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肉牛产业安上“中国芯”

2023-10-12 08:30李昕
优质农产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塔尔牛中国芯西门

文︱李昕

“如果将我国牛肉消费的人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那么我们还需要3000 多万头基础母牛供给。目前来讲,我们国家肉牛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还落后很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牛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骨干专家高会江在首届华北牛羊驼产业论坛暨优质农牧产品展示会上说。

高会江表示,虽然一直以来我国的肉牛产业在持续不断地努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中国的肉牛产业还需要在整体上做提升,才能真正保证我们国家的牛肉供给。然而,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大力发展育种业创新,以育种促发展,为中国的肉牛产业安上“中国芯”。

四大步!迈向肉牛产业的“中国芯”

20 世纪70 年代以前,牛作为我国重要且珍贵的农耕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发展,可以说人类是对牛的利用,实现了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的长足发展。而在那时,我国大陆农区是禁止屠宰耕牛的,只有在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允许吃牛肉。

“直到1979 年,国务院发布了一个通知,说可以屠宰公牛了。”高会江说,在这个阶段,我国肉牛产业从缓慢发展时期迈入了初步探索时期。在此阶段,国家对于肉牛育种的有关工作非常重视。他说,自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9 个肉牛种公站,进行了一系列的肉牛品种登记,也初步建立了一些繁育体系。目前,这些种公站绝大多数还存在,并向着更深的层次进行探索。

虽然我国牛品种资源丰富,但由于本土黄牛长期役用性能选择,肉用性能一直受到忽略,导致我国地方品种牛在生长速度、产肉率方面相较国外专门化的肉牛品种有明显差距。要知道,欧美早在19 世纪中期就开始肉牛养殖和育种,我们耳熟能详的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来牛等肉牛品种皆来源于国外,这些品种兼具生长速度快与体型大两大优势,是非常成熟的肉牛品种。相比之下,1973 年才开展对肉牛产业初步探索的我们,相较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晚了一个世纪。

“1973 年以后,国家对肉牛品种改革非常重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使我国肉牛产业进入了第三阶段,蓬勃发展。”高会江介绍道,1980 年后,我国出台了全国牛的品种需求规划,在各个地区都规定有明确的改善目标。

在经历了30 年左右的蓬勃发展阶段后,2011 年中国的肉牛育种领域来到了新时期。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从全国层面在肉牛的生产规划方面进行了一些详细规定。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并在种业振兴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

“肉牛产业作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希望可以加强肉牛种业发展,缩短我国与肉牛产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高会江说。

“华西牛”自主培育新品种,解决“卡脖子”难题

2021 年12 月1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498 号公告,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由该所主导培育的“华西牛”获得了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成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

据介绍,“华西牛”是以肉用西门塔尔牛为父本,乌拉盖地区西门塔尔牛×三河牛与西门塔尔牛×夏洛来×蒙古牛组合的杂交后代为母本,经过40 余年持续选育而成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

“华西牛”躯体被毛多为棕红色或黄色,有少量白色花片,头部白色或带红黄眼圈,四肢蹄、尾稍、腹部均为白色,多有角。公牛颈部隆起,颈胸垂皮明显,背腰平直,肋部圆、深广,背宽肉厚,肌肉发达,后臀肌肉发达丰满,体躯呈圆筒状。母牛体型结构匀称,乳房发育良好,性情温顺,母性好。同时,该品种具有多种特色优势。

其一,屠宰率、净肉率高。“华西牛”成年公牛体重高达900 公斤,成年母牛达550 公斤以上,屠宰率62.39%,净肉率53.95%,平均育肥期日增重达1.36 公斤,主要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二,繁殖性能好。“华西牛”品种验收通过后,预计到2025 年,每年可提供进站采精公牛400 头左右,我国肉牛自主供种率提升到70%。到2027 年,每年提供优秀种公牛将达到500 头以上,自主供种率将达到80%,实现核心种源自主可控。按照当前遗传进展推算,“华西牛”再经过5 ~10 年选育提升,其生长速度、产肉性能和屠宰性能等主要肉用指标将媲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优秀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华西牛”优秀个体冻精可以对外出口,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其三,抗逆性强、适应性强。“华西牛”汇聚了西门塔尔牛、三河牛、夏洛莱牛等品种的优良基因,既适应我国北方草原牧区的生产模式,又可以适应华北平原的农区和南方的草山草坡地区,亦或是半农半牧的农牧交错带。目前,“华西牛”已在内蒙古、吉林、河南、湖北、云南和新疆等省区试推广。根据“华西牛”的分布特点,在河南、湖北等农区,采取舍饲的饲养模式;内蒙古乌拉盖等牧区,采取“放牧+补饲”的模式。因此,在湖北、云南、吉林和河南等舍饲条件下,实施早期断奶技术提高“华西牛”的连产率;在内蒙古乌拉盖等放牧条件下,实施补饲技术保证“华西牛”冬季的营养需要。

其四,经济效益高。西门塔尔牛两年左右出栏,体重在700 公斤左右,而华西牛一年半左右就能出栏,体重能够达到900 公斤。这样算下来,养殖户们不仅可以省下种牛的进口费,连饲料费、运输费都可以相对节省下来,而且牛的出肉量还高。生产成本降低了,牛肉价格自然也会更加亲民。当然,国产牛肉还有更新鲜、更安全的优势。

“华西牛”的育成,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诞生,摆脱了我国肉牛种源“卡脖子”的困境,打破了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外国进口的局面,对农牧业提质增效、创富增收以及提升我国自主种源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对于我国下一步的肉牛育种工作,高会江表示,肉牛必须要搞育种,未来要进一步创建创新联合育种机制,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加强我国地方的优秀资源保种工作,真正把我们国家地方品种发扬光大。

“我们在2020 年举办了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选择了一些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来给大家品尝。”高会江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我国的一些地方品种推出去,让老百姓知道我国一些地方品种也能生产出不次于日本和牛、安哥斯牛的好牛肉。

猜你喜欢
塔尔牛中国芯西门
水西门内走小巷
日粮硒来源对西门塔尔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邓中翰和“中国芯”
让中国蔬菜种业装上“中国芯”
CSAMT在贵州清镇市卫城镇西门村地热水勘查中的应用
上海洋山港四期:智能码头的“中国芯”
西门塔尔牛育肥技术
西门塔尔牛与蒙古牛屠宰性能对比试验
北斗闪耀中国芯--九院772所元器件国产化攻关纪实
雏鸟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