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2023-10-09 19:03陈秭月
新西部 2023年8期
关键词:湘西红色大学生

湘西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湘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面对多元社会思潮与数字信息传播、红色文化的教育教学形式与内容陈旧、红色文化认同与传承存在差距等现实挑战,探寻湘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实践路径非常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它以不同地域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由其构成并得以呈现。”[1]湘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既有贺龙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遗址、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等物质载体,又有贺龙、粟裕、向警予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展现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也是通道转兵、湘西会战等重大事件发生地。湘西红色文化融入当地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能丰富和拓展红色基因传承的方式,更易于当地大学生接受和认同,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培养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担负时代使命的精神源泉。

湘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的时代价值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宝贵素材

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立德树人关系着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着国家前途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阐释了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红色文化是植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湘西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教育性、地域历史特点,更能贴合该地区教育教学的现实,易于被学生和广大群众接受和认同,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真正做到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相统一。将湘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能够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创立过程、湘西人民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的革命热情,都展现了湘西红色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湘西人民艰苦奋斗聚焦精准决战脱贫攻坚,见证了十八洞村的蝶变,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湘西红色文化的接续发展。推进红色文化与立德树人的核心一致,能够帮助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又红又专的红色人才。

2、培养时代新人勇于担当使命的精神动力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3]“青年强,则国家强。”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语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4]锚定了青年在时代发展与革新的青春力量,揭示了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阐明了青年对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地位。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历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红色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思想密码,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做红色精神的弘扬者。

湘西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也蕴含着无数仁人志士深厚的红色精神和人民情怀。湘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革命英雄和令人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留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宝贵红色文化,以有形的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碑、革命遗迹或无形的口耳相传的英勇歌谣、事迹,书写着革命时期湘西红色文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不怕牺牲、军民一心、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交织着湘西地区人民艰苦朴素、自强不息、奋起反抗的民族精神。把红色文化资源化为精炼的故事载体,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深對红色文化发展的正确认识,从而把握红色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从生动形象的湘西红色文化中受到启迪,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敢于吃苦,乐于奋斗,练就本领,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3、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教育教学的优秀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发挥立德树人的应有作用还要看适不适应的问题。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得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积极回应理性,面对技术变革,将红色文化数字化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湘西红色文化是进行思政课教育的优质载体,既可以化为数字资源、视频素材应用在思政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开展红色文化专题报告、讲座;既运用实践教育基地进行红色教育、红色研学,又可以探访革命纪念区开展主题活动、志愿服务,实现从理论灌输到实践体验,创新教育教学的模式。结合湘西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理路,挖掘其生成的原因和历史细节,引导学生将湘西红色文化和全国红色文化放在同一背景下进行考察,理解和把握中国革命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和战略选择,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大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历史自信。

湘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的现实挑战

1、多元社会思潮与数字信息传播带来的新挑战

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多元的社会思潮交织着现代化数字信息的快速传播,思想上碰撞的火花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浪潮,使一部分大学生在浪潮中逐渐迷失了方向。在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下,个人利益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导致价值取向扭曲、奋斗精神缺失,降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西方国家包装下的“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的社会思潮,竭力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企图弱化中国主流价值对大学生的影响,使部分大学生责任感缺失、是非观念淡薄、历史观不坚定。现代化数字信息传播迅速,从以往的被动“获取者”,到如今的主动“传播者”,大学生的网络角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给大学生提供了海量讯息和即时共享的传播途径,开放的网络平台导致部分大学生信息获取偏向娱乐化、碎片化,甚至沉迷网络游戏,导致精神缺钙,信仰不足。数字信息技术既给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机遇,同时也有挑战。在纷繁复杂的讯息之下,部分平台为赚取流量不惜制造虚假信息,导致网络空间失序、社会舆论走向偏离,严重影响红色文化的积极传播和效果。

2、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亟需创新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学习的方式、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深刻改变,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渠道已很难适应红色文化教育的需要。从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的形式上看,多停留在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演讲、红色歌曲演唱,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观看红色文化遗址等活动,且物质性红色资源分布相对偏远且分散,很难大规模组织学生前往学习,难以形成常态化教育态势。继而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并未从中领会精神实质。

红色文化教育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也开始探索网络教育模式,但未形成与之有效衔接的融通方式,致使红色文化教育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大学生仍停留在被动接收而非主动探寻。一方面,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提炼与升华红色文化的精髓不足,未能全面实现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引领。另一方面,不少高校红色文化的内容陈旧,多以党史介绍和学习资料宣传为主,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负面现象缺乏对比审视,缺乏时代感。大学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最关心的是提高专业技能、找工作的问题。因此,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脱离了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其现实要求很难接轨,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的形式与内容都亟需创新。

3、红色文化的认同与红色基因的传承存在差距

当下大学生生活在国家繁荣、生活条件优越、信息畅通的新时代,没有经历革命战争的洗礼,也没有经历改革发展的切身体会。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缺乏认识和思索,对革命年代的艰难困苦缺乏体验,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缺乏认识,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不到位,难以产生共情和共鸣心理。

红色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红色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不断被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强化红色文化认同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仍然存在部分薄弱环节需要不断推进。甚至有的大学生产生红色文化“过时”的想法,对红色文化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而轻文化理论学习的错误观点。这对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个人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从德育“知、情、意、行”的角度看大学生红色文化的现状,认知方面不足,情感认同欠缺,思维模式尚未形成,对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具体实践相对不足。因此,需要从认知方面入手,从了解到触动、思考,再到实践的转化是一个有机的过程。

湘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的路径探析

1、科学应对多元社会思潮,培育大学生数字素养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交织激荡,站在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战略高度,引导大学生科学应对多元社会思潮,培育大学生数字素养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是广泛使用互联网技术的一代,接受信息能力强,也是受互联网影响最深的一代,多元的社会思潮通过手机等载体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8%,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线上办公、互联网医疗等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5]

首先,依托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绿色科学的数字素养。“提升全面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的要求”,[6]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借助现代的数字技术,让蕴含在红色资源中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穿越时空,优化红色文化网络育人功能,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助力大学生辨别、处理数据、挖掘背后的规律和事实,合理应对网络数据,营造绿色健康的数据发展环境。

其次,夯实调查研究,厚植大学生红色文化的理论基础。培养大学生基于事实的调查研究,夯实大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多元社会思潮和网络虚假信息,要采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进行理性分析,探寻事实真相,避免受到不良影响。同时也要夯实理论基础,积极倾听不同的声音,借鉴和汲取积极向上的元素来发展自身。对于红色文化的调查研究,也要立足当地革命历史,考察具体的社会背景,坚定历史自觉。

最后,增强价值引导,提升大学生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面对多元的社会思潮,红色文化中蕴涵的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和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同行,通过红色文化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大学生的情感认同,进而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2、融入红色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湘西红色文化资源是湘西地区红色文化教育的宝贵财富,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优质资源,需要不断深挖新内涵,拓展新形式,紧跟时代发展,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将湘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认识湘西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要形成红色文化学习常态化。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搭建学习平台,突破时空限制,打造“数字红色湘西”。既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呈现,也可以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发数字化成果,让当地学生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情景再现,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战争时期先辈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红色精神。以课堂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利用线上网络空间及时对学生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及时沟通和反馈,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红色场馆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各项红色文化专题实践活动,如红色湘西场馆讲解志愿服务、在红色场馆进行研学、实践调查,在实践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讲好湘西红色故事,关键在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推动红色教材的撰写与红色文化的课件制作。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在尊重教育规律和把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重构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使其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在坚持红色文化本质的前提下,将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转化,用生活中的事实与道理对红色文化的理论知识进行阐释,用与大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体验话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大学生自觉将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等红色信念转化为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动力。

3、形成红色文化教育生态,传承红色基因

积极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对于增强师生的凝聚力、调节与规范师生组织行为、发挥隐性教育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将湘西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产生熏陶从而达到红色文化育人的效果。良好的红色文化教育生态与红色基因的传承能够形成可持续的文化互动。一方面建设湘西红色文化校园,拓展红色文化宣传渠道能够让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接收红色讯息,潜移默化地进行了解和学习。如红色文化走廊和展板宣传湘西红色文化中的名人轶事和革命历程,讲好湘西红色革命故事。另一方面,大学生是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生力军,在认同和实践的过程中又对红色校园文化起着能动作用,丰富红色校园文化。如开展唱红歌、演红剧等方式,让大学生自觉担负起红色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对红色校园起着能动的反作用。

除了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校园环境,形成红色文化校园教育生态,还应增强创新意识,形成教育合力,搭建红色文化网络平台,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焕发出时代活力,助力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高校要把握信息时代的积极元素,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提高湘西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对湘西红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開展线上主题教育活动,推送湘西红色文化的历史事迹和感人故事,利用影像、图片、声音资料对红色文化进行整合传播。红色文化生态的构建并非思政课教师之力即可完善,更需要高校形成合力。如举办湘西红色剧场,需要思政教师进行内容的组织与挖掘,艺术类师生进行服装制作和演出指导,传媒动画的师生打造网络精品传播等,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全过程,实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刚:《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载《新长征(党建版)》,2021(3):4-13页。

[3]《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  传承红色基因  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载《人民日报》,2022-04-26(1)。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载《人民日报》,2022-10-26(1)。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载《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2):39页。

[6]《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载《电子政务》,2021(12):F0002、F0003页。

作者简介

陈秭月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湘西红色大学生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追忆红色浪漫
大学生之歌
湘西 国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