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应对措施与建议研究

2023-10-12 08:30赵云
优质农产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

文︱赵云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土地资源逐渐短缺,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耕地保护的压力。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农业经济,必须要建设高标准农田。因此,如何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而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资金和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严重,需要在新形势下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如健全基础设施、统一建设标准、推进技术创新、重视生态维护。

1.高标准农田建设概述

1.1 概念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通过土地整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质量和效益,以满足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需求。建设高标准农田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农业机械设施等。

同时,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国家财政投资、地方政府投资和社会各界投资等。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1]。

1.2 必要性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四点:

1.2.1 保障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粮食需求的压力越来越大,而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生产效率,从而缓解粮食供需矛盾。

1.2.2 提升耕地质量

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强耕地的生产能力。近年来城市化与工业化建设加快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而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耕地资源。

具体来说,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涉及到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如修建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田间道路等,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和施肥效率,从而提高耕地的质量和生产能力。

1.2.3 促进农业现代化

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立起更加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具体来说,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能够通过先进技术与设施提升农田的质量与生产力,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土地资源支持,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并不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

1.2.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通过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必须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挑战

2.1 农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还存在农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三点,其一是农田水利设施滞后。很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排灌不畅,水利工程设施落后,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其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很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劳动力缺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其三是农田基础设施管理不善。一些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的农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缺乏日常管理和维护,影响了其使用效果。

2.2 缺乏生态保护意识

在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意识。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如政绩考核压力、经济利益驱动、生态保护意识不足等,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缺乏生态保护意识的情况仍然存在。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人为了追求政绩,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和农田面积,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盲目地采用高强度的耕作方式和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工程,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其次,一些开发商和农民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片面强调农田的种植和养殖功能,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和实现经济利益,盲目批准一些污染严重的项目入园,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最后,一些领导干部和农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2]。

2.3 缺乏统一的制度保障

在新形势下,由于各地情况不同,高标准农田建设缺乏统一的制度保障,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往往由当地政府部门制定,因此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和规划,容易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导致资金管理和使用不规范,存在较大的漏洞和浪费。其次,部分地区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时资金来源单一。

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投入,地方政府在寻找资金来源时面临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例如难以吸引到民营企业和外资的投资,这容易导致高标准农田建设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一旦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就会引发资金短缺的问题,甚至影响建设效率与质量。

另外,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管理方式不同,有些地方采用严格的质量管理方式,有些地方则不够严格,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影响了高标准农田的使用寿命。

2.4 建设成本较高、难度较大

第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设施、排水设施、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等基础设施建设。而且,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第二,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对农田进行平整、改良、灌溉、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些工作往往需要在山区、丘陵地区进行,这些地区条件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以及技术支持。

第三,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地区,土地更加珍贵。但是,这些地区的用地政策相对严格,用地难度大,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用地问题。

第四,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符合环保要求,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需要注重环保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总之,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高、难度大,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3.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应对措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着一些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如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劳动力流失、工程建设质量不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3.1 健全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

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之一是健全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地政府正在积极实施一系列措施,包括财政扶持、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通过这些措施的不断落实,部分地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包括硬化道路、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此外,还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包括兴修水库、河道整治、节水灌溉等。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还要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和运维,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和长期稳定运行。各地政府正在积极探索有效的管护机制,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运维管理,从而有效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最后,要想建设高标准农田,就必须推进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政府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重视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还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2 在农田建设中要重视维护生态环境

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之一是在农田建设中要重视维护生态环境。这项工作需要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多个环节上进行。

首先,在农田建设前,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保护,以防止农田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农田建设中需要采用生态友好型建设方式,例如利用生态工程技术、生态补偿等方式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其次,由于农田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在农田建设中,需要采用节水型技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式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除此之外,在农田建设后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重建,采用生态恢复和重建技术如植树造林、土壤修复等方式来恢复生态环境。

最后,需要加强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农田建设中采用智能化监测技术、信息化管理等方式来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总之,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在农田建设中要重视维护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 统一规划农田建设的技术标准

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之一是统一规划农田建设的技术标准。这意味着,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质量、农业生产现状、水资源供需状况等因素,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以便在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规划目标。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

其次,相关政府可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并将其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中。这些标准应该包括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政府可以加大对农田建设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为当地的农业种植技术与机械设备的创新升级提供政策与财政支持,有效保障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3]。

3.4 加大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在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加大投入,推进科技创新,以提高农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加大投入。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田建设和运营管理。

另一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推进科技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以提高农田质量。同时,还需要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4]。

结束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供需平衡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和管理、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等措施来实现;政府应当加强规划和计划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加强规划和协调,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5]。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农田创意秀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