,等.森林火灾对烟台蓁山次生林土壤性质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6,25(8):1300-1305.

[4] 童德文,杨承伶,谭一波.广西森林可持续经营现状及对策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15,42(3):229-232.

[5] 黄国勤,赵其国.广西桉树种植的历史、现状、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J].生态学报,2014,34(18):5142-5152.

[6] 何应会,梁瑞龙,蒋燚,等.珍贵树种闽楠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13,42(4):365-370.

[7] 叶燕华,刘建锋,秦长生.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构建[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6,32(1):85-89.

[8] 赵劼,陆文明.以森林认证促进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8(5):60-63.

[9] 王冬梅,王君海.吉林省林业有害生物无人机监测防治系统的应用[J].吉林林业科技,2016,45(4):34-35.

[10] 吕晓君,王君,喻卫国,等.无人机监测林业有害生物初探[J].湖北林业科技,2016,45(4):30-33.

猜你喜欢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指办领导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汇报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阅读理解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视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