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建立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的管理机制

2023-10-12 08:31侯永胜
优质农产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灌溉工程水价管理机制

文︱侯永胜

引言

在我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的管理机制一直以来都是以“政府主导、农民参与”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模式。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并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体制。但在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对此,下文从科学建立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的管理机制展开研究,以期助力我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目标的达成。

1.科学建立农田灌溉高效用水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每年要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水资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灌溉是最主要的用水方式。灌溉用水有多个类别,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等。只有建立完善的灌溉用水系统,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灌溉用水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其中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都可以通过使用水泵直接从江河湖泊等地表水体中抽取,农业用水则需要通过使用灌溉渠道将土壤中的水分输送到作物根部,或者是利用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从土壤中抽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良好的水资源条件,但水资源分布不均,区域间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因此,要积极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科学建立农田灌溉高效用水。

在这个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科学建立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的作用

科学建立农田灌溉高效用水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农田灌溉的效率,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农业发展都将会朝着高效节水的方向发展,为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首先,在我国很多地方,由于水资源不足,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缺水的现象,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尤为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问题,另一方面则需要提高农田灌溉效率,通过科学建立农田灌溉高效用水可以有效地缓解农业用水紧缺的状况。

其次,能够有效的提升农业生产水平,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产量,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在一些水资源相对较好的地区,如果采用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生长。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建立农田灌溉高效用水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科学建立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的管理机制

3.1 强化用水定额管理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又是一种有限资源。水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只有科学地使用水,才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用水措施来保障粮食安全。但是目前我国仍存在一些地区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农业用水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对于农田灌溉高效用水没有一个合理的标准来指导工作。

由于我国属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所以每个地区、每个单位对水都有着不同的需求。水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就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用水标准来指导工作。用水定额管理就是这种情况下产生出来的一种管理方式。它主要是通过科学地制定用水标准来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和利用。

在我国现阶段的农田灌溉高效用水中,通常用水量都比较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利用,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因此,为了保证农业生产能够正常进行下去,就必须要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在实行用水定额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都了解到水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资源;然后要做好监督工作,对违反用水标准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最后要做好惩罚工作,对违反用水定额标准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惩罚。

3.2 建立健全用水管理制度

科学管理是实现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农田灌溉高效用水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很好的执行。比如,在确定灌溉水价时,要严格执行《水权转让办法》《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等相关文件规定,合理确定灌溉水价。

另一方面,要制定健全的水价调整制度和水价监督制度。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和水价监督制度,可以有效促进用水户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要建立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制度。

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制度是保证农田灌溉高效用水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制度,为有效实现农田灌溉高效用水提供可靠保障。

在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各乡镇用水户代表进行用水情况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用水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有效的农业节水政策。

与此同时,还要对用水户的用水行为进行有效规范,通过对用水户进行有效管理,促使用水户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从而在根本上减少由于用水行为不规范而产生的纠纷和矛盾。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用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1]。

3.3 推行水费计收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按亩收费的水价制度,这一制度虽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这种制度存在着很多缺陷。

首先,它没有体现出水商品的价值,仅仅只是为了收取水资源费。

其次,这种水价制度是不科学的。水是一种商品,用水量就是水的使用量。如果我们只收水资源费而不进行水商品的价格的话,那么我们就无法体现出水资源的价值。

我国实行这种水费制度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但是在这种水价制度下,农民虽然节约了水资源,但是却不能通过节约用水获得相应的收益。而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就必须要支付相应的成本,这无疑是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所以说,在未来的农业节水灌溉管理机制中,应该实行水价计收制度。水价计收制度就是把水资源费和水费结合起来。一方面,水资源费可以作为基本水费用于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另一方面,水资源费也可以作为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中重要的一部分[2]。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成本核算,就是对工程建设和运行费用进行合理核算,从而确定工程建设投资的规模。在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投入使用后,就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以确定实际发生的费用和应分摊的费用。成本核算可以按照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按定额进行成本计算,这是最简单的方式;二是按实际发生额进行成本计算,这需要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进行详细记录,以确定实际发生额。

目前,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成本核算主要采用定额法。定额法就是根据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支出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定额值。

3.4 实行节水奖励制度

3.4.1“以大带小”的节水工程

“以大带小”的节水工程,就是把大型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带动小型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这种模式下,大型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其他小型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由当地农民负责投资建设。这种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小型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小型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因为资金不足,很难在短期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而大型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周期比较长,所以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经济上的盈利。

当小型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出现问题时,大型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就能够及时地发挥出“以大带小”的作用,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小型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当地政府为了解决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用水难的问题,在一些土地比较少、种植效益比较低、不适宜种植高效作物、农民对高效用水认识不足的地区进行了一些大型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用水难的问题。

3.4.2“引大入小”的渠道防渗工程

所谓“引大入小”的渠道防渗工程,就是在有条件的地方,把渠道的流量引到田间,将小尺寸渠道的水引入大尺寸渠道中,实现“引大入小”,这样不仅能够节省人力和物力,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渠道防渗工程建设中采用“引大入小”的方法要比采用“引小入大”的方法能更好地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如果一个地区在进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时,将农田灌溉的总流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就会节约很多农业用水。由于农田灌溉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在进行农田灌溉时不仅要考虑到经济因素,还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如果一个地区采取“引大入小”的方法进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时,如果农田灌溉总流量超过一定的范围内,就会产生较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在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时不能一味地追求渠道防渗工程建设规模和长度。应该根据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和水资源利用现状等方面来确定渠道防渗工程建设规模和长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节水灌溉事业健康发展[3]。

3.5 加强用水秩序管理,规范用水行为

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将灌区管理机构和用水户的关系进行明确,以此来保证灌区内用水秩序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要对灌区内各种用水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通过规范用水行为来避免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其次,要加强对灌溉用水的监督检查。一方面,要加强对灌区内用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灌区内灌溉用水行为的监督检查。

最后,要将用水秩序管理与奖励机制结合起来。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用水秩序管理办法来保证灌区内用水秩序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各种违法用水户进行处罚,来约束灌区内用水秩序。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将灌区内不合理的用水行为进行规范,避免这些不合理的用水行为对灌区用水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是为了将灌区内不合理的用水行为与奖励机制结合起来,通过奖励机制来促使用水户珍惜水资源。

因此,要想对灌区用水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并将其与奖励机制结合起来,从而为灌区用水的有效管理提供有效保障[4]。

总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以推动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5]。

结束语

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强化对水资源的监管和保护,为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健康持续发展;此外,还要大力推广现代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的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

猜你喜欢
灌溉工程水价管理机制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务欢池镇东村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系统的设计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