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3-10-12 08:31陈萌山
优质农产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农产品特色农业

文︱陈萌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动下,我国特色农业发展迅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将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并作为“十四五”期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抓手[1]。2022 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再次将开发乡土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新时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迈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特色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全面审视当前我国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从战略层面把握好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1.全面把握特色农业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业生产效益与二三产业相比相对较低,农民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特色农业作为顺应农业发展新趋势、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大举措,能够有效应对现阶段“三农”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推进农业全面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1.1 发展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断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2]。发展特色农业,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各地独有的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极大丰富和优化我国农业结构,吸引社会要素不断注入,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品质,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在满足国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将特色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从而能够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更加广泛地参与农业国际竞争[3]。

1.2 发展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特色农产品多分布于资源环境优势区域,生产方式相对绿色,因其特色、优质而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生产主体提高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的积极性高。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方式,有序开发优质特色资源,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供给,有利于打造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产地环境更加清洁、绿色供给能力更加突出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绿色可持续[4]。

1.3 发展特色农业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特色农产品生产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价值较高,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我国特色农产品产区与相对贫困地区高度重合。比如,我国贫困发生率最高的西南亚热带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形成许多垂直气候带,植被种类和中药资源极其丰富,有药用植物4500 种,药用动物300 种;全国70%以上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布在偏远贫困地区[5];全国近一半的蚕茧产量出自广西、云南、四川等贫困发生率较高的省份,已经摘帽的全国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102 个县是我国主要茶叶产区。加快培育区域特色农业,有利于推动这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6]。

2.我国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挑战

我国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通过多年发展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些特色农产品生产聚集区,部分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已有一定影响力,但整体规模不大、发展水平不高。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我国既有较好基础,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挑战。

2.1 特色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我国特色农产品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特色农产品产加销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不断涌现,形成了众多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优势产业区,产生了许多知名品牌产品,极大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和市场拓展。初步统计,到2021 年底,全国杂粮杂豆、果蔬茶菌等特色种植基地12.05 亿亩,年度生产特色农产品13.85 亿吨,养殖特色牲畜669.52万头,生产特色水产品2470 万吨,特色产业一产总产值达到9.7 万亿元[7]。

区域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我国统筹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两个“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大量地方特色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截至2022年,在中国农业品牌目录300 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有173 个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累计支持了149 个原国家级贫困县、53 个乡村振兴重点县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带动1130 万户农户增收360 亿元[9]。计划到2025 年, 建设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800 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00 个,打造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0 个、企业品牌500 个、农产品品牌1000 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6万个以上[10]。

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十三五”期间全国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持快速发展,每年向社会提供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 亿吨[11]。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对农产品的营养功能、保健功能和优质、独特等个性化、多样性需求快速增加,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价格承受能力明显提高,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得到消费者青睐,特色农产品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态势。

社会资本投资意愿强。特色农业产业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发展潜力巨大,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鼓励社会资本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开发特色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乡土特色产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12]。近年来,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构建、拉长特色农业产业链。在政府、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的合力推动下,特色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以投入促进发展、以发展吸引投入的良性循环。

2.2 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我国的特色农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但是特色优势区域聚集性还不强,竞争水平还不高,实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发展规模较小。与大宗农产品相比,特色农产品目标市场区域相对集中,产业发展规模较小。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市场过度饱和、价格大幅下跌、产业效益急剧下降的案例多有发生。

产业链条较短。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普遍以中小企业、家庭作坊为主,产品加工方式以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我国农业科研力量大部分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重心聚焦大宗农产品,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科技支撑有所欠缺,企业作为研发主体力量还比较薄弱。

品牌建设和管理滞后。多数特色农产品产区比较偏远落后,相关生产经营主体对品牌认识还不到位,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普遍缺少对公用品牌的有效保护,滥用品牌、假冒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品牌溢价和品牌效应难以充分体现。

基础设施和配套相对落后。很多特色农产品产区分布在丘陵、山区、高原等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保障程度不高,交通运输不便,鲜活产品外销困难,当地机械制造、产品包装、专用化肥农药、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难以满足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13]。

3.对接国家战略,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特色农业肩负着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任。如何在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更多更好地惠及城乡居民的幸福生活,实现新时代的新发展,主要是要做好三个战略的对接、打好三张牌。

3.1 要紧密对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化这张牌

乡村振兴战略,将伴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全过程,主要任务就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消除城乡差别,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14]。实现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发展乡村产业,不仅要推动大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还要大力挖掘乡土特色产业的发展。特色农业彰显着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的乡村价值,产业开发潜力巨大。按照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就是要全力实现产业现代化,把特色产业作为富裕农民、做强经济、振兴乡村的一个有力抓手[15]。有鉴于此,需要继续破解三个难题。一是要破解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与现代化科学、现代化装备对接的难题。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以小农户、小生产为主,要通过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建立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有效连接,建立更加规范的经营合作组织,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以解决农户经营规模小,土地细碎化,经营者老龄化、兼业化等带来的挑战,实现种植者职业化,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二是要破解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产业链条连接机制的难题。就是要通过循环经济模式、三产融合模式、全产业链模式等实现种植与加工流通的有机衔接,解决特色农产品种植者收入低、收入不稳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把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统筹富裕农民、发展地方经济。三要破解特色农产品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在年际间波动过大的难题。就是要通过强化优势区域布局,优化种植技术和品种结构,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轻产量年际间因灾波动。同时,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产业特点,创新设计贷款、保险金融产品,保障生产稳定发展,更好地稳定地满足市场需求。

3.2 要紧密对接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大食物观为指引,打好特色农产品饮食营养健康这张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经历了主要追求数量发展的阶段,重点是满足人民“吃饱饭”的需求;经历了突出追求安全质量发展的阶段,以保障城乡居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全”为目标;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正加快进入营养导向型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新时代下,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性跨越的新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需求。2022 年3 月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特色农产品作为传统农业的重要补充,通常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比如百合、山药、薄荷等药食同源产品,秋葵、黄花、菊苣等小众蔬菜。要紧密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在大食物观指引下,打好特色农产品饮食营养健康这张牌。为适应农业进入营养健康新时代的新需要,要打造营养标签,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品质管理,把产品的营养价值全面挖掘出来,既定性又定量标明它的营养成分。有了营养标签,在特色产品的品种选育过程中,就能推动科技工作者把高产、广适和品质目标性状协同起来,提高特色农业营养质量;有了营养标签,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表观遗传学的原理,把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与优良的品种资源,通过互作机制,使营养成分充分地表达出来;有了营养标签,在加工过程中,就可以使特色农产品营养成分最大可能保留或进一步富集,按照细分人群,向老人、孕产妇、婴幼儿等提供不同营养含量的定制产品;有了营养标签,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就能把特色农产品市场美誉度打造出来,更好地引导城乡居民的消费。

3.3 要紧密对接国家实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战略,打好特色农业品牌化这张牌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进入工业化后期,城市化持续推进,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迅速上升,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未来十五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降到20%左右,人民群众对食物的高质量需求既有条件、又有愿望,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是大势所趋[16]。特别是随着“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确立,消费者对国内品牌农产品的需求将愈加旺盛,市场空间也必将逐步扩大,中国品牌农业建设即将迎来黄金时期。发展品牌农业,不仅能迎合市场的趋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引领模式升级,为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为此,我们要及时谋划、合理布局,将发展特色农业的着力点立足于快速适应国内消费提档升级,通过构建品牌化的行业格局,提升特色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要以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目标,用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立足地方特色,深度挖掘区域自然资源,加大力度研发优良品种、创新高效安全技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加快提升特色农产品产加销全链条数字化水平,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建设电子交易平台、数字农业平台、特色农产品行业信息大数据库等,提升特色农产品产业信息的传播效率,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要挖掘区域人文资源,把产品的开发与产地民俗文化融合起来,增强品牌的价值,打造产品文化展示平台。要推进品牌集群建设,把产业的集群变为品牌的集群,进一步彰显特色农业品牌效力。在品牌集群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基地设施水平,增强政策支持力度,让特色农业品牌叫得更响、影响更大。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特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特色种植促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