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

2023-10-14 21:59雍锦鹏
今天 2023年23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素养

雍锦鹏

(康乐县第一中学 甘肃 康乐 73150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任何一项学习活动中,学习情感都是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在因素,积极学习情感的具备能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获得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是最为基础的一门教学课程,其抽象、枯燥的学科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情感相对缺乏,久而久之,这一现象就逐渐地成了导致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核心素养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就应充分注重学生良好数学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积极学习情感的驱使下,开展更为高效、主动地学习,进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大幅度提升。

1.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数学情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形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出了更为显著的理论指导意义,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这一教育形势下,学生内在因素的调动至关重要。而学习情感作为学生内在学习因素体系中的关键维度,其的有效培养就显示出了更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1.1 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的长期观察来看,一部分学生会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复杂,对其具有一定的畏难心理,这就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足,直接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效果较差。由此可见,导致当前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情感。为扭转这一学习现状,学生的数学情感的培养势在必行。这样学生就会在良好数学情感的驱使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进而获得自身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大幅提升。

1.2 能有效拓展教师高中数学教学思路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他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会对数学教学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在传统教学思路的指引下,教师往往会从自身出发,进行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却忽视了学生自身内在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的重要促进作用。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数学情感的培养,使教师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这样教师就会转变教学意识、拓展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中心拓展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路径,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1.3 能有效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核心素养作为一项蕴含丰富课程改革精神与内涵的新型教学理念,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关注着学生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使学生不仅会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更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利用数学思维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这样就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切实落实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理念。

2.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数学情感培养的策略探究

通过了以上的论述,数学情感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不管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还是对数学课程的有效推动,都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并在培养策略的多元化探究中,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1 基于数学情感环境营造,进行培养策略探究

“蓬在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学生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过程中,教师就应从高中数学教学环境优化的角度入手,进行学生数学情感培养策略的多元探究。

2.1.1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学生数学情感培养

高中阶段的学生兴趣爱好缺乏稳定性,数学情感的产生大多源于教师的渗透与指导,学生只有对教师本人产生了良好的情感,才能对其所执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就应积极转变数学情感教育、培养的方向,从自身出发,通过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及自身个人魅力、浓厚数学情感的发挥,来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这样就在拉近与学生心理距离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意识,更加乐意接受教师良好的情感引导,进而对高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情感。

如,教师可以通过自身个人魅力的展现,给予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引导。一方面,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课下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真切的关爱,是学生的“益友”;课上语言幽默诙谐,态度温和;有耐心,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耐心倾听、尊重学生的学习观点;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对学生不吝于表扬激励。这样学生就会被教师的个人所征服,乐于亲近教师、听取教师的教导。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进行良好数学情感的渗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自己对数学学科的良好情感,通过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以及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成就感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深刻地感受数学学习的独特魅力,这样就以渗透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良好数学情感的培养。

2.1.2 营造浓厚数学学习情感氛围,实现学生数学情感培养

情感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思想品质,具有显著的感染性。高中阶段学生数学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与其所接触环境中的情感氛围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因此,教师就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营造浓厚、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氛围,使学生能在情感氛围的引领下,获得自身数学情感的优化转变。

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教材中的知识壁垒,通过一些具有趣味性数学问题的引入,来引导学生开展具有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这种兼具趣味性与探究性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纷纷加入了对趣味数学问题的讨论、分析过程之中。这样就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甚至一些学生还会将这一良好的氛围延伸至课下,更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情感的激发与培养。

2.2 基于学生数学情感维度,进行培养策略探究

数学情感是人类在数学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其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综合、系统性的过程,其中包含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体验等多维度情感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数学情感进行有效培养的过程中,就应从数学情感的多元维度出发,通过良好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体验的培养,来综合性地促进学生数学情感的形成。

2.2.1 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

学习动机是引发、维持学生学习行为,使之向某一学习目标前进的重要动力,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习行为得到持续性的开展。由此可见,学习动机是学习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因此,为实现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教师就应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科学指引,使学生能在科学学习动机的推动下,更加积极、高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认知数学教学目标,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在湘教版 “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例题1“证明:定义在R 生的函数f(x)=3x+b 是增函数。”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进行例题的自主求解,当学生正确求证这一例题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学习目标的引导,“同学们,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了这一例题的正确求证,获得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获得了知识”,有的说“获得了好的考试分数”,“那你们有没有在自己的探究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继续探究的信心呢?”这样教师就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应达到的终极目标,进而促进了良好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

2.2.2 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培养策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重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指引”,这就从某种程度上肯定了学习态度在学习情感培养、核心素养提升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中,教师就应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态度的培养放置到更为关键性的教学地位,以良好数学学习态度的培养奠定学生数学情感的基础。

如,在现行教材中“数学文化”栏目中为学生介绍了古今中外数学家的优秀事迹,教师就可以借助这部分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数学家在进行数学理论、原理推导过程中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这样学生就会以这些数学家为榜样,树立勤奋好学、顽强拼搏的学习观念,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2.2.3 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体验的优化策略

学习体验作为学习情感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维度,对于学生的高效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而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枯燥,学生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数学情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应通过多种形式,改善高中数学课堂的乏味性,为学生带来良好、深刻的学习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轻松、愉悦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如,在“函数的奇偶性”一节的教学时,偶函数、奇函数的定义相对抽象,学生在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坐标图的绘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进行结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将这一坐标图看成四个房间,通过图像的观察,发现同为阳面或阴面的房间为偶函数,而一阴一阳的两个房间为奇函数”,这样教师就将数学教学放置到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加轻松、深刻地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数学情感的有效培养。

2.2.4 高中学生数学赏评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形成需要建立在数学学科深入、全面认知基础上,这就表明学生数学赏评能力的具备是其数学情感形成、发展的前提。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借助高中数学教学,来引导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本质及内涵给予深刻的感知与理解,使学生在对数学学科所包含美育价值、哲学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全面了解中,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以此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

2.3 基于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进行培养策略探究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是最为灵活的一项教学因素,教学模式选择得科学与否,会对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感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是学生数学情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拓展与创新入手,进行学生数学情感培养策略的有效探究。

2.3.1 以自主性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学生数学情感形成

课程改革背景下,人本理念的普及充分体现了学生独立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日益提升的教育形势下,自主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成了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情感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就应积极地进行自主性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以此来实现学生数学情感的有效引导。

如,在高一必修第二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学时,教师为了进一步彰显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教师可以借助电子书包教师端口,为学生上传相关的教学视频和相应的习题,要求学生在教学视频的辅助下,开展自主性的学习,并通过习题的完成与上传,向教师反馈自身的自主学习效果。而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反馈,更具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引导,在查漏补缺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这种具有自主性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全面地参与到了数学知识学习的全过程。这就使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实现了自身数学情感的优化。

2.3.2 以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学生数学情感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能从很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而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互动是营造宽松、自由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课堂教学需求,通过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来增强高中数学课堂的情感氛围,在课堂氛围的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良好数学情感的形成。

如,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传统的课堂讲解方式转变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科学划分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围绕“两条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主题开展积极的讨论,将两条直线之间可能存在的多种位置关系进行一一列举。这种具有互动性的学习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更在集思广益中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进行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深刻、广泛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及成就感,实现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需要建立在其良好的学习情感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在以核心素养为视角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发挥着显著的奠基作用。因此,教师就应在有效树立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培养意识的前提下,进行学习情感培养策略的多元探究,通过高中数学教学环境的优化营造、课堂教学模式的拓展创新,围绕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体验等多个维度,进行学生数学情感的有效引导与培养,使学生在更加丰富的数学教学形式下,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形成更为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与家庭背景关系的实证调研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