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创新与发展趋势

2023-10-12 08:30李志强
优质农产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农民体系

文︱李志强

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极大地改变农村面貌,使农业生产具备更高效率,是农村保持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以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作为必要准备,大范围推广农业机械设备,更加注重农民生产技能的培养,在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下,给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概述

农业的稳步发展,是需要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科教兴农这个概念推动了推广体系的产生,农户单单依靠辛苦劳作来进行创收是远远不够的,仍然需要吸收更多的农业科技,将农业和科学有机的联合起来,我国之所以要建立一套这样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因为它能更完善的推广给广大的农户朋友们。

农业技术新体系的推广,需要农业方面的科研机构人员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者的联合,也需要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户间紧密的合作,以我国传统农业产业为基础建立全新的科学体系,让传统和科技有效相结合,既能很好的保护传统的农业创收,又能额外增加运用新型体系下产生的农业创收。农业推广技术体系工作者通过讲课、指导、实践培训等方式将各种农业技术传递给农户,方便农户能把各种农业技术很好的运用在农业生产中,而在实践操作环节,可以把科学技术和传统的方式联合起来应用在农业生产的前面阶段、中间阶段和后面阶段这三个阶段当中。

因为我国每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类型都存在差异,所以在推广技术的时候,农业推广技术体系工作者就需要进行实地勘查,依据不同区域所适应的农业发展类型来进行详细的科学技术推广计划,将适用于当地的科学体系将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户,因地适宜,在进行推广工作时也不要盲目地灌输农业知识,虽然推广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促进农业发展,但是,也要对农户保持尊重态度,如果科学体系得不到农户的接纳与支持,则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很难推行,要是管理的体系和沟通的方式不恰当,科学体系操作不恰当一定会阻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

2.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进行探究,以促进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和农业基础地位的基本国情,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只有走科技兴农之路,不断提升产品数量和品种,结合市场需求,培育出适销对路的农业产品,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将农业大国改变为农业强国,稳步落实与推进中央“三农”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不仅能带动农业发展,也能对传统农业进行改变和创新,完善产业体系的综合性建设,在未来的农业发展领域采用科学的方式带动农业发展展现其应有的优势,促使我国经济随着科技、农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对现代化农业设施进行大规模地投入,正确对待科学技术与农业发展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争取优化农业发展体系,让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推动农业生产、推动新农村发展与改革走向现代化加强科学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提高经济效益。

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调查现状

国内农业技术推广已经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使推广机构、人员实现了国家、省市、乡镇的层级明确化,相应的推广机构也因此逐一设立,成为农民服务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平台。农业作为国家产业经济主体,需要有大量经费为技术推广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农业技术推广所用经费的主要来源。

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为农民服务目的,做好细节性改革,以更强的服务水平应对农业生产和农民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推动推广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规避因缺陷和不足而影响到农业技术的改革创新。

农业技术推广经过数十年发展,逐步建立起良好格局,具有多个主体广泛参与、多渠道传输的基本特点。优化农技推广模式运转效果,要以市场法则为指导,在良好的竞争机制作用下,维护各个主体的相互作用力,积极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为现实生产力,真正起到增产作用。农业技术推广强调主体竞争时的公平合法,坚决打击良种推广时的假冒伪劣产品、伪劣农资推销等违法行为,在保障农民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推广绩效。

4.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思路

4.1 改革目标和原则

改革要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的充分发挥,以及财政资金使用率的全面提升为目标,坚持做到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市场导向原则。在市场机制下,注重非政府部门的良好作用,将社会效益高、带有公益性质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二是效果导向原则。要以落实目标要求为基础,部门利益、地方财政利益要置于次要位置。三是因地制宜原则。基于国内农业生产条件、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平衡性,要以体现地区共性和自身个性为制度设计标准,尽可能地凸显地区特点。四是优化队伍原则。以优化队伍为首要工作,全面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素养。五是长短兼顾原则。新旧体制过渡中的连带问题,尤其是分流人员安置都要考虑在内。

4.2 构建竞争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经过数十年发展,逐步建立起良好格局,具有多个主体广泛参与、多渠道传输的基本特点。优化农技推广模式运转效果,要以市场法则为指导,在良好的竞争机制作用下,维护各个主体的相互作用力,积极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为现实生产力,真正起到增产作用。农业技术推广强调主体竞争时的公平合法,坚决打击良种推广时的假冒伪劣产品、伪劣农资推销等违法行为,在保障农民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推广绩效。

5.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措施

5.1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

国家实行了农业机械化补贴政策,并且不断地提高其补贴的标准。随着农民农作物种植的面积广、范围大,因而需要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实施操作。但是大型机械的价格昂贵,且农民们的购买资金较少,贷款的利息较高等等,都严重的制约着农民们的生产。因此就需要国家对于农民使用的农业机械设备购买给予一定补贴,扩大农民再生产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的需求量增加,也就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制造工业的发展。

政府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他们扩大农业机械化保有量的有利条件,确保农业机械维修行业与其顺利建立密切联系,使服务管理稳定下来,顺利开展维护保养、故障维修等定期性服务项目。“三夏”“三秋”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期,都是生产机械的重点维修保养阶段,以便于更好地保障设备性能优势,同时起到缩减农业生产成本、增大业务收入的良好作用,确保农业机械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5.2 重视培养新型农民

农民必备实用技能的提升,可以通过人才培训班普及农业生产所学的知识技能,或是农业论坛专家宣讲知识、技术,或者是新闻发布会推广最新研究成果,为农业技术应用的合理性提供有利条件。农业知识科普、技术交流研讨、专家授课指导,都是农民学习最新生产技能的重要渠道。可以以村落为单位科学指导农民生产技能,积极培养农民的积极创新意识。基层科技人员要做到分级培训、现场指导,使自身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技能充分体现其价值,全面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力,鼓励农民创建个人副业品牌,实现经济创收。农业生产能手,要以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储备为基础,在系统化的知识技能和公关培训之后,帮助农民探索出一条正确的农产品推广之路。

5.3 构建高素质的推广队伍

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态度,和农业专业知识决定的,所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需要加强农业推广人员队伍的建设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入职门槛,不仅要条件符合录用标准还要注重录用人员的素质。第二,对现在在职的推广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比如邀请专家来进行知识讲座、定期举办农业技术推广交流会和进行农业新技术的专项学习等来增强农业推广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都能符合农业技术推广的要求。第三,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比如完善工作与绩效考核等制度,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推广行为进行规范化,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有效的完成推广任务。

5.4 明确推广机构职能定位

首先,对相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部门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明确每个推广机构和个人的职责所在,细化其中的公益性职责,并做好落实工作。其次,以农业部门的界定标准为依据,采取分工的形式确定了各个区域的农技推广方案有针对性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做好与农业部门的有关工作及其相应的组织工作,能有效的对推广方案进行组织和落实,有较高的必要性。最后,对所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联合,齐心协力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合理发展,尤其是一些县以上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科学合理的对各镇各乡的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加以指导,确保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建立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同时采取吸纳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手段,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

5.5 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推广

在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中,实地考察是很常见的农业技术传授方式,而实地培训也非常受农户欢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普及,应运而生了各式各样的网络信息平台。网络信息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所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更新一些农业技术知识,让农户能及时接收到新的农业技术。农户在接收新技术的过程中,有不了解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进行一对一的专项解答,帮助农户更好的吸收农业新技术。

5.6 加强相关宣传教育

为了可以避免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就应当结合当前农业机械化使用的实际情况,对当前广泛使用机械的农村地区加强安全操作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的方式,从而提高农村居民安全生产意识。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视频、图片等方式通过计算机向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操作资料,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刷写安全生产标语等,提高农村居民安全生产意识,使农村居民了解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监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监理人员的工作。

与此同时,机械化安全监理部门应当注重加强对相关宣传部门的联系,主动与宣传部门进行沟通合作,从而加强监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引起工作者的重视,将监理部门的工作行为升级国家行为,从而使农监理工作高效开展。

5.7 适当增加资金投入

我国农业机械投入普遍偏低、重点研究缺失等问题,这与农业技术创新主体不是农业企业、政府和农业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量小息息相关。所以,国家扩大农业科技投入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压缩行政开支,使财政来源扩大化。通过改革和精简政府内部机构的方式,实现国家财力有效缩减,在财政科技扩大投入量方面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应用型和较强竞争性技术创新领域应减少投入,转而将提升国家竞争力、利于国家安全的创新领域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三是农业科技投入方式要积极转变,从一般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向重点支持项目转变;以课题制作为国家科研计划的主要推行方式,为项目招投标制度的全面落实奠定基础;利用政府投标、创新主体竞争机制下的财政拨款,推动农业科研课题的逐步落实,为财政款项提高利用率创造有利条件。

5.8 提高配置农机设备的合理性

现阶段,长期的农业结构单一状态,只会影响到农机使用效果和推广范围。这就更加需要政府部门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机械设备选用的合理性,尽可能地扩展设备使用权限,综合衡量农机设备功能和价值,以更好地应对农业机械设备的集中使用状态,与农业发展需求相符合。国内普遍使用的农机设备技术含量较低,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械化水平。

结束语

现代化农业强调高效利用、合理分配农业资源,为土地产出和农业生产提供必要条件,促使其趋向于高产、优质。农业技术推广是宣传普及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与方法的必要手段,以更好地控制生产成本,获取更大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农民体系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