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3-10-12 00:02姚思成关雪峰孙宇杨永菊张锡玮张健哲陈玉楼陈崇民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骨块缝线入路

姚思成,关雪峰,孙宇,杨永菊,张锡玮,张健哲,陈玉楼,陈崇民

(1.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3;2.沈阳市骨科医院 运动医学科,辽宁 沈阳 110044;3.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骨K2 科,辽宁 沈阳 110000;4.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K3科,辽宁 沈阳 110000;5.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骨一科,辽宁 沈阳 110035)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位于膝关节的后方,是稳定膝关节最重要的结构。PCL 的平均长度约为38 mm,直径约为13 mm,中部最窄,呈扇形向两侧延伸[1-2]。单纯PCL 损伤多为暴力损伤,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PCL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受伤机制为暴力直接撞击胫骨前部和膝关节严重过伸等,通常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的切开手术和关节镜微创手术[3-4]。传统的切开手术主要有两种入路形式,一种是通过腘窝“S”形入路,另一种是膝后内侧倒“L”形入路,可充分暴露骨折端,行内固定术[5-6]。关节镜下的微创手术又可以分为:单隧道[7]、双隧道[8]和“Y”形隧道[9]。手术入路可以分为: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双后内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等,不同手术方式各有利弊。除了以上因素,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常用的内固定物有:螺钉、钢丝和高强度缝线等[10]。本院采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4月于沈阳市骨科医院就诊并给予手术治疗的12 例PCL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 例,女4 例,交通撞伤7 例,摔伤4 例,高处坠落伤1 例,年龄26~60 岁,平均(47.33±13.20)岁。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受伤时间为4~16 d,平均(9.67±3.09)d。

纳入标准:于影像学或关节镜下明确诊断为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Meyers-Mckeever 分型为Ⅱ型骨折);依从性良好,随访时间≥12 个月;骨骺已经闭合。排除标准: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的痛风性膝关节炎;伴胫骨平台严重骨折;严重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年龄超过60 岁;合并膝关节腘血管损伤;合并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

1.2 手术方法

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患肢驱血,术中常规前内和前外侧入路,外加双后侧入路,低处为观察入路,高处置入刨削器,清理视野,彻底暴露骨折端后,使用探钩复位骨折块,通过前内入路放入PCL定位器,在骨折处下端分别做两处2.5 mm 骨道,用1.5 mm 的带线导针,将一号线引入前室,作为导线,将两根二号高强线绕到PCL前侧,通过一号线将二号线在PCL 撕脱骨折块上方行“8”字交叉固定,使用PCL定位器辅助骨折块复位,骨折块复位良好后,将高强线通过双骨道分别拉出至胫骨前内侧,打结固定,通过置入外排锚钉,将引出的缝线行二次固定。再次镜检见骨折块复位良好,PCL 张力恢复良好后,逐层缝合切口,加压包扎。

1.3 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在支具外固定下行股四头肌和踝泵训练,每次训练至患者力竭为止。术后6 周内患肢避免负重,6~8周可以部分负重,8周后复查,根据骨折恢复情况决定是否完全负重。

1.4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范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反Lachman试验和后抽屉试验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比较

12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2~24 个月,平均(18.92±4.17)个月。手术时间为(57.08±5.82)min,出血量为(16.67±3.26)mL。术中未发生临近的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反Lachman试验和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大,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VAS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表1 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knee joint func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表1 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knee joint func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2.2 术前与术后影像学表现

术前三维CT 提示PCL 撕脱骨折,术后2 个月复查膝关节数字X 线摄影,提示:骨块位置良好。见图1。

图1 手术前后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影像学特征Fig.1 Imaging features of PCL tibial arrest avulsion fractur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3 讨论

3.1 引起PCL损伤的常见原因

PCL是膝关节重要的组成结构,在膝关节受到向后的外力时,PCL 可以承载85%~100%的力量。PCL起于股骨内髁的外侧壁,止于胫骨髁间棘后方的斜坡面上[2]。在临床中,PCL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与其解剖结构的强度较大有一定关系。相关文献[2]表明,只有约15%的损伤表现为单纯PCL断裂,15%的损伤为PCL 的股骨端损伤,其余约70%的损伤为胫骨端损伤。该病损伤机制为:膝关节处于屈曲位或者伸直位时,暴力作用于胫骨端,致使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1]。

PCL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多由暴力导致。损伤后,膝关节后方的肿胀较为严重,通常无法行后抽屉试验检查,可行反Lachman试验,阳性率较高,待肿胀消除后,后抽屉试验阳性率较高。辅助检查可行膝关节X线片,若疑似PCL胫骨端撕脱骨折,则行膝关节三维CT 或MRI 检查,可明确诊断。其中,MRI 检查可以确定骨折块与关节囊的关系,以及关节腔内半月板等组织的损伤情况。

3.2 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

可根据骨折的分型来制定治疗方案。最常用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分型为Meyers-Mckeever分型:Ⅰ型骨折处没有明显移位;Ⅱ型骨折为一端有连接,另一端移位的悬吊骨折;Ⅲ型为骨折块完全分离。由于Ⅰ型骨折块位置较好,拥有较好的愈合潜力,所以一般主张保守治疗。而Ⅱ型和Ⅲ型骨折块一般有移位,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PCL为膝关节后部主要的稳定结构,膝关节长期不稳,可加快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另外,该损伤可分为急性期与陈旧期。当处于损伤的急性期时,骨块位置较好,则可以采取保守治疗。骨块的愈合与骨块的分离移位程度相关,移位在5 mm,可以保守治疗,但移位在10 mm,且无法通过其他方法复位骨块时,则采取手术治疗。骨折6周后,疾病进入陈旧期,损伤处血肿常已消退,若骨折块仍未愈合,PCL 处于松弛状态,继续保守治疗,愈合的可能性较小,此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3.3 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

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切开手术与关节镜微创手术。传统的切开手术主要有两种入路形式,一种是通过腘窝“S”形入路,另一种是膝后内侧倒“L”形入路,充分暴露骨折端后行内固定术。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又可以分为:单隧道、双隧道和“Y”形隧道,手术入路可以分为: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双后内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等,不同手术方式各有利弊。如何选取PCL撕脱骨折的内固定材料也十分重要,常用的内固定物有螺钉、钢丝和高强度缝线等。张中兴等[12]使用带线锚钉进行内固定,临床疗效较为满意。赵建磊等[13]使用空心钉在关节镜下,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内固定,患者骨折块愈合良好。刘春磊等[14]将48 例PCL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分为钢丝组和带线锚钉组,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带线锚钉组手术时间更短,且创伤较小。

3.4 关节镜下手术的注意事项

关节镜下手术具有微创的特点,切口小,出血量少,在行骨块内固定的同时,可以处理关节内其他损伤,更有利于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单纯缝线进行内固定,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且无金属内固定物,还减轻了部分患者的心理负担。但膝关节镜下进行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务必保持术野清晰,要对患者膝关节后侧神经血管的损伤情况准确掌握,手术时,应避免对膝关节后侧神经血管产生损伤。关节镜下观察PCL的形态,以确保PCL的完整性,缝线对PCL也具有一定的切割性,术中要充分考虑。胫骨隧道口处的骨缘,有可能对缝线具有切割性,要积极处理胫骨隧道口处的骨缘,保护缝线,使缝线可以有效地固定骨折块。另外,因该手术部位位于膝关节后侧,该处神经血管比较丰富,手术医师应具有熟练的关节镜技术和扎实的膝关节解剖知识。

3.5 本文的不足

所纳入的病例数较少,无法就骨折块大小是否适合该技术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确切且经济实用的手术方式。有待进一步对该类手术技术进行探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骨块缝线入路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关键骨块技术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3例
可吸收缝线结合Nice结在长骨干骨折游离骨块中的应用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缝线抗议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