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大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3-10-14 21:59王文雅
今天 2023年23期
关键词:民歌教学内容音乐

王文雅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江苏 常州 213000)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表现和创造成为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教育显得至关重要。高中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核心课程,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提升教学实效性成为教师亟待思考的重要议题。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程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认识美、享受美、创造美的重要载体。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与教学要求,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探索结构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成为大势所趋,大单元教学无疑为音乐鉴赏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教师针对其实践路径展开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探究。

1.高中音乐鉴赏实施大单元教学的现实意义

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发现,传统模式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系统性不足、缺乏人文性、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问题,学生很难在鉴赏学习过程中深度探究音乐的核心本质,核心素养的发展缺乏支点。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针对教学改革创新做出了诸多探索,大单元教学则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尝试,促使教师立足高站位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重组,探寻鉴赏教学育人价值的最优解。具体而言,其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推动课程改革进程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改革背景下,突出了高中音乐的美育价值,强调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同时,强调音乐的实践性,促使学生通过聆听、歌唱、演奏、创编等活动,获得真实的而丰富的艺术经验与情感体验,促进音乐感知力、表现力与鉴赏力的协同发展。但是以课时为单位的鉴赏教学割裂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很难构建沉浸式的音乐情境,致使学生的音乐体悟缺乏持续性,音乐鉴赏的课程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大单元教学突破了传统的课堂设计思路,以学生发展需求为中心,以构建知识体系为重点,让音乐鉴赏更加立体、结构更加完整、逻辑主线更加突出,契合音乐鉴赏的一般规律,促使学生在系统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更深的感悟,形成支持课程改革的内生动力,真正的彰显音乐鉴赏课程的美育功能。

1.2 撬动课堂教学转型

受制于应试教育观念,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内容时通常局限于教材,而且使用教材的过程较为中规中矩,虽然保证了教学内容的规范性与序列性,但是禁锢了音乐鉴赏应有的魅力,课堂氛围僵化,造成教学高费低效的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而教师将大单元教学引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将会为课堂的组织构建赋予更多可能性,或将成为撬动教学转型的支点。首先,从教学内容方面而言,大单元教学促使教师改变教材内容即为教学内容的刻板思维,突出教材的工具属性,通过分析音乐主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筛选、整合与重组,形成主题更加鲜明、逻辑更加清晰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音乐知识。其次,从教学方法方面而言,高中音乐课时安排并不太紧凑,大单元教学改变了冗细的课堂组织形式,修剪音乐鉴赏过多的细枝末节,让课堂节奏更加具有层次性,以问题或任务为载体,促使学生将重心放在知识理解与情感体悟方面,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获得感。

1.3 助力学生素养发展

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板块,内容涵盖多个国家、民族的多种音乐作品,而且选材丰富,是开阔学生音乐视野,提升音乐素养的重要载体。但是传统的以知识点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所接收到的认知信息呈现碎片化状态,核心素养的发展缺乏支撑点。教师采取大单元教学能够围绕大概念将各种乐理知识、主旨内涵、作品故事融为一体,改变了机械的依参而教,有助于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边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于符号化的表征层面,而是感受音乐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为音乐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大单元教学有效平衡了师生角色定位,促使音乐鉴赏教学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组织形式。借助具有启发性与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发现音乐知识、体悟音乐作品的魅力,有效锻炼学生的音乐学习力。在音乐鉴赏活动中由他律向自觉转变,引发更多的主动思考与探究行为,促成学生主体感知与音乐情感的交融、碰撞,将客观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音乐素养。

2.高中音乐鉴赏大单元教学实践面临的挑战

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于大单元教学的现实价值建立了正确的认知,但是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仍然会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就高中音乐鉴赏板块而言,大单元教学实践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如何整合结构化教学内容

大单元教学并不是将知识简单的组合,而是围绕特定的主题意义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的研读教材,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并通过认真、严谨的分析提炼出大主题、大概念作为统领教学活动的中心思想。但是对于已然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而言,打破经验主义的束缚,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与运用教材并非易事,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尝试与磨合。但是一些教师在构建大单元教学内容时,往往较为关注大纲要求或是考核趋势,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求,造成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探究欲望不足,学习主动性差强人意,成为影响大单元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2 如何平衡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高中音乐鉴赏大单元教学是一项宏观的、整体性的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细节的把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主题意义与单个音乐作品之间的关系,让大单元教学内容更加充实、紧凑成为教师面临的又一艰巨的挑战。教师在处理整体与个体之间关系时会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影响学生的音乐鉴赏体验。具体而言,一些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强调单元知识整体结构方面却忽视了单个音乐作品的个性品味,造成大单元教学较为空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较为肤浅,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较为薄弱。此外,在音乐鉴赏大单元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解析式指导方式,试图对每个作品做到精细的分解,便于学生把握作品意义。但是却忽视了作品与主题以及作品之间的内在关联,大单元教学沦为形式主义。由此可见,找到单元主题与单个作品之间的融合触点,形成有血有肉的音乐知识结构是教师亟待深入探索的重要问题。

2.3 如何调动学生课堂主动性

音乐鉴赏大单元教学是一项依赖于学生主体自觉性的教学模式,只有学生主动的思考与探索,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加工与重塑,才能够真正的释放大单元教学价值。但是就目前而言,高中音乐鉴赏大单元教学实践对于主体定位的把握不够清晰,教学活动的设计并未坚持以学为中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未被调动起来。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师的主导性过强。教师未能摆脱“指令式”教学思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自信。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采取事无巨细的引领方式,并未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造成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不足,学习体验不够深刻。其二,长期处于应试教育观念下的高中学生展现出一定的思维惰性,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与敢于探索的精神,遇到疑难问题选择等待教师的投喂而不是自主探寻解决方案。正是由于师生实践表现的局限性,弱化了大单元教学的功能,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3.高中音乐鉴赏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

3.1 确定大目标,构建单元框架

目标是统领教学活动的精神支柱,科学合理的目标是保证大单元教学得以顺利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需要精准把握教学要求与学生需求,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紧扣核心素养内涵制定大单元教学的宏观目标。以“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单元教学为例,从整体角度而言,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对中国民歌建立全面的了解,感受中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对民歌的热爱之情,唤醒弘扬民歌文化的自觉性。从精细化的教学而言,单元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知识层面,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定义、分类以及作用,感受不同类型民歌的风格特点,丰富乐理知识,提升审美感知能力,为音乐鉴赏提供有力支持。二是能力层面,引导学生聆听、体验、歌唱、赏析民歌,通过情境互动与交流探讨体会民歌的独特美感与人文内涵,进一步发展审美感知能力;掌握鉴赏民歌的方法,提升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能够对不同的民歌音乐作品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三是价值观层面,引导学生结合经典的民歌作品分析其民歌的特点与内涵,促使学生对民歌价值的理解由特殊向一般拓展,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与此同时,进一步引申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之路,深化学生的文化理解,激发文化自觉。通过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塑造大单元教学整体框架,提升教学活动的序列性。

3.2 提取大概念,梳理教学主线

大概念是凝聚教学内容的主旨思想,是决定大单元教学深度与广度的关键因素。高中音乐鉴赏的大概念强调知识性、人文性与创造性的和谐统一,教师需要跳脱知识本位与经验主义的束缚,透过表征看本质,发现音乐鉴赏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从中抽象出能够统领知识内容的大概念。以“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以中国民歌为主题,教师结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围绕核心知识的矛盾点提取大概念,明确需要探究的核心议题,再由核心问题引申出基本问题,形成大单元教学的基本主线。具体而言,我国文明源远流长,而且将于辽阔、民族众多,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歌展现出迥异的风格,但是无论何种表象特征都是反映了华夏文化精神内涵,都是构成传统文化的不容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可以将民歌与文化作为大单元教学的大概念,促使学生立足高站位理解、感受中国民歌。在此基础上,围绕大概念确定如何理解中国民歌的艺术之美与人文内涵作为基本问题,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微观视角,促使他们能够找到辨析大概念的切入点。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单元的教学进程,教师设置感知美、品味美、传承美的大单元教学主线,培养学生懂欣赏、能表现、会传承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助力核心素养的发展。

3.3 激活大情境,整合教学内容

在确定大概念之后,围绕核心议题整合教学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大单元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教学维度的重要因素。教师通过构建大情境将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实现各版块之间的自然衔接。以“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教材包含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两大板块,教师围绕感知美、品味美、传承美的大单元教学主线,对教材内容进行重塑。第一板块为感知美,设置核心问题,如何从不同音乐作品中感知中国民歌的独特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展开探美寻根。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如《澧水船夫号子》《辽阔的草原》以及《茉莉花》《沂蒙山小调》等,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感受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地域的民歌特点,理解我国既各自独立又和谐统一的多样化民族文化。第二板块为品味美,所要探究的中心问题为如何把握民歌音乐的意蕴腔调,能够表现不同风格的民歌作品。教师以作品特点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例如,分别以体裁、色彩、内容、句式结构为载体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民歌作品进行分组整合,引导学生围绕子议题对独立的作品展开鉴赏分析,感受民歌演唱技巧。第三板块为传承美,围绕如何为中国民歌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关键问题展开探讨。跳脱教材的束缚,引入当代社会现象,例如,青少年对流行音乐更感兴趣,对民歌的喜爱程度不高,组织学生分析学习中国民歌的社会价值,深化主题意义。通过围绕宏观的教学情境,构建层层递进式的教学内容,循序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3.4 设置大问题,组织集体建构

音乐鉴赏本就是一项兼具理性与感性的认知活动,大单元教学不应仅仅是鉴赏知识的传递与鉴赏能力的塑造,而是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认知、思维与情感的碰撞。因此,教师以大问题为驱动,组织集体建构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以“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的大概念为民歌与文化,教师围绕核心议题如何理解中国民歌的艺术之美与人文内涵,设置精细化的问题驱动,指导学生的自主探索。问题一,我们身边有哪些耳熟能详的民歌?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问题二,我们怎样能够唱好民歌?需要了解民歌的哪些关键信息?问题三,关于民歌的传承,你有哪些想法?我们能够设计哪些切实可行的宣传活动方案?借助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结合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并针对分歧展开进一步的辩论探讨,形成多维互动。在大问题的支持下,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对音乐与文化的理解,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探讨结果提供适当的点拨与指导,实现认知层次的深化,丰富学生的音乐鉴赏感受。

3.5 构建大主题,引导评价反思

评价具有导向、反馈、调整、优化等诸多功能,是大单元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如果说目标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那么评价就是鉴定目标是否落地的关键手段。教师在制定音乐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时,要基于大单元主题,从多个角度思考评价证据的教学融入,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式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好评价的定教价值。首先,教师需基于大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框架,设计完善的评价证据搜集机制,一是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现任务定评,如学生对民歌概念的解释是否通透,是否可以立足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给出价值释义;学生在赏析各类民歌的过程中,是否可以说出民族乐派的创作特点;学生在演唱民歌时的情感融入、音准把握、节奏把控等要素是否符合要求等等。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表现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学生课堂中的每一个表现节点,通过观察法、提问法、引导演示法等来全面的搜集评价证据,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等级,以此鉴定学生当前学情。其次,在大单元教学评价中,教师还需把学生作纳入到评价主体当中,通过师生互平、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搜集更多评价证据,借主体的眼光审视当堂教学成效,鉴定目标落实情况,再结合学生需求适宜性调整教学策略,分配各环节教学时长,提高大单元教学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音乐鉴赏采取大单元教学模式,是顺应课程改革的时然,是推动教学转型的必然,也是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应然。但是不可否认,大单元教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教学实践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未能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单元教学,立足实践反馈不断的做出修正,在尝试、反思与创新中探寻大单元教学的最优解。

猜你喜欢
民歌教学内容音乐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音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