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育大环境下幼小衔接教学方式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2023-10-14 21:59杨艳霞
今天 2023年23期
关键词:幼小幼师教学内容

杨艳霞

(永靖县太极幼儿园 甘肃 永靖 731600)

情境教育大环境下,幼小衔接教学方式的融合主要是尽可能满足每位幼儿的学习需求,为幼儿营造有趣、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教学情境中获得一定的收益。情境教育大环境下,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主动探索知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一教学模式,便于幼儿掌握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能强化幼儿的学习能力,通过幼小衔接的调适,幼儿对小学生活不再感到陌生,这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幼小衔接的理论研究

在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今天,幼儿园和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正逐步走进社会。国家教育部于2012 年10 月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幼小衔接”为主线,将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对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对如何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工作做出了一定的指导。拉德等学者提出了关于学校适应的人际模型这一概念,其中,学校适应具体的内容有:学习表现、学校态度、对学校活动的参与性、情感体验。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中,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无法用一个清晰的时期来划分,每个人的发展都有一个固定的序列,既不能互换,也不能超越,但是前面和后面的时期是可以互相交错的。另外,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转变过程中,不仅表现在生理上,而且表现在心理上。儿童的看护与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儿童的思想发展规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面对幼小衔接的问题时,要将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参考依据,借助科学、有效的方法,从幼儿的思维发展特征出发,设计合适的课程,引导幼儿参与教学活动中,确保幼儿都能主动参与到幼小衔接的教学中。然而,在当前的基础上,在对一年级一班新生进行良好的教育过程中,缺乏可操作的范例参考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引。当前,很多幼儿园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体发育情况,采用沉浸式情景体验法,将孩子们带入到了真正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孩子们在开学的头一周内,感到了一种放松的感觉,让孩子们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让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从中获得了一种幸福感。与此同时,老师要将父母的积极性发挥到最大,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2.幼小衔接需求三层次

2.1 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

在5-6 岁时,幼儿便开始表现出入学的倾向,尽管他们对小学一年级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通常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例如上学时可以背着书包等等。因此,幼儿园时期是孩子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其一生中最关键的发展阶段。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教学侧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授上,再加上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教学活动中。这样的小学教学方式是学生所不能接受的。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孩子们便要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和挑战。对于那些在这一时期感到不适应的学生来说,如果幼小衔接不合理、不恰当,这会使得学生在心理、身体等方面出现多种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由于幼小衔接不到位引起的一系列不适反应。

2.2 转变家长角色的需要

大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经验分享”,即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学习的方向。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压力式的学习方式,如果不及时学习,很可能会跟不上学生的步伐。这些都是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获得的成功经验,但如果在升入小学后,这种成功被打破了。随着幼儿踏入小学校门,作为家长要及时调整心态,既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情况,又要关注幼儿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盲目为幼儿制造学习焦虑,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

2.3 教师重塑学生习惯的需要

幼儿园采用游戏化学习模式,而小学则以系统化的方式进行教育。幼儿是玩着玩着长大的孩子,而小学生却要面对严格的纪律约束。幼儿园实行自由放养,而小学则需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幼儿园是孩子们自由活动的场所,小学则是他们必须遵守的学校制度和纪律。幼儿园在无忧无虑的氛围中度过,而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幼小衔接中存在着许多新问题,如孩子对学校环境不适应、学习方法不当、行为习惯不良等,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幼小衔接阶段孩子们面临着来自社会环境及家庭因素带来的各种挑战,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协调、老师教学观念陈旧等。教师既要考虑到自身的教学要求,还要结合家长的期望,不断完善幼小衔接课程,确保幼小衔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情境教育大环境下幼小衔接教学方式融合的重要价值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其要清楚地认识到幼小衔接的工作内容,即:教授幼儿理论知识,强化幼儿学习能力,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幼小衔接教育中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知识性教育;第二部分,能力性教育。然而,幼小衔接教学中,幼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机械,将侧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授上,并且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对于很多幼儿来说,他们无法理解这些教学内容。再加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无味,导致幼小衔接的教学效率较低。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无法准确地理解知识点,也不明白学习的意义和方向,最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要想强化幼小衔接的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特点,选择有趣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体系,根据每位幼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此外,幼师要根据不同的幼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所谓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幼师要围绕着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深入感知、理解知识点。当幼儿消化了这些知识点之后,这为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讲,情境教学法既刺激着幼儿的听觉,又刺激着幼儿的视觉,使得幼儿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情境教学法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得他们能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利用这一教学方法,营造有趣、轻松的教学氛围,在这一氛围中学生能轻松地学习相关的知识点。除此之外,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既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教授学生综合能力,为此,教师要围绕着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科学地设计教学情境,以便幼儿快速地消化教学内容,强化幼儿的综合素质,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4.情境教育大环境下幼小衔接教学方式融合的实践策略

4.1 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

在进行幼小衔接相关课程时,幼师要拓宽教学思维,鼓励幼儿深入到学习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同时将每位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作为一名幼师,既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幼儿的心理情况,还要考虑到每位幼儿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深入分析每位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这二者相结合,充分发挥幼小衔接的价值,提高幼小衔接的教育水平。

4.1.1 模拟小学课堂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建立起一个积极的心态

小学阶段的教室不同于幼儿阶段的教室,布置小学阶段的教室时,通常按照顺序、位置,摆放好每一张桌子和每一把椅子。同时也是要让学生们轮流值日,进行清扫,同时还要让每个人都遵守每节课堂的纪律,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约束自身的行为,以便将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幼儿在上了小学以后,逐渐认识到自己不能再依赖老师,也不能再依赖父母,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要自己努力。但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丧小,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同时,他们的自理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适应,就会产生焦虑和逆反的情绪。这些心理变化是孩子在生长中的一种很常见的变化,此时,幼儿园老师要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给予足够的关注,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4.1.2 对幼儿实施鼓励教育,引导幼儿形成积极的升学心态

作为一名幼师,其不能传达一些过分焦虑的话语,如:小学学习非常严苛、教师很严厉等相关言论。幼师还要引导幼儿去认识小学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知道,进入小学就意味着自己又有了进步,可以戴上光荣的红领巾,做一个可以独立自主的大朋友,学习更多有趣、有用的知识,可以让他们知道更多。在学校里,幼儿会遇到更多的新同学,新的教师会教导我们更多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们会对自己的小学生活产生一种憧憬,用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同时,他们也会明白自己即将“长大”的含义,从而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和责任心。因此,在开展幼小衔接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为幼儿提前呈现出他们在第一天进入小学时的情景,让其对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有一个好的心理准备,同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此外,幼师还能与幼师进行情境对话,让幼师以“小学生”的身份与新导师、新同学见面,并在此过程中,要注重礼仪用语的运用,通过激励的方法,让幼师们树立起一种正面的心态。

4.1.3 加强对幼儿自主性的训练,使幼儿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老师,要有独立的自立的能力,还有人际交往的能力。另外,在进行自主行动时,也要根据集体的行为规范,不能随心所欲,要有足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责任心。此时,幼儿教师就要指导幼儿从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尽可能地自主地进行,保证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能够自己去厕所,与老师进行交流,进行问题的沟通。同时,幼儿园老师也要培养孩子们树立起自己的群体意识,使他们知道自己在学校里必须要遵守自己的规则。

为此,幼小衔接教学中,幼师要围绕着“小学生一日的学习生活”这一主题,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要告诉每位学生在课堂上要遵循课堂上的纪律、课堂上遇到问题时要及时举手等,以此引导幼儿明确地认识到一名小学生的自我管理,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小学集体生活中。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活动中,教师都要创设教学情景,这一做法属于一种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小学生活中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够缓解幼儿在升学过程中的焦虑情绪,让他们能够更快地融入到新的团体生活中去。

4.2 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促进幼儿知识的累积

在幼儿园阶段,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简单,因此,幼儿园老师会将游戏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但是,当幼儿进入到小学阶段之后,教学方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游戏教学法不再占据主导位置。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幼儿无法快速地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还会影响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一来,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从而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要想更好地提高幼儿的抗压能力和学习能力,幼儿老师就必须要对他们的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制订出各种各样的教育情境教学方案,向孩子们提出教学建议,慢慢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到小学的生活中。

4.2.1 结合幼儿特点,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初级阶段的教学内容,以细化、分级为主。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确保教学内容与语文课堂教学能有效结合起来,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围绕着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点,鼓励学生思考课堂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适当地增加课堂教学的时间,增强他们的专注,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2.2 积极引导幼儿,培养幼儿行为规范意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必须要遵守各种教育的规则,才能保证教室里的秩序。由于大部分幼儿由于不能维持长期的专注而分小差,或是不能专注于学习。因此,在进行纪律约束等规范幼儿行为的教育时,不能采用无聊无效的说教教学方法,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情景式的教育方法。比如:教学活动中,教师插入小故事,并借助小故事,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故事唤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欲。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相关的动画,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思考视频背后所隐藏的道理。作为一名教师,要多鼓励幼儿,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4.2.3 创设混合式情境,培育幼儿良好的行为

对于幼师而言,其既要结合心理结构,又要围绕课程内容,以此推动幼儿的发展。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幼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并努力营造有趣的教学环境,确保幼儿的顺利地成长。所以,幼儿园老师要利用混合式的教学情境来进行幼小衔接,还可以让家长一起参与。一是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和作息习惯,二是要与父母达成一致,与父母一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2.4 围绕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品格

要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行为品质,除了生活习惯之外,还要关注社交习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于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要让孩子按时休息,独立完成小事情,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幼儿园可以邀请父母一起参加亲子教育活动,通过游戏,让父母陪孩子一起完成一天的学习和生活。

4.2.5 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性格

在幼儿园里,通常会有老师来解答孩子们的问题。家里有爸爸和妈妈的帮忙,孩子们不用自己打理家务。可是,当你步入了小学的生活之后,你就必须要独立地进行日常的学习了。也就是说,学前老师不但要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安全意识,还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总结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教育在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小衔接是幼儿迈向小学阶段的重要标志。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地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就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造成一定影响,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幼小衔接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关注每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还要利用情境教学法,主动、积极地引导每位幼儿,结合教学要求,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并且对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同时,还要结合有效衔接的要求,适时调整教学目标,注重情境与教学内容的灵活融合,使幼儿能够在无意识中完成过渡,顺利进入小学生活,为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幼小幼师教学内容
男幼师荒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