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东乡区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2023-10-08 02:42俞洋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影响因素

俞洋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在绿化国土的过程中,营造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元素,通过大规模的营造林种植,能够改善自然环境、带来经济效益。为提高营造林质量,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为例,分析了目前影响营造林质量的营造林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缺乏高科技信息技术、后期管理不达标等因素,提出了提高造林人员专业素质、融入高科技信息化技术、做好林业工程的前期规划、提高营造林的后期管理水平等相关措施。

关键词 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解决策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4.038

抚州市东乡区位于江西省东部,属季风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土壤呈微酸性和中性,适合林木生长。“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来,东乡区林业部门积极响应上级领导号召,不断扩大营造林面积。截至2022年,东乡区营造林面积高达13 800 hm2,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对东乡区的先进经验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1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作用

1.1 改善自然环境

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美称,是自然界的绿色宝库,是生态平衡的支柱。提高营造林质量在改善自然环境方面的主要作用如下。1)涵养水源,缓解水土流失问题。树木的根系能够产生网兜效应,能够有效提高土壤与植物根系之间的凝聚力,从而加强土壤的抗冲蚀力,缓解水土流失问题。2)防风、防沙。风沙灾害会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大风会刮走土壤中的有机质,从而降低土壤肥力,不利于农业种植。同时,大风会夹杂沙砾,损害建筑物的表面,对其美观程度造成影响。大面积的森林能够阻挡风沙,降低风沙带来的危害。3)保护物种。森林是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东乡区现有多种一级保护动物,如华南虎、金钱豹、云豹、梅花鹿、金猫、黄腹角雉及白颈长尾雉,对森林资源极为依赖。因此,保护森林资源有益于保护我国的野生物动物资源,从而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1.2 带来经济利益

由于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对森林资源都有巨大的需求。丰富的森林资源能够为当地带来巨额的经济收入与大量的就业岗位。以东乡区所在的抚州市为例,2022年上半年,抚州市林业总产值为300亿元,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 影响东乡区营造林质量的关键问题

2.1 营造林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营造林人员的职业素养、理论水平与营造林工程的质量密切相关,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东乡区部分地区的营造林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例如,部分护林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对网格内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的情况和相关法律缺乏认识,也不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还有部分护林人员身体素质不佳,难以进行艰苦的护林工作,存在长期居住在网格外、请人代工的问题,对营造林质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部分工作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与理论知识,但疏于学习,从而导致其工作方式与现实情况不匹配,无法满足营造林工程的迫切需求。部分年纪较大的护林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对信息化护林技术缺乏了解,依旧采用传统的护林模式,导致护林效率远远无法达到预期;部分年轻的营造林人员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却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无法适应营造林工程的实际需要。部分种植人员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营造林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了树种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契合程度,导致树苗“水土不服”,出现大面积枯死的问题。总之,目前的营造林工作在护林人员水平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2.2 缺乏信息化技术

在推动营造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科技创新是重要动力,而强化应用则是关键条件[1]。东乡区的营造林管理工作在“十四五”规划前,长期采用以人工勘察与上传数据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此类管理方式不但效率较低,数据也缺乏准确性,导致营造林的成活率难以达到应有水准。

2.3 后期管理不达标

在“十四五”规劃之前,东乡区部分林业部门后期管理不达标。营造林种植完成后,相关部门对其缺乏细致周密的后期经营与管理,不但无法保证营造林的正常生长,导致部分树苗枯死,甚至给了部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例如,在2016年,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营造林管理,官某庆、赵某敏将大量医疗废物埋入林区,造成生态环境损失324万余元。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营造林,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生态与经济效益,还会加大林业工程的成本,对林业建设工作的整体质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

3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营造林人员专业素质

1)东乡区林业部门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将全区原313名护林员精简至40名,并增加145名信息员;提高护林员待遇,每名护林员年均收入从4 500元提高到3万元左右,为保持人员稳定、吸引专业人才提供基础。2)定期举办护林员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智慧平台APP的使用方式、维护营造林的具体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学习等,并通过实践教学,帮助护林员适应巡山护林、防火、防森林病虫害等工作要求,打造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化团队。3)在每年年底组织表彰大会,根据护林员的考核结果,评选颁发一、二、三等奖,并请优秀护林员分享其护林故事与工作经验,以调动护林员的工作积极性。将长期居住在网格外、请人代工、身体和文化素质不符合要求的护林员全部清退,护林员差额将严格按照“三化”要求(专职化、专业化、本土化)优聘配齐。通过此类奖罚制度,促使护林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形成“后进追先进,先进更先进”的工作气氛。

除了护林员外,种植人员也是东乡区营造林工作中不可小觑的力量。1)东乡区林业部门定期组织技术人员上街下乡、摆台咨询,多次为林农答疑解惑;进村入户发放高产油茶种植技术及病虫灾害防治技术宣传单3 000份;与各乡镇(场)联合举办林业技术培训班,培训学员600人次。2)技术人员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到田间地头传授林业实用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田间管理及改良建议。为了能够及时解答种植人员的疑问,科技特派员组建了相关微信群,为林农交流种植经验提供了平台。3)东乡区林业部门与时俱进,积极依托社交平台,在抚州林业、东乡区人民政府、东乡发布等公众号中,定期推送林业种植领域的知识。此类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具有不受时空束缚、生动有趣的特征,可以让种植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与质量[2]。

3.2 融入信息化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东乡区林业部门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引领下,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营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并与互联网公司开展合作,以保障当地绿化水平与林业经济效益。

例如,东乡区人民政府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深度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起“智慧林长”云平台。1)该平台依托全景监控、热成像、无人机等信息化设备,具有巡护报警、巡护任务、巡护日历等功能,能够显示该护林员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极大地方便了护林员的日常工作,使单人护林面积从21世纪初的333.33 hm2提高到2023年的1 000 hm2。监管员和林长也可以利用手机APP查询护林员的巡山轨迹,从而实现了“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与全天候森林监管。2)如何及时发现病虫害、营造林资源破坏一直是林业工程的重点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抚州市东乡区林业部门通过无人机与5G等高科技手段,监控营造林资源状态,及时向工作人员发出预警,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3)“智慧林长”平台还能够对涉林事件从发现到处置进行全程归档。突发事件处理结果、森林管护成效、森林名录等能够清晰地呈现于护理员的手机与指挥中心大屏中,有关领导可以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强且科学合理的决策[3]。

3.3 做好林业工程的前期规划

林业工程能否正常运行,与该工程的前期规划工作是否完善密切相关,有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在林业工程正式实施前,相关领导部门联合施工单位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勘察小组,对林业工程区域的水文、生物、环境、气候及土壤情况开展了细致勘察与研究,在对勘察数据进行讨论与分析后,选择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契合的树种,确定前期规划设计方案,制订系统完善的后期经营策略与管理方式,从根本上保证林业工程的顺利实施,从而全面提升营造林的整体质量[4]。

3.4 提高营造林的后期管理水平

新种树种的后期管理与保养工作能够保障营造林的整体质量。

1)东乡区人民政府严格遵守《抚州市林业综合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2020年度抚州市林长制工作考核评分办法》等文件精神,积极构建系统完善的责任制度与考核机制,从而有效提高营造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5]。

2)东乡区人民政府为了有效遏制森林病虫害蔓延趋势,分析了该地区历年出现的病虫灾害,并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改善了病蟲害侵袭的问题[6]。例如,东乡区曾长期遭受松材线虫病的威胁,因此,东乡区在2021—2022年开展了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清理带病松木,积极进行生物防治,释放花绒寄甲35.1万只;针对病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则采用吡虫啉、苯甲酸盐、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并且加强日常的巡视防护[7]。通过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东乡区取得了可喜的防治成绩,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率降低76%,有效保证了营造林的质量[8]。

3)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自身经济利益盗伐营造林,或者由于人为原因造成森林火灾,为林业工程带来严重的损失。为了切实改善这一现状,东乡区林业局、东乡区森林公安局、东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东乡区应急管理局等单位组成了联合督查组,进行防盗、防火工作,对不法分子进行严厉打击,有效地保护了该地区林业的正常发展与经济利益。同时,通过巡回宣讲、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等手段进行普法宣传,通过民警口头训诫等方式对个别屡教不改的不法分子进行警告震慑,切实提高人们爱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9]。

4 结语

林业工程营造林质量与当地的绿化水平有紧密的联系,有关部门在日常工作当中,应当对其加以重视,汲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通过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从根本上保证林业工程效率、质量,进而为人们打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并为当地政府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 李志平.信息化管理在营造林管理中的研建与应用[J].南方农机,2017,48(9):49.

[2] 张慧,刘伟.城镇生态环境保护林树种规划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6,62(8):99-102.

[3] 毕琼仙.喀斯特地貌生态植被修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石林彝族自治县喀斯特地貌营造林为例[J].林业勘查设计,2021,50(3):83-88.

[4] 曹吉.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盐城市大丰区为例[J].乡村科技,2020(14):71-72.

[5] 李海龙.营造林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吕梁山林区为例[J].山西林业,2019(4):26-27.

[6] 马振华.营造林建设成效及问题分析:以陕西省丹凤县为例[J].林业科技通讯,2019(8):71-73.

[7] 黄素婷.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探讨:以广东省乐昌林场为例[J].现代园艺,2016(20):232-233.

[8] 邓海善.营造林质量提高的关键技术和营造林质量管理策略[J].广东蚕业,2021,55(6):95-96.

[9] 李清源.水源保护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与营建技术体系[J].乡村科技,2018(32):87-88.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影响因素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